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二次再熱發電技術領跑世界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鍋爐運行正常,各項參數及技術指標完全正常,具備點火條件,現在點火。」

  隨著值班長陳林的點火口令,操作員投入等離子點火裝置,集控室液晶屏幕上跳動起紅色火焰,國家能源集團宿遷公司(以下簡稱宿遷公司)的66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工程點火成功。

  截至8月28日,該工程2臺機組發電量已達22.67億千瓦時。機組發電煤耗≤256g/kWh,發電效率≥48%,以及環境指標均創世界之最。

  「該項目二次再熱塔式鍋爐、高效汽輪機、及其配套附屬設備、智能發電控制系統、先進的環保設備等核心技術均實現自主可控,這標誌著我國高效靈活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已領跑世界。」項目負責人俞基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追趕路上付出的高額學費

  火力發電從誕生至今,已有近150年歷史。

  但是,作為世界上煤炭生產消費和電力需求第一大國,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火電技術大大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改革開放後,我國引進了許多國外的火電技術和裝備,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可以說在技術流派上五花八門,最早的時候就連機組上的螺絲都是從國外隨設備一起進口的。」回憶那段往事,俞基安心裡五味雜陳。

  隨著我國電力體制的改革,火電技術的設計、研發能力明顯加快。2004年,我國火電技術終於跨出一大步,建成60萬千瓦超臨界電站;2006年,建成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電站;2015年,建成100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電站。

  根據預測,至2030年、205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佔比將降至50%和40%。換言之,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變化,火力發電技術在中國並未過時。

  為了減少能源消耗、打響藍天保衛戰,我國必須發展自主可控的清潔高效火電技術和裝備。

  平均年齡39歲的「夢之隊」

  「超超臨界機組得益於更高的蒸汽溫度和壓力,比亞臨界熱效率提高5%—7%,採用二次再熱技術後,可進一步提升2%—3%。」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段立強介紹說,更高的熱效率意味著更少的煤耗,以及更少的汙染物排放。

  2015年,國電江蘇泰州電廠二期二次再熱示範工程投產,供電煤耗比國際同類機組降低13.7g/kWh,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領先地位。

  但是,二次再熱機組在較大負荷變化範圍內保證經濟運行和調峰能力仍然欠缺。因此,「高效靈活二次再熱發電機組研製及工程示範」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

  從2016年10月起,原國電集團依託宿遷公司聯合華北電力大學、華東電力設計院、上海電氣集團等14家單位,組成一支148人、平均年齡39歲的「夢之隊」,向世界最高水平的二次再熱發電技術發起衝擊。

  要達到「靈活」與「高效」,必須在鍋爐、汽輪機、系統設計及控制系統優化等關鍵技術上發力。

  「在現有材料下,鍋爐出口蒸汽參數32.24 MPa(a)/605℃/623℃/623℃已經是極限,宿遷公司採用塔式鍋爐,通過攻克鍋爐關鍵技術,優化受熱面布置、降低溫度偏差,實現寬負荷範圍長期達到設計參數,這在全世界範圍內很難做到。」俞基安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此外,項目組攻克二次再熱機組高效供熱關鍵技術,首次在火電領域應用「汽電雙驅」引風機高效靈活供熱技術,為大機組替代小鍋爐供熱提供了優質方案;攻克了二次再熱機組欠溫調溫等關鍵技術,還集成優化了回熱、真空、旁路、調頻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實現了機組快速啟停、深度調峰、高效靈活等關鍵指標。

  「我國火電技術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優化提高,宿遷公司的高效靈活二次再熱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東電力設計院原總工程師陳仁傑評價說。

  把控制系統自主權抓在手裡

  過去,我國火電技術的落後,不僅表現在核心裝備上,控制系統也採用進口,因此,系統和網絡安全始終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

  今年初,委內瑞拉接連發生大面積嚴重停電事件,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更引發了人們對包括電站、電網在內的工控網絡安全的關注。

  「我們這個項目,不僅實現信息和控制系統完全自主可控,還首次在煤電領域應用了智能發電技術,10個人就能控制2臺66萬千瓦機組的運行,可以從容應對電網的即時調峰要求。」宿遷公司總經理刁保聖告訴記者。

