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噬菌病毒,它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界限

2020-12-04 科技領航人

巨大的細菌殺滅病毒潛伏在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中,從溫泉到淡水湖泊和河流。現在,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所謂的噬菌體,這些噬菌體如此龐大和複雜,以至於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界限。

噬菌體,簡稱「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和其他病毒不被認為是活的有機體,因為它們不能在沒有其他有機體的幫助和細胞機制的情況下進行生物過程。

這並不意味著噬菌體是無害的:根據2月1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研究人員稱,噬菌體是生態系統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因為它們捕食細菌種群,改變它們的新陳代謝,傳播抗生素抗性,並攜帶導致動物和人類疾病的化合物。

據一份聲明稱,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鬼鬼祟祟的入侵者,研究人員通過他們和同事從世界各地近30個不同環境採集的樣本建立的DNA資料庫進行了搜索,這些樣本從人類內臟和阿拉斯加駝鹿到南非生物反應器和西藏溫泉。

從DNA中,他們發現了351個巨大的噬菌體,其基因組比噬菌體的平均基因組大4倍或更多。其中包括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噬菌體,其基因組由735000個鹼基對組成,這對核苷酸構成了DNA分子「階梯」結構的階梯,比普通噬菌體大近15倍。(人類基因組包含約30億對鹼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及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學教授吉爾·班菲爾德在聲明中說,這些噬菌體是「我們所認為的傳統病毒與細菌、古細菌等傳統生物的混合體」。根據聲明,這種巨大的噬菌體的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要大得多。

作者發現,許多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他們發現這些噬菌體有許多基因,這些基因不是病毒的典型基因,而是細菌的典型基因。其中一些基因是細菌用來對抗病毒的系統的一部分(後來被人類用來編輯基因,一種叫做CRISPR-Cas9的技術)。

科學家們還不確定,但他們認為一旦這些噬菌體將其DNA注入細菌,噬菌體自身的CRISPR系統就會加強細菌的CRISPR系統。這樣,組合的CRISPR系統可以幫助瞄準其他噬菌體(擺脫競爭)。

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一些噬菌體的基因編碼了核糖體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核糖體是一種將遺傳物質轉化為蛋白質的細胞機器(蛋白質是執行DNA指令的分子)。根據聲明,這些蛋白質通常不存在於病毒中,但它們存在於細菌和古細菌中。

根據聲明,這些新發現的噬菌體中的一些還可能利用其細菌宿主中的核糖體來複製更多的自身蛋白質。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助理羅漢·薩赫迪娃(Rohan Sachdeva)在聲明中說:「通常,將生命和非生命區分開來的是核糖體和轉譯能力;這是區分病毒和細菌、非生命和生命的主要特徵之一。一些大的噬菌體有很多這樣的轉譯機制,所以它們有點模糊了界限。」

