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緩解全身炎症,有了科學證據

2021-01-20 中國生物技術網

8月12日,《神經元》刊發了一項由中美兩國神經科學家的新發現:微弱的電流刺激神經可能有助於治療系統炎症反應,並揭示了針灸這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背後的神經解剖學原理。

「西醫治療疼痛大多希望通過阻斷神經通路來抑制疼痛。但是我們身上有無數條神經通路,每條通路又可以被非常多的因子激活。所以這麼多年來,儘管我們在動物實驗中有那麼多突破和成就,卻沒有制出什麼新的治療疼痛的藥物。」該論文的通訊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馬秋富說。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小鼠炎症實驗模型,通過給動物注射脂多糖,來模擬在嚴重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後易引發的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全身炎症:敗血症。

他們首先選取了在小鼠腹部的「天樞」穴位點進行電針刺激。這個下針點與脾臟的神經環路有著密切聯繫,而脾臟又是免疫與炎症反應的主要器官之一。在15分鐘3毫安的電針後,小鼠被注射脂多糖。研究人員發現,接受了電針刺激的小鼠體內炎性因子比起那些沒有被治療的小鼠明顯低了不少,成活率也至少翻了一倍。

然而,如果小鼠在接觸脂多糖後再接受電針治療,它們體內的炎性因子卻比未接受治療的小鼠高得多,並且都在3日內死亡。

通過與改變了神經系統的轉基因小鼠對比,研究人員發現刺激「天樞」這個腹部位點可以激活連接脊髓與脾臟的交感神經,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通過作用於脾臟中的特異性的受體,達到抑制炎症的效果。但如果電針在脂多糖注射之後才進行,此時腎上腺素的另一個具有加重炎症作用的受體已被脂多糖誘導表達,電針刺激反而惡化病情。

「同樣的治療在不同的病程階段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這讓我們也非常意外。」馬秋富說。

隨後,研究團隊嘗試在小鼠的後肢上「足三裡」穴位給予電針刺激。他們發現如果使用較弱的0.5毫安的電流,無論在脂多糖注射之前或之後進行,都能起到抑制炎症的效果。治療後小鼠成活率比對照組的至少提高了一倍。

利用轉基因工具小鼠, 研究團隊還發現,低強度的電流刺激並不會刺激脊髓到脾臟的神經通路,而會激活連接大腦與腎上腺的迷走神經,從而達到減輕炎症的效果。

「我們的研究揭示了電針有神經解剖學的原理,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在人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需要通過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馬秋富說,未來他們將繼續探索不同的下針位點和電流強度是如何激活不同的神經通路來調節炎症的。

論文連結:

