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和主任醫師劉志順牽頭完成的《電針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漏尿量療效的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報告。該文通過500餘例隨機臨床試驗研究證實了電針腰骶部兩個穴位就能有效地控制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壓力性尿失禁是在體力活動、咳嗽、噴嚏時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的狀態,造成患者嚴重的心理負擔與生活質量下降。2017年美國泌尿學會的臨床指南報導,該病的發病率高達49%。目前推薦的主要保守治療方法是盆底肌訓練,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既往臨床研究顯示,針刺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有一定效果,但囿於臨床研究樣本量小、研究質量不高等原因,針刺的效果和安全性尚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撐。
科研人員把504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隨機分為電針組和假電針組(各252例),分別接受電針雙側中髎穴、會陽穴和假電針不少於6周18次的治療。結果顯示,電針組減少漏尿量、改善生存質量均明顯優於假電針組,差異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患者停止治療後,療效可以維持24周,治療期間不良事件很少發生。此項研究用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證據證實,電針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臨床療效確切,安全性好。」 劉保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劉志順主任通過前期臨床實踐不斷優化選穴方案與針刺方法,並通過預試驗探討對照組設置。本次選擇的治療方案及鈍頭針和假電針刺激穴位旁開作為安慰對照組,是基於長期實踐的慎重選擇。
該項研究作為我國針灸學者目前發表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文章,不僅為中醫針灸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