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江蘇高三學生將要進行體育學業水平測試,合格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高考。因此對於學生來說做好身體素質練習尤為重要,關於身體素質如何提高,不妨來看一下吧!
肌肉工作的基本能力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如肌肉收縮力量的大小;完成單個動作或使身體位移一定距離的速度;完成動作幅度的大小和動作的協調性;以及保持長時間進行工作的能力等。通常把身體素質分為:力量素質、速度素質、柔韌素質和耐力素質。
一、身體素質訓練的意義
體操身體素質練習,分為一般身體素質練習和專項身體素質練習。
一般身體素質練習,主要是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活動能力。它可採用基本體操、田徑和球類運動等項目來進行。
專項身體素質練習,主要是根據體操的特點和所需要的身體素質,選擇一些簡單有效的和專項技術相似的動作為專項訓練的手段,或者選擇某些基本動作,改變它們的負荷、強度、時間和次數,或者將某些基本動作編成組進行練習,提高專項所需要的身體素質。
從事任何一個運動項目,都必須以一定的力量、速度、柔韌和耐力身體素質、靈敏素質為基礎,體操運動員也不例外。身體素質訓練和技術訓練是緊密聯繫的,專項素質訓練是提高專項技術水平的基礎。實踐證明,良好的身體素質,能促使學生快地掌握動作技術,提高動作質量。在教學中,由於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特別是柔韌性、靈敏性,所以能減少和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專項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與方法
(一)力量
體操運動是技術與優美的結合,因此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就提出了姿態要求。在進行力量訓練時,無論是專項力量練習還是一般性的力量練習,均應注意姿勢的正確。
體操力量練習還應該特別注意完成動作的速度。除了那些特定技術要求的靜力性動作和慢用力動作以外,特別要求注意肌肉的爆發力練習。
在進行力量練習時,應注意專項力量和一般性力量相結合,以專項力量練習為主;應注意各部位肌群力量的全面發展,特別要注意臀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部和腿部力量的發展,應交替進行;應注意練習後消除疲勞,應在注意發展動力性的肌肉力量的同時發展靜力性動作。
1.推撐力量練習
人體參加推撐工作的肌肉,主要有胸大肌、斜方肌和肱三頭肌等。在體操力量訓練中較為有效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1)伏地挺身,在推撐時要強調身體保持挺直,發力後一直到肩部充分頂開。可提高難度,即兩手快速推起後,擊掌一次,然後屈臂緩衝撐地,馬上發力再做第二次。同上法連續做,逐步增加練習次數。
(2)有人扶持的俯撐爬行,教師握學生腳腕,要求學生頂肩、稍含胸、身體伸直,然後移動重心向前爬行。
(3)雙槓上支撐擺動,擺幅由小到大,連續做,逐步增加擺動次數。
(4)雙槓上兩臂屈伸,由支撐開始,屈臂落下成屈臂撐,肘高於肩,接著快速用力推直兩臂成支撐。連續做。
(5)雙槓上兩臂屈伸向前擺動,由支撐擺動開始,身體在後擺至水平部位時頂肩,兩臂伸直,隨身體前擺時兩肘彎曲,身體前擺過垂直部位後,兩臂撐直,兩腿向前上方擺,肩角拉開。然後直臂後擺,連續做。
(6)手倒立,手倒立是一項基本功,它培養學生頭朝下時的方位感覺和兩臂支撐力量。練習倒立,增強腰腹肌力量,上下身體動作就更加協調,能夠為掌握各種複雜的體操動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7)臥推舉、坐推舉以及頸後推舉。
2.懸垂拉引力量練習
人體參加懸垂拉引工作的肌肉,主要有背闊肌、胸大肌、三角肌、腦二頭肌、肩胛下肌以及前臂的屈指肌群。練習這一部分的力量, 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
(1)引體向上,兩手與肩同寬,正握(或反握)單槓,身體保持正直姿態,肩部完全放鬆下垂。然後迅速發力屈臂,引體至胸與單槓齊平,然後還原,反覆做。隨著力量的發展可加負重物進行。
(2)爬杆和爬繩,開始時可用手腳並用的方法爬升、爬杆。只用兩手輪流握繩(杆)的方法爬繩(杆)。練習時要求逐步提高爬升的速度。