  承擔這一重任的國家能源科環集團智深公司黨委書記黃煥袍、華電天仁總經理餘康介紹說,他們針對智能發電運行控制系統(ICS)與智能發電公共服務系統(IMS)的體系架構與基礎功能進行深入開發與驗證,構建了四大智能控制、六大智慧管理和七大智能中心,ICS系統運用後為項目的高效運行、先進控制和智能監測與診斷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充分發揮機組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日常操作工作量60%以上。

  俞基安曾多次到國外電廠學習參觀,過去他只有羨慕的份,而現在在他看來,我國目前的火電設計、裝備製造、運維管理各個方面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環保排放也達到世界最優水平,實現了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脫硫廢水零排放,固棄物100%利用。(記者 張曄 實習生 季天宇)

相關焦點

  • 華能建成投運我國首座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機組電廠
    8月24日11時58分,繼6月27日建成投產我國首臺二次再熱發電機組後,華能集團公司在江西安源建設的第二臺66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華能安源電廠2號機組完成試運投產,超淨排放環保系統同步完工投運。
  • 國家電力示範項目大唐鄆城630℃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項目2號機組
    8月27日,大唐鄆城630℃超超臨界二次再熱國家電力示範項目第二臺機組工程項目成功獲得省發改委核准。該項目於2017年9月30日取得國家能源局示範立項批覆,首臺機組同年獲得省發改委核准批覆。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是世界煤電領域探索發展「無人區」的領軍項目,是典型的新舊動能轉換標誌性項目,是國家「十三五」期間唯一立項的國家百萬千瓦級煤電示範項目,被單獨納入國家電力建設規劃,並成功列為山東省2020年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
  • 東方電氣研製的國內首臺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機組成功投運
    6月27日21:00,由東方電氣集團研製的國內第一臺超超臨界二次再熱660MW機組—華能安源電廠1號機組,在江西萍鄉市一次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誌著中國電力設計、製造、安裝和調試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 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完成性能試驗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冉永平)11月19日,國電泰州發電公司宣布: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已經完成性能試驗,機組發電效率47.82%,發電煤耗256.8克/千瓦時,供電煤耗為266.5克/千瓦時,各項環保指標全面優於國家超低排放限值,是目前世界綜合指標最優的火電機組
  • 世界首批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投產
    2016年1月13日8時58分,中國能建江蘇電建承建的國電泰州二期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工程4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並移交生產,至此,均由中國能建江蘇電建承建的3號、4號兩臺百萬千瓦機組已全部移交投產發電,標誌著江蘇省目前最大的火力發電基地正式在泰州誕生。
  • 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火電機組水壓試驗成功
    該機組為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火電機組。  國電泰州電廠二期工程是國家科技部確定的「十二五」節能減排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列為國家燃煤發電示範項目。該機組屬於國家鼓勵的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機組,在國內首次將二次再熱技術應用到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通過技術集成形成5類共16項專門技術,使機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時大幅降低溫室氣體和汙染物排放。
  • 【技術前沿】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
    「在當前高效一次再熱發電技術多處落地,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即將實現,高效二次再熱發電技術蓄勢待發的格局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亟待創新變革
  •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時代來臨 重大創新蓄勢待發
    超超臨界發電技術變革時代來臨中電新聞網記者 馮義軍  「在當前高效一次再熱發電技術多處落地,二次再熱發電技術即將實現,高效二次再熱發電技術蓄勢待發的格局下,超超臨界發電技術亟待創新變革、科學推動。」  技術路線選擇呈現多樣化  「國內超超臨界機組的主要發展方向有三方面:二代高效一次再熱機組、超大容量120~130萬千瓦機組、二次再熱機組。目前,各大集團關注的重點是二代高效一次再熱機組。」蔣尋寒告訴記者,「總體上,一次再熱的超超臨界機組設計尚未達到成熟階段,二次再熱剛起步,都需要大量摸索。」
  • 我國燃煤發電機組創3項世界之最
    本報江蘇泰州11月19日電 記者李予陽報導:中國國電集團今天宣布,我國自主設計、製造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在江蘇泰州建成。這是世界上首次將二次再熱技術應用到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也是我國火電技術在高參數大容量機組方面徹底擺脫國外智慧財產權束縛的一次重大突破。
  • 助力海南城市垃圾發電廠擴建項目 「德陽造」領跑垃圾發電汽輪機市場
