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陰道壁成纖維細胞外泌體對血管新生調節作用的研究

2021-01-11 生物谷

 

壓力性尿失禁(SUI)是指腹壓增加時尿液的無意識洩漏,是一種女性常見的泌尿學問題,中國20歲以上成年女性的患病率達18.9%。SUI業已成為一項突出的醫療問題和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大大增加了全球衛生系統的經濟負擔。外泌體是一種直徑約30~100 nm,由雙層脂膜包裹的分泌性囊泡。目前已知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在生理/病理條件下可通過釋放外泌體,將蛋白質、mRNA、miRNA等活性分子轉運到靶細胞中,實現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外泌體可促進細胞增殖遷移,促進腎小管損傷修復,減少心肌缺血和(或)再灌注損傷,促進卒中後神經功能恢復,提升皮膚細胞存活能力從而促進傷口癒合。迄今,外泌體對SUI病理過程的調節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擬分離、培養尿道周圍陰道壁組織成纖維細胞,提取成纖維細胞分泌的外泌體,探討SUI患者陰道壁成纖維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對血管新生的影響。

劉小春等用酶消化法分離獲得陰道前壁成纖維細胞,通過超濾法分離成纖維細胞培養上清中的外泌體。Transwell法檢測外泌體對內皮細胞遷移的作用。Matrigel體外成管實驗檢測外泌體對內皮細胞管網狀結構形成的作用。