(3)小槓鈴和啞鈴,左右分腿站立,體前屈,上體與地面平行。兩手比肩寬握小槓鈴,上提至胸前,然後放下,反覆做。左右分腿站立,兩手反握小槓鈴(或小啞鈴),兩臂下垂,然後屈肘使槓鈴提至胸前。反覆做。
3.兩臂直臂內收,前舉的力量訓練
人體參加兩臂向下、向上內收工作的肌肉主要有背闊肌、胸大肌、三角肌和固定肩胛的各肌群。發展這些肌肉的力量,可採用下列手段:
(1 )利用橡皮筋,繫於高處,練習者站在系點的下面,兩手握橡皮筋的兩頭,兩臂由上舉做經側平舉下壓的動作。
(2)練習者站立姿勢,把橡皮筋踩在腳下,兩手握橡皮筋的兩頭,做兩臂經側平舉至上舉的動作。
(3)把橡皮筋系在肋木上約1.70米的高處,練習者腳靠肋木仰臥在體操凳上,兩手在體前握橡皮筋兩頭,做兩臂成斜上舉的上拉動作。
(4)把橡皮筋繫於肋木高處(或單槓柱上)。練習者背對肋木前弓箭步站立,上體前傾,兩手握橡皮筋兩頭,由兩臂斜上舉向前拉壓經體側繞環至斜上舉。反覆做。
4.腰腹力量練習
人體參加軀幹前後屈伸、左右側屈的肌肉主要有股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臀大肌、斜方肌等肌肉。練習者在做舉腿動作時,股直肌也參加工作,這部分肌肉是人體上、下兩部分連接的紐帶。腰腹力量不夠,很多動作都不能完成。因此,必須加強這部分肌肉力量的訓練。腰腹力量訓練的手段有:
(1)仰臥起坐, 仰臥在墊子上,兩腿伸直,兩臂前擺(或抱頭),上體迅速前屈到手扶腳背(或頭觸脛骨前部)。
(2)在斜板上做仰臥起坐。
(3)仰臥舉腿,另一人把其小腿向下推
(4)仰臥兩頭起,動作迅速,兩腿要伸直,上起時手要觸腳背,然後積極還原。
(5)肋木上(或單槓上)懸垂舉腿,兩腿伸直併攏,快速收股舉腿至腳背觸手握的橫槓。
(6)俯臥在橫馬上,兩腳頂住肋木,兩臂上舉、抬頭、挺身並將上體向後抬起。
(7)俯臥在橫馬上,兩手握肋木,兩腳伸直,向後上方擺起。腿部也可增加重物。
5.彈跳力量練習
體操中的跳躍動作,要求短促有力,用前腳掌跳起。因而就形成了一組支點在前腳掌,重力方向在腳弓,肌肉牽引方向在腳跟至小腿的槓桿。這樣,前腳掌的著力動作越大,則對跟腱、腓腸肌、比目魚肌的牽引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從事體操專項練習時,應注意腿部力量的發展。
(1)原地雙腳連續跳 可模仿跳箱起跳動作,兩臂由下向上擺,起跳後梗頭稍含胸。
(2)單腳連續跳 可先用左腳連續向前跳20米,然後換右腳連續跳20米。要求用前腳掌著地,快速起跳。
(3)原地連續縱跳 可在頭的上方懸掛一隻球,起跳後要求用雙手觸球。
(4)原地雙腳起跳 跳上體操凳或跳上低跳箱,跳上時要求兩腿伸直,立即跳下再跳上,連續跳。
(5) 助跳板靠近牆50釐米,做跳箱助跑最後三步上板起跳,兩臂前擺,兩手扶牆。然後落回跳板上。
(6)負重物雙腳連續跳。
(7)跳繩 可用單腳輪流跳、雙腳跳、雙搖跳。連續做。
(8)立定跳遠可發展爆發力和後蹬力
(9)原地跳起,騰空時團身,使大腿靠近胸部,上體保持正直,接著迅速伸展落地。連續做
(10)練習者可在肩上負重槓鈴,做迅速起踵的的練習。連續做。
(二)柔韌
柔韌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柔韌是體操運動員的主要素質之一,
柔韌素質的好會直接影響完成體操動作的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柔韌素質的提高,不僅取決於關節軟骨、關節囊、韌帶的彈性和肌肉的伸展性等方面的改變,而且也取決於對抗肌之間的協調性,以及神經系統對肌肉收縮和放鬆的調節。
體操運動所需要的是柔韌,而不是軟而無力的柔軟。在做大幅度動作時,肌肉仍能快速而有力的收縮。
根據體操運動的特點和要求,練習者要著重發展肩、腰、髖、腿等部位的柔韌,其他部位的柔韌也要注意發展。練習時應循序漸進。
1.肩部的柔韌練習
肩部的柔韌訓練包括有壓、拉、吊、轉等幾種方法。
(1)分腿站立,體前屈,兩手扶同髖高的肋木,挺胸、低頭或抬頭,上肢向下振動(或由同伴加助力壓肩),使肩拉開。
(2)背對肋木站立,兩臂上舉,兩手握肋木、抬頭、挺胸向前拉,使肩拉開。
(3)單槓懸垂,收腹舉腿,兩腿從兩臂間穿過,落下成後懸垂,利用身體重量拉肩。
(4)利用體操棍、竹竿、跳繩、皮筋做轉肩練習。隨著肩的靈活性提高,兩手間握,點距離要逐步縮短。但要注意兩肩要同時轉,不要先後轉肩。
2.腰部的柔韌訓練
(1)甩腰,練習者一手握把杆,一臂上舉,做體前屈和體後屈的甩腰動作。
(2)仰臥起橋,由仰臥墊子上開始,兩手翻掌於肩後撐墊,挺起胸腹,兩臂兩腿伸直,拉開肩成橋。
(3)由分腿站立開始,向後下腰成橋。可由教師幫助做,逐步過渡到獨立進行。隨著練習水平提高,手和腳的距離要逐步縮小,要充分挺胸、拉開肩。也可還原成直立。
