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開車時沒有必要打開AC開關,暖風儘可能的用外循環。但是有些車型按下吹玻璃按鍵後後AC燈會自動點亮,這時候手動關閉即可。很多人就是因為看到AC燈自動點亮心裡就有裡疑問,開暖風到底要不要按下AC開關呢?
冬季開暖風不需要打開AC開關,因為AC開關控制的是空調壓縮機。空調壓縮機是用來製冷的,燃油車的空調系統並不能制熱,是典型的單冷系統。而制熱則是通過發動機餘溫做到的,發動機工作時冷卻液會不斷的吸收燃燒室的熱量,帶有熱量的冷卻液流經散熱器散熱後又回到發動機缸體水道內,冷卻液就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把發動機燃燒產生的熱量搬運到車外。
如果把散熱的小水箱放到駕駛室內,那麼發動機餘熱就可以傳輸到駕駛室內。車內暖風就是這樣做到的,在空調風道內裝一隻小一點的散熱器,來自發動機的冷卻液流過散熱器以後熱量就會散發掉,這時候用一隻風扇對著散熱器吹風,吹出來的就是熱風。這就是汽車暖風來源,整個制熱過程中不需要壓縮機就可以完成。
既然制熱過程不需要壓縮機介入,那麼為什麼按下吹玻璃除霜按鍵的時候,AC燈就會點亮呢?
其實空調不僅具備製冷的功能,還有一個功能就是「除溼」。當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較高的時候就有必要對空氣進行「除溼」了。當我們按下吹玻璃按鍵的時候,多數都是因為玻璃起霧導致視線變差而不得不進行的操作。
玻璃上的霧氣就是水蒸氣液化導致的。例如車內外溫差較大的時候,車外溫度低車內熱空氣吹到玻璃上就會起霧。陰雨天空氣溼度高,環境溫度較低的時候,車內外溫差比較大,這時候玻璃上就很容易起霧。如果直接用熱風吹玻璃那麼玻璃上的霧氣會越來越嚴重,需要足夠熱的空氣與足夠長的時間才能把霧氣除掉。
其實這個時候最簡單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對著玻璃吹冷風,或者吹乾燥的風都可以快速除霧。冷風吹出來的過程就是空氣除溼的過程,空氣溼度較高的時候 ,經過空調蒸發器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冷則直接液化成水。
就這樣進入車內的空氣經過蒸發器後水分就會被分離出去,冷凝水會排到車外。而乾燥的空氣中不含水分 ,吹到玻璃上也不會出現「液化」現象,玻璃自然也就不會起霧了!如果外面空氣溼度很大,不經過處理進入車內的時候,汽車玻璃霧化會更為嚴重。所以打開除霜按鍵後,壓縮機會工作通過製冷的辦法來去除空氣中的水分,同時大風量也會快速的驅散玻璃上的霧氣。
這種場景很常見。例如雨季的一早一晚氣溫非常低的時候、深秋初冬的時候,車內外空氣溫差大 、車外空氣溼度大,都會導致車內玻璃嚴重起霧。這種情況下按下吹玻璃/除霧按鍵後壓縮機自動介入,乾燥的冷空氣除霧特別快。
而正式進入冬季後,車外溫度經常達到-15℃以下,此時空氣溼度非常低空氣中的水蒸氣的含量非常低,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用壓縮機來製冷了。壓縮機投入工作後會消耗掉一定的能量,發動機負荷增加油耗必然也會稍有增加。而
可以看出來:按下吹玻璃除霧按鍵AC自動打開,則是應對玻璃霧氣的一個控制策略,簡化操作、提高行車安全係數。其實用戶可以翻翻自己愛車附帶的用戶手冊就可以看得到了:
開暖風的時候用外循環還是內循環好呢?
所說的內外循環其實就是進入空調風道空氣的來源。直接從車外汲取空氣就叫外循環,外界新鮮空氣直接可以進到車內,這會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不足之處就是外界的空氣溫度始終高於或者低於車內溫度,加熱或者打冷的時候效率會有所下降。
內循環則是車內空氣自行循環。車內加熱或製冷的空氣只是不間斷的循環下去,狹小空間內的空氣被駕乘人員反覆呼吸,空氣會變得汙濁而影響健康,優點是升溫或者製冷速度快一些。
其實內外循環我們可以酌情使用。
例如車輛啟動初期,為了快速製冷或者制熱可以選用內循環,十分鐘後可以切換到外循環以便呼吸更新鮮的空氣。當然始終用外循環也是可以的,當外界空氣汙濁(異味、煙塵)時可以切換到內循環,這樣避免車內人員吸入被汙染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