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上海,一位年輕的媽媽跳河輕生,原因竟是輔導作業時和孩子起了衝突,一氣之下想不開,消防官兵救上她時,她還不停地說「不要救我,我真的是太累了!」
這個事件報導出來,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不少家長也都表示「非常理解這樣的心情,因為我也是」。甚至有的家長說「這年頭,沒個三頭六臂都不敢當家長。」
其實不光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在教育孩子的很多方面,家長都不得不面臨各種問題,有時候真的能被孩子氣到發瘋。雖然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可孩子總會叛逆,總會犯錯,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焦慮而憤怒的話,是得不償失的。
高層次的家長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可以說,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容易被情緒左右,因為他們無能為力,面對生活、工作、以及教育上的壓力,滿腹委屈無處驅散,所以才會把孩子當成情感的垃圾桶,被自己的壞情緒衝散了理智。
而格局高的家長,他們層次高,眼界也高,在社會交往上有著豐富的閱歷,所以往往更能換位思考。這樣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比較在意孩子的想法,知道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有人說過,人的層次不是由社會階層、財富、學識、地域或是出生背景決定,而是由眼界、格局、經驗、閱歷、三觀、自控力和情商來決定的。
那些高層次的家長,往往更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緒,有著強大的自控力。而反之,低層次的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工作上及人際交往上的負能量帶給孩子。他們批評孩子不是為了教育,而是純粹為了反抗。這樣就更能激起孩子們內心的叛逆情緒。
父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孩子的很多行為舉止其實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射,所以父母時常憤怒、焦慮,這些感情都會無聲無息地傳給孩子。很多喜歡對父母生氣的孩子,大多都是經常受父母責打的孩子。
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1、正視情緒的存在
情緒是分好壞的,但他們的產生很多時候不可避免,這就需要我們能面對壞情緒的存在,要知道這些情緒非常合理,這樣才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感情所衝昏頭腦。
只有我們認識到了情緒的存在,我們才可以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如何釋放這些壞情緒。如果這些不良情緒時發生在孩子身上,則要仔細想想該怎麼幫孩子排憂解難。只有我們能冷靜地面對情緒的存在,才不會被情緒所左右。
2、給自己和孩子單獨的空間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急著責備,這個時候可以立即離孩子遠一點,給自己一點單獨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這其實也給孩子做了一個榜樣,孩子也可以從中學會正確處理自己壞情緒的方式。
家長可以採用罰站的方式來讓孩子去思考一下。當孩子站在那裡時,什麼都不能做,只能思索自己為什麼受罰,自己該怎麼做等。孩子想清楚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3、自我反省
有時候孩子做得不夠好,也可能是家長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時常做到「內自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當我們生氣時,我們需要立即反思這樣做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然後在想想為什麼事情會變成現在這樣,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還是自己心中的煩躁被孩子的一點點小錯誤點燃了?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家長以前不管脾氣有多麼的溫柔,做了家長之後脾氣受到孩子的影響,難免就會有大吼大叫的情況,既然認識到自己存在這樣的情況,就要採取正確的措施予以改正。
暴力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必須得學會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
那麼如何才能將子女培養成大能力、大眼界、大定力的人呢,其中大有學問!
首先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你的話,孩子聽嗎?你定的規矩孩子願意遵守嗎?你的孩子願意跟你說心理話嗎?
如果這些都不能很好的做到又怎麼能談培養呢?初為父母的你在教育問題上,是否也遇到過這類的情況?
優秀的孩子,三分靠天生, 七分靠養成,稱職父母都應該知道的好的育兒經驗不是隨便聽別人講講就能學會的,只有自己真真正正的從書中收穫來的才是真材實料!
我知道家長們很多都是新手,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那些教育名家那樣會教育孩子,我特意為大家找了一本總結育兒經驗的《哈佛家訓》。
這本書匯集了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華,不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感悟人生,為成功的人生樹立航標。
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獲得者,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巨子。
影響千萬人的教育觀念,改變千萬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諫言
很多人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是不學習哪裡會夠呢?王淑貞在60歲的時候為了移民美國還在努力學習呢。
不管你從事著什麼職業什麼年齡,擔任著什麼角色,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這本書只需要69元,也就是幾杯奶茶,幾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學到如何教育出有能力的孩子,真的是一點也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