體前屈的柔韌訓練也是體操運動素質練習的重點之一。體前屈柔韌性好,可以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各種屈伸動作和變換身體運動半徑動作。
體前屈的練習方法有:
腿伸直併攏,體前屈,兩臂在兩腿後抱攏,靜止不動,停止一定時間。
練習者坐墊上,兩腿伸直。教師扶其背部下壓。逐步可將兩腿墊高,加大強度。
分腿站立體前屈,上體在兩腿中間連續甩動。
練習者坐墊上, 兩腿分開置於30~ 40釐米高的體操凳上,練習者鑽人體操凳下,教師兩手按其背下壓。
3.腿部的柔韌訓練
良好的腿部柔韌,可以加大大腿部擺動的速度和幅度,這對於更快更好的掌握各種體操動作,
提高動作質量,形成正確、 優美的姿態,都有很大意義。主要練習腿部前、側、後舉各組肌群伸長和迅速收縮的能力,訓練髖關節的靈活性。
腿部的柔韌訓練, 主要來用壓、開、踢、控、和劈腿等方法。
(1)壓腿:分正壓、側壓和後壓三個方向。
正壓腿時一定要正,上體下壓時保持正直,支撐腿要伸直。
側腿時,背部要挺直,稍收腹,上體儘量側屈,但不能向前傾也不能後仰。
後壓腿時,支撐腿可以伸直或彎曲,後壓時肩要正,挺胸、收腹、後仰。
向前傾,
(2)搬腿:分正、側、後三個方向。可由教師或同伴幫助,把腿舉起加助力按壓。
(3)踢腿:踢腿訓練可以扶把踢,也可以行進中踢。:常用的踢腿方法有以下幾種:
正踢腿:直立,兩臂側平舉。右腳向前出一腳,左腿繃腳面伸直向上踢。上體正直,踢上去要快速有力,落下時要有控制。
側踢腿:直立,兩臂側平舉。左腳向前出一小步,右腿繃腳面快速向右側踢向耳後。側踢腿也可採用加轉體做。即右腳向前出一小步後,身體向右轉90度踢左腿。同法換另一側腿。
後踢腿:上體直立,踢腿時髖部要正,不能向外旋。
十字踢腿:要領同正踢腿。但踢腿時兩腿分別向異側45度方向踢去。
蹁腿:其他要領同正踢腿。踢左腿時,左腿要向異側45度方向踢起,並自右經前至左劃一個弧形,到左側時,用左手擊打腳面。踢右腿時同上法相反方向做。
(4)劈叉:有豎叉和橫叉。劈叉時,兩腿和髖關節都應在一條直線上,兩腿和腳尖要伸直。
三、身體素質練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身體素質練習要有計劃,循序漸進,注意安全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機體,力量、速度、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練習是緊密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身體素質的發展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有計劃,有系統,堅持長期練習,逐步增大運動量。練習的強度和內容要注意:幅度由小到大動作由輕到重,頻率由慢到快;進行力量、柔韌訓練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負擔量不能過重,加助力時要適當,不能用力過猛,不能急於求成,以免發生傷害事故。練習後,要做好肌肉的放鬆活動。
(二)選擇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
選擇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側重。要根據所學的內容安排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同時針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薄弱環節安排練習。
(三)要注意動力性和靜力性練習相結合,以動力性為主
在進行柔韌和力量訓練時,既要練慢的和靜止用力動作,也要練動力性的動作。根據體操技術的特點和要求,在柔韌、力量素質訓練時要特別強調動作速度的訓練。
(四)結合專項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緊密結合體操專項的基本動作選擇身體素質訓練的手段。例如結合手倒立發展力量,結合肩肘倒立、單肩後滾翻成單膝跪撐發展腰部腿部柔韌性,結合跳箱的踏跳發展彈跳力等。
(五)在素質練習時,要嚴格要求,保證質量
體操專項素質練習和專項技術動作是緊密聯繫的,身體素質是各項技術動作的基礎。因此,在專項素質訓練時,對動作規格,以及身體姿態,都應嚴格要求,強調動作質量,否則動作不合規格,身體姿態不優美,動作質量不高,反而影響技術動作的提高。
內容摘自《體育教材教法選編(田徑體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