    近日,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汽輪機」)研製的海口垃圾發電項目1號汽輪機組已抵達電廠,即將進入現場裝配階段,2號汽輪機組也於11月15日進入總裝階段。項目建成後,將提高海口市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推動海口市成為國際知名的綠色生態城市和擁有一流生態環境的熱帶濱海旅遊宜居城市。
  • 新一代超超臨界高效一次再熱技術路線
    在「700℃計劃」因材料原因難以短期內實現突破的條件下,如何使我國的超超臨界機組再上一個臺階,趕上甚至超越歐洲在建的最先進機組,達到世界領先技術水平,是我國火力發電領域的重要課題。目前超超臨界技術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1).進一步提升初參數、回熱系統全面優化、集成創新技術的新一代高效一次再熱機組(2).採用二次再熱技術提升效率(3).採用更大單機容量(1200一1300WM)以降低單位造價經過對上述技術的深入對比研究,我們認為目前更大的單機容量還存在主機超大型化技術風險,並受到電網調度及負荷率制約;二次再熱在變負荷下的調節適應性等課題尚待深入研究
  • 行業觀察丨超超臨界發電技術進入新階段
    在近日由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技網聯合舉辦的第十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年會上,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朱月祥表示。  2006年11月,華能玉環電廠1號百萬千瓦機組的投運,標誌著我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工程設計、製造、建設技術的重大突破。十年來,燃煤發電技術不斷創新,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要聞丨超超臨界發電技術進入新階段
    在近日由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華能山東發電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技網聯合舉辦的第十屆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年會上,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朱月祥表示。2006年11月,華能玉環電廠1號百萬千瓦機組的投運,標誌著我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工程設計、製造、建設技術的重大突破。十年來,燃煤發電技術不斷創新,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我國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技術及應用探討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文章在劃分現階段生物質發電技術類別的基礎上,結合國家「十三五」期間煤電發展的產業政策,重點論述了生物質燃氣耦合發電的工藝流程和主要設備,闡述了目前我國生物質燃氣耦合發電項目推廣應用的優勢與不足,提出生物質原料預處理的方案,解決存在的不足。
  • 技術丨煤氣發電技術在某鋼鐵企業的應用
    文中從高爐煤氣及轉爐煤氣利用方案、主要設備參數、工藝系統、主廠房布置等多方面進行了論述,詳細介紹了煤氣發電技術在該鋼鐵企業的應用情況。煤氣發電技術的應用既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還達到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目的,對於鋼鐵企業節能減排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領跑薄膜發電技術 漢能牽頭制定多個行業標準
    與此同時,漢能控股還在主編《柔性薄膜光伏組件捲曲測試方法》SEMI國際標準、《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國家標準和我國建築工業產品行業標準《建築用柔性薄膜光伏組件》。其中,《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國家標準將是我國首個專門針對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的國家標準。
  • 中電觀察:超超臨界火電技術研發遇新拐點
    近10年來,為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環境,我國常規火電技術飛速向更高參數的超超臨界的技術方向發展。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已投入運行的600攝氏度、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達67臺,其發展速度、裝機容量和機組數量均已躍居世界首位。
  • 垃圾焚燒發電工程提高熱效率的措施
    但是在我國眾多的垃圾處理方式當中,焚燒垃圾是一個比較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將垃圾焚燒之後進行發電實現了能源之間的有效轉換,同時也使得城市內部的垃圾處理效果有著明顯的提高,實現了資源可持續性應用,降低垃圾對城市環境所產生的不良汙染問題。1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應用現狀雖然我國垃圾焚燒技術發展時間相對較晚,與西方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 常熟發電創新鬥輪機測控技術 領跑行業獲專利
    常熟發電創新鬥輪機測控技術 領跑行業獲專利 發布時間: 2020-11-27 10:31:55   來源:  作者:陳谷楓 黃欣璇
  • 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20年會
    更高效的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鍋爐諸育楓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技術部副處長/高級工程師 8. 煙氣提水電水聯產技術的應用研究修立傑 京能(錫林郭勒)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高級工程師  9.二次再熱鍋爐技術發展及驗證王永傑 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鍋爐設計處性能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10. 煤電的未來——高效,清潔,智慧,美麗葉勇健 華東電力設計院工程有限公司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