http://dx.doi.org/10.1016/j.neuron.2020.07.015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電針緩解全身炎症有了科學證據
    「西醫治療疼痛大多希望通過阻斷神經通路抑制疼痛,但是我們身上有無數條神經通路,每條通路又可以被非常多的因子激活。儘管我們在動物實驗中有那麼多突破和成就,卻沒有研製出新的疼痛治療藥物。」該論文通訊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馬秋富說。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小鼠炎症實驗模型,通過給動物注射脂多糖,模擬在嚴重細菌或病毒感染後易引發的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全身炎症:敗血症。
  • 電針或可幫助緩解全身炎症
    但是我們身上有無數條神經通路,每條通路又可以被非常多的因子激活。 所以這麼多年來,儘管我們在動物實驗中有那麼多突破和成就,卻沒有制出什麼新的治療疼痛的藥物。」馬教授說。 受到中醫背後「治病要治本」的理念啟發,馬教授與他的團隊關注到炎症,一個導致疼痛的重要誘因。 曾經有研究顯示,用電流刺激位於頸部的一些神經可以有效緩解炎症。
  • 中美合作最新研究:電針或可幫助緩解全身炎症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西醫治療疼痛大多希望通過阻斷神經通路來抑制疼痛。但是人們身上有無數條神經通路,每條通路又可以被非常多的因子激活。治療疼痛的新藥物開發也遇到了不少阻礙。
  • 哈佛研究者證實,針灸可通過特定神經減輕炎症
    這項 8 月 12 日發表在《神經元》(Neuron)雜誌上的研究,證實了針灸能夠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從而在細菌誘導的全身炎症反應中觸發促炎或抗炎反應。「大多數西醫一直關注阻止疼痛的神經通路來緩解症狀,但是有太多的疼痛通路,也有太多的途徑來打開它們。」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的 Qiufu Ma 說道。
  • 電針及穴位注射法禁忌
    首頁 --> 中醫特色 --> 中醫針灸 --> 針灸常識 --> 電針及穴位注射法禁忌 電針及穴位注射法禁忌穴位注射法,包括水針和氣針,是將小劑量藥液或消毒空氣注入穴位,通過機械刺激與藥物的化學作用的綜合效應以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穴位刺激法。
  • 我國針灸學者證實電針療法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有效—新聞—科學網
    該文通過500餘例隨機臨床試驗研究證實了電針腰骶部兩個穴位就能有效地控制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壓力性尿失禁是在體力活動、咳嗽、噴嚏時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的狀態,造成患者嚴重的心理負擔與生活質量下降。2017年美國泌尿學會的臨床指南報導,該病的發病率高達49%。目前推薦的主要保守治療方法是盆底肌訓練,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
  • 針灸有用嗎?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秋富團隊在《神經元》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電針針灸能夠刺激和免疫有關的神經通路,緩解或加劇小鼠的炎症反應。由哈佛醫學院神經科學家們帶領的一個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針灸平息了系統性炎症(systemic inflammation)小鼠身體中的細胞因子風暴。這篇於 8 月 12 日在《神經元》(Neuron)上發表的研究顯示,針灸可以在被細菌誘導的全身炎症動物身上啟動不同的信號通路,以觸發促炎或抗炎反應。
  • 福爾電針
    傅爾電針是由我國傳統針灸及中醫理論發展而來的,他更結合了解剖學、臨床醫學、現代電子學、對抗療法及順勢療法之藥理學而創造出他的電針醫學。(一)傅爾電針的依據    傅爾電針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生物電能上的,每一個生物體均帶有生物電能,細胞是生物體的生理基本單元,它也當然帶有電能。
  • 針灸有用嗎?哈佛學者小鼠實驗揭示其兩面性:幫助治療致命疾病
    圖片來源:Pixabay哈佛大學醫學院馬秋富團隊在《神經元》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電針針灸能夠刺激和免疫有關的神經通路,緩解或加劇小鼠的炎症反應。研究作者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為電針療法未來的應用提出了更多可能,但也表明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 絕緣電針——永久脫毛
    環球在線消息:絕緣電針是在傳統電針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而來的一種新技術,要了解它的作用原理以及它與傳統電針的區別,需要先了解一下傳統電針。絕緣電針永久脫毛的原理傳統電針是利用直流電的電化學作用或高頻、超高頻交流電的電熱作用破壞毛囊及其周圍組織,達到使毛髮永久脫除的效果。
  • 中醫詳解電針適應症
    電針的適應症包括:各種痛症,痺證,痿證,心、胃、腸、膽、膀胱、子宮等器官的功能失調,癲狂,肌肉、韌帶、關節的損傷性疾病等,針刺麻醉。  ①麻痺病證電針最適應於麻痺病的治療,如偏癱、小兒脊髓灰白質炎後遺症、腦炎後遺症、面癱及其他神經麻痺等。
  • 天天都在吃的東西,卻可能讓炎症跑遍全身!一定做好3件事
    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缺了鹽,人們會變得全身乏力、頭暈目眩,甚至休克昏迷。但吃鹽過多也並非好事,很多人都知道長期高鹽容易誘發高血壓,《柳葉刀》雜誌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有300萬人因吃鹽過多導致的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 薑黃你知道嗎,有緩解抑鬱,抗癌的功效
    最近,薑黃一直被吹捧為一種超級食品,可以對抗癌症,緩解抑鬱等等。但是這些真的靠譜嗎?下面我們一一來為大家講解下。抑鬱症薑黃中的幾種化合物是有益健康,其中最著名的是薑黃素。科學家證明薑黃素可以有效地緩解抑鬱症,對於抗抑鬱藥的製造很有幫助,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 ...這種操作易致患者癱瘓、腸穿孔…|腸穿孔|診所|扎針|癱瘓|電針|...
    姜女士家人帶其到醫院拍片檢查後發現,CT照片顯示姜女士小腿內有六根斷針。姜女士的女兒楊女士表示,媽媽受了這麼大的罪,腿上手術傷疤到現在也沒有癒合,迄今不敢下地走路,嚴重影響了生活。  診所方面支付了姜女士三萬七千元的取針手術費,但沒有給予其他方面的解釋。   診所方面認為,當時姜女士來診所針灸時是否發生了斷針的情況,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
  • 食藥監總局:對電針治療儀等47臺產品抽檢 41臺合格
    食藥監總局:對電針治療儀等47臺產品抽檢 41臺合格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7年第2期國家醫療器械質量公告,對移動式C形臂X射線機、電針治療儀等
  • Nature:p53缺失通過引發全身炎症導致乳腺癌轉移
    2019年8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相關的全身炎症與癌症患者較差的預後密切相關。對於大多數人類上皮性腫瘤類型,高的系統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率與較差的總體存活率有關,實驗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與轉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