結果發現,從成纖維細胞培養上清分離的外泌體可以高效地進入內皮細胞,與正常女性陰道前壁組織成纖維細胞外泌體相比,SUI患者的成纖維細胞外泌體與內皮細胞共培養後,內皮細胞促血管新生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顯著下調,抑制血管新生相關基因表達上調(P<0.01),內皮細胞遷移明顯低於對照組(64.6±8.7和114.5±14.2,P<0.01),體外管網狀結構的形成亦顯著低於對照組(87.6±13.3和168.5±28.3,P<0.01)。SUI患者陰道前壁成纖維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其可能在SUI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20(第五屆)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20Exosomes?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不同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牙周再生領域的研究進展
    在組織再生過程中,幹細胞可通過旁分泌機制釋放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如趨化因子、生長因子等),構建複雜的局部微環境,趨化周圍的宿主幹/祖細胞遷徙至損傷部位並增殖、分化,抑制受損細胞凋亡和炎性反應,促進血管新生,調節細胞免疫功能,誘導再生反應的發生。外泌體作為幹細胞旁分泌機制的重要產物,在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對外泌體在牙周組織再生領域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 抗衰老的新風口:幹細胞外泌體|幹細胞外泌體|阿爾茲海默病|抗衰老|...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科學家羅思曼、謝克曼以及德國科學家祖德霍夫,以表彰他們發現細胞的囊泡運輸調控機制。美國抗衰老醫學研究會主席Klatz博士稱:「外泌體是幹細胞技術的下一個發展方向」。那麼,人們面臨衰老時,幹細胞外泌體正在發揮著怎麼樣的作用?
  • 為什麼說幹細胞外泌體將是修復心臟功能的新主流?
    幹細胞外泌體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組織修復以及缺血性疾病等的治療研究,成為了醫學領域的新熱點。近期,幹細胞雜誌(STEM CELL)最新發表的綜述描述了幹細胞外泌體對於心臟的修復以及保護的作用,圍繞幹細胞外泌體的功能以及臨床應用研究,展示了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臟相關疾病的潛力。
  • 奧本源肌膚再生黑科技—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源外泌體
    源頭激活細胞,重啟全面年輕態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可以參與皮膚組織修復與再生的各個過程,通過促進皮膚細胞的增殖遷移,促進血管新生。奧本源動能素由澳洲幹細胞實驗室技術研發,添加臍帶間間充質幹細胞源外泌體等活性成分,調節免疫反應來促進創傷癒合與皮膚組織及膠原蛋白再生,抗炎抗氧化,從根源上進行組織修復與細胞再生,從而實現真正的源頭抗衰,恢復肌膚健康之美。
  • 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介導心肌梗塞後心臟重塑的作用研究
    為了研究活化的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在心肌梗塞後心臟重塑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蔡利棟,吳曉宇,丁羽等採用超高速離心分離提取溶血磷脂酸作用下巨噬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將其與心臟成纖維細胞共同孵育48小時,利用Edu細胞增殖實驗,Transwell實驗及免疫螢光等方法檢測溶血磷脂酸刺激(LPS)下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對心臟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分化的影響.選取正常C57雄性小鼠32隻,根據其是否結紮左側冠狀動脈前降支及是否進行心臟原位外泌體注射,將實驗小鼠隨機分為:正常組,假手術組,心梗+空白外泌體組及心梗組
  • ReliveFILL瑞黎菲-基於歸巢療法的細胞外泌體醫學美容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歸巢』這一概念逐漸引申至間充質幹細胞MSCs。2009年,Karp教授建議將『MSCs歸巢』定義為『MSCs在靶組織的脈管系統裡被捕獲,隨後跨越血管內皮細胞遷移至靶組織的過程』。幹細胞歸巢是指內源或外源性幹細胞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能定向趨向性遷移,越過血管內皮細胞至靶向組織並定植存活的過程。
  • 再生醫學的新主流:幹細胞外泌體修復心臟功能
    幹細胞外泌體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組織修復以及缺血性疾病等的治療研究,成為了醫學領域的新熱點。近期,幹細胞雜誌(STEM CELL)最新發表的綜述描述了幹細胞外泌體對於心臟的修復以及保護的作用,圍繞幹細胞外泌體的功能以及臨床應用研究,展示了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臟相關疾病的潛力。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多種疾病前景可期
    日前,發表在《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上的一文指出,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效顯著,康復率高達71%。外泌體具有安全性、恢復氧合、下調細胞炎症因子和重建免疫系統功能等優點,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冠肺炎治療候選藥物[1]。
  • 肝癌外泌體環狀RNA-100338對血管內皮細胞成管能力的影響研究
    外泌體直徑在30~120 nm,具有雙層膜結構,以細胞胞吐方式分泌到細胞外,是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研究表明circRNA-100338(hsa_circ_0000130)與HCC肺轉移相關,高轉移潛能MHCC97H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促進低轉移潛能Hep3B細胞的侵襲能力與circRNA-100338高水平相關,但circRNA-100338過表達或表達抑制後的細胞外泌體對HCC的作用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
  • 黏著斑激酶誘導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機制
    此次研究通過對比黏著斑激酶敲除前後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成骨分化,明確黏著斑激酶在成骨分化過程中調控作用及機制。結果與結論:①相同的誘導條件下黏著斑激酶敲除後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的成骨效應較保留斑激酶的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組明顯下降;②加入磷脂醯肌醇3-激酶特異性磷酸化抑制劑處理的野生型及黏著斑激酶敲除後,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與對照組相比成骨相關蛋白表達水平及成骨效應明顯下降;③加入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磷酸化抑制劑處理的野生型及黏著斑激酶敲除後
  • 我國針灸學者證實電針療法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有效—新聞—科學網
    6月27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和主任醫師劉志順牽頭完成的《電針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漏尿量療效的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報告
  • 綜述:細胞外泌體顆粒表徵測量技術新進展
    外泌體最早發現於體外培養的綿羊紅細胞上清液中,是細胞主動分泌的大小較為均一,直徑為40~100納米,密度1.10~1.18 g/ml的囊泡樣小體。   細胞外泌體攜帶多種蛋白質、mRNA、miRNA,參與細胞通訊、細胞遷移、血管新生和腫瘤細胞生長等過程並且有可能成為藥物的天然載體,應用於臨床治療。然而,測量技術手段的局限限制了外泌體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進展。所以,在這篇文章中,總結了外泌體的純化方法,比較了現存各種外泌體測量技術,重點介紹了一種新的測量技術,納米微粒追蹤分析術,在外泌體尺寸和表徵研究中的應用。
  • 輕鬆解鎖外泌體RNA生物標誌物的研究策略
    ,被認為是疾病標誌物早期診斷或監測的潛在新途徑,對於循環外泌體RNA(尤其是miRNA),已經成為檢測早期癌症的最具前景的生物標誌物之一,而lncRNA作為當下的另一個研究熱點,尚不確定血漿中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lncRNA是否能有效診斷早期癌症。
  • 製藥巨頭扎堆 外泌體賽道火熱
    外泌體是來源於細胞內膜的納米級囊泡,包含有核酸、蛋白和脂質等生命物質,作為一種細胞間交流的機制,在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在細胞間囊泡運輸調控機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將外泌體研究的熱度推向高潮。近期,一系列涉及大型製藥公司的交易提示產業界正對外泌體敞開懷抱,將其作為向難以到達的組織遞送核酸療法的手段。僅在6月份,禮來、武田和拜耳就宣布了超過10億美元的涉及外泌體公司的交易(下表)。
  • 肝星狀細胞的活化機制——探尋肝纖維化新的診斷指標和治療靶點
    在生理狀態下,HSC表現為不增殖的靜止表型,在細胞核周圍的細胞質中富含視黃酯(維生素A或稱維甲酸)脂滴,是其不同於其他細胞的形態學特徵,也據此可用密度梯度離心的方法將其從肝臟中分離。在外界刺激因素的作用下,HSC由靜止狀態轉變為活化狀態,細胞質中脂滴逐漸消失,大量形成膠原和其他細胞外基質(ECM),這一轉變對肝纖維化形成至關重要。HSC是肝肌成纖維細胞的主要細胞來源。
  • 外泌體在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
    2.外泌體對缺血組織的保護作用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細胞在受到低氧刺激時能反應性地增加外泌體分泌,這些受低氧刺激分泌的外泌體,可被鄰近細胞攝取,或通過循環傳輸被遠處細胞攝取。研究發現人體多種臟器,如心臟和腦等器官都能通過遠程缺血預處理提高缺血耐受能力。
  • 國內外泌體領域進展總結(上篇)
    2018年即將舉行的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在有關外泌體的基礎研究方面主要對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報導:外泌體與腫瘤生長和轉移、幹細胞功能研究、介導的神經-血管調節、以及與腫瘤耐藥和外泌體在病原體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 幹細胞外泌體技術三個月還你新發再生
    幹細胞生發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相對比較陌生,外泌體生發技術更是鮮為人知!那麼幹細胞外泌體生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理和作用呢?重點內容一定要仔細閱讀。頭髮的生長脫落以及包括頭皮的健康程度究其本源和毛囊幹細胞的狀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作用_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_骨質疏鬆_骨關節炎_椎間盤退變_醫脈通
    (RAS)在全身起著調節血壓和電解質平衡的作用,而局部/組織RAS包括骨RAS,可直接參與骨代謝,即介導骨質疏鬆、骨關節炎(OA)等退行性病變中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產生,促進細胞外基質(ECM)降解,以及刺激骨腫瘤組織新生血管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