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泌尿外科門診接診了一名大約3歲的病患,患兒的母親在給其洗澡時發現他一側的蛋蛋變大,晚上的時候愈發嚴重,但孩子並沒說不舒服。泌尿外科副主任譚偉發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孩子患的是小兒鞘膜積液,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患兒在腹腔鏡下行鞘膜積液微創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現已康復出院。
譚偉發介紹,小兒鞘膜積液並不少見,大約1-2%的新生兒有這種情況,早產兒發病率更高。那麼什麼是小兒鞘膜積液?有哪些症狀?該怎樣治療?
小兒鞘膜積液是指鞘膜腔內積聚的液體超過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腫。因為先天性腹腔鞘膜突在出生前後未能閉合而形成一個鞘膜腔,導致液體的積聚、擴張而形成梨形的腔囊,俗稱「水蛋」。根據鞘狀閉合的位置不同,小兒鞘膜積液可分為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睪丸精索鞘膜積液(嬰兒型)、交通性鞘膜積液(先天性)等四種類型。睪丸鞘膜積液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陰囊有較大圓形或梨形光滑腫物,與腹腔不相通,腫物不縮小,睪丸不能摸到。精索鞘膜積液是在精索部或腹股溝管有圓形、橢圓形光滑腫物,與腹腔及睪丸鞘膜囊不相通,腫物不縮小,但可以摸到睪丸。睪丸精索鞘膜積液又稱嬰兒型,呈梨形囊腫,梨柄朝向腹股溝區,可延伸至內環。與腹腔不相通,腫物不縮小,囊腫大小不隨體位而變化。由腹膜鞘狀突閉合位於內環處或內環至精索部。當液體多、張力大時,也不易捫及睪丸、附睪和精索等。交通性鞘膜積液又稱先天型,主要是由於腹膜鞘狀完全未閉合,鞘膜囊與腹腔相通。囊內積液可自由進出,腫物可壓縮,其大小隨體位改變而變化。通常除了交通性鞘膜積液,鞘膜積液的大小一般不會發生明顯變化;而腹股溝疝陰囊附近包塊的大小可以隨體位變化而發生明顯變化,寶寶哭鬧、站立時明顯增大,平躺睡著時明顯縮小,甚至消失;如果是交通性鞘膜積液,寶寶的陰囊也會忽大忽小,可以做透光試驗或彩超來鑑別。
譚偉發提醒家長:睪丸周圍的鞘膜積液壓迫睪丸,影響血液循環,影響生精功能;睪丸鞘膜積液過大,陰莖被陰囊皮膚包繞,不利於正常活動。一周歲以內的小朋友,鞘膜積液有自行消退的機會。如果鞘膜積液體積不大、張力不高(摸上去軟軟的),可以先觀察,等到1周歲以後如果還沒有消失,那自愈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如果鞘膜積液張力較高(摸上去硬硬的),可能會影響到睪丸的血液循環,嚴重的會導致睪丸萎縮,這種情況,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腹腔鏡微創手術是目前國內治療小兒鞘膜積液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創傷及創口小,直徑僅0.2-0.4cm,手術出血量少,患兒基本上無疼痛感,術後無瘢痕可達完美美容效果。與傳統治療方式相比,住院時間更短,費用與普通手術沒有差別,療效更顯著,創傷較小,受到患兒家長的一致好評。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實習生曾涵淑 通訊員李詩琦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