相關焦點

  • 病毒是生命嗎?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是什麼?解讀《自然》新文
    病毒身上的確有一些生命的特徵,比方說,它有遺傳物質(DNA/RNA),也有蛋白質。然而,病毒又跟其它所有的生物都不一樣,它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必須寄生於其它生物的細胞中,才能開展生命活動。主流的科學家區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界限在於,是否擁有核糖體和遺傳信息翻譯能力。根據這一標準,科學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域、古菌域、真核域。
  • 病毒是生命嗎?Nature:讓生命界限更加模糊
    來源:環球科學圖片來源:UC San Diego Health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仍然令科學家犯愁。目前的主流觀點是,病毒是非生命單位或者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形式。現在,《自然》的最新研究,讓兩者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了——一種新發現的噬菌體不僅基因組非常龐大、甚至超過了細菌,而且它們遠比人類想的要聰明,機制也更靈活。病毒是不是生命?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複雜。目前,科學界對於這個問題仍然存在爭議,但大部分人都將病毒列為了非生命單位,而生命則包括了細胞組成的個體、原核生物以及古細菌。
  • 這種以細菌為食的病毒,它模糊了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界限
    我們知道,細菌潛伏在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中,從溫泉到淡水湖泊和河流,從森林到寒冷的北極圈。在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了其中一些所謂的噬菌體,根據最新的發現,它們是如此龐大而複雜,以至於模糊了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界限。那麼什麼是噬菌體呢?簡單來說,是感染細菌的特別的一種病毒。噬菌體和其他病毒不能被認為是活的有機體,是因為沒有細胞機制,以及沒有另一個有機體的幫助,它們就無法進行生物過程。
  •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原標題:   天津大學元英進教授(前排中)及其科研團隊。  這是繼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打破非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界限後,中國科學家在「設計生命、再造生命、重塑生命」進程中的又一重大技術進展,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基因組重排這一全新的研究領域。  在合成酵母染色體的基礎上,科研人員研究出能夠精準控制基因重排的方法,使作為研究對象的微生物——酵母菌,在有限時間內產生幾何級增長的基因組變異,驅動其快速進化。
  • ...環境中發現351種新的巨大噬菌體,它們模糊了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界線
    ,它們通常具有與活的有機體相關的功能,這模糊了活的細菌與病毒之間的界線。他們總共鑑定出351種不同的巨大噬菌體,它們的基因組比吞噬單細胞細菌的病毒的平均基因組大4倍或更多倍。在它們當中,存在迄今為止發現的一種最大的噬菌體:它的基因組長735000個鹼基(即735kb),比噬菌體的平均基因組大近15倍。這個已知最大的噬菌體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大得多。Banfield說,「我們正在探索地球的微生物組,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
  • 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大噬菌體 基因組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
    ,從而模糊了活的微生物和病毒機器之間的界限。 其中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噬菌體:它的基因組有73.5萬個鹼基對長,幾乎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這個已知最大的噬菌體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的基因組大得多。 「我們正在探索地球的微生物群落,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病毒細菌是生物的一部分,能複製實體,,但我們對此知之甚少。」
  • Nature大發現:感染細菌的病毒,也有了超大的size……
    新發現的巨大噬菌體(紅色)與正常噬菌體。圖片來源:Jill Banfield噬菌體是一種專門破壞細菌的病毒,它們基本存在於任何有生命的地方。比如,有數十億的它們就在我們的手上、腸道以及眼瞼中。它不算作有生命,也不能說是無生命的。2月13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數百種異常大的噬菌體。
  • Nature大發現:感染細菌的病毒,也有了超大的size...
    它不算作有生命,也不能說是無生命的。  2月13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數百種異常大的噬菌體。它們具有某些通常與活體生物相關的能力,該發現進一步模糊了其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界線。
  • 病毒的思考:物理學與生命學的界限在哪裡?
    古代人崇尚生命以人為核心提出人則原理,建立了唯心主義理論體系。近代科學家以自然為基礎創立嚴謹的物理學,解釋了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可是,當科學家用物理解釋生命時,所有的物理規律及方法都已失效。科學家只能另闢新路創立生物學來解釋生命現象。一直以來,物理學與生命科學水火不容,科學家找不到兩者之間的界限在哪裡。
  • 迄今最大噬菌體「現身」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不是生命。但美國科學家近日在《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些巨型噬菌體,其中最大噬菌體的基因組擁有73.5萬對鹼基,這些複雜的噬菌體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間的界限。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和其他病毒不被視為活有機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無害。
  • 視點|病毒究竟對生命意味著什麼?
    這種小東西一度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它不具細胞結構,單獨存在時沒有通常意義上的生命活動,但它卻含有儲存生命信息的分子(DNA或RNA),具有增殖和遺傳等特徵的生命形式,而且能夠在競爭中不斷演化。它賴以生存的手段是感染宿主細胞,將其作為廉價的生產車間,不費力氣地大量複製自己,並把細胞們甚至宿主搞死。
  • 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區別是什麼?生命是畫面機器,非生命不是
    人類至今不知道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是什麼,完善後的生命的定義可以解決生物學的諸多疑惑生命對環境和自身的感知稱為畫面,生命和非生命的最根本的區別是,生命是連續的畫面,並且畫面會自動引發生命產生變化,而非生命不具備這些特點。
  • 病毒到底算不算生命?
    但後來科學家又發現,當病毒進入細胞之後,就會變得生龍活虎,病毒會脫去外殼,讓基因裸露,誘導細胞的複製機具生產病毒的DNA或RNA,並根據病毒核酸上的指令製造更多病毒蛋白質。這些行為,讓科學家們認為,病毒存在於化學和生命的邊界上。病毒有沒有生命?這些年來科學家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它引發了另一個根本的議題:究竟如何界定「生命」?
  • 【生物物理】為什麼病毒被認為是非生命的?
    儘管它們具有潛在殺傷力,但這些致病的病原體實際上被認為是非生命的,與你現在正盯著的手機屏幕一樣,沒有生命。但這怎麼可能?像病毒這種能迅速傳播、大量複製且感染其他生物的邪惡物種,居然不能被視作為生物?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其實自1898年病毒被命名以來,關於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體這一問題就一直爭議不斷。最大的爭論點在於「生物」是的定義。
  • 噬菌體病毒為何長得像納米機器人,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病毒然而有一些病毒感染的對象不是動物或者人類。病毒也是一個大家族,它也有很多種類。病毒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植物病毒顧名思義這些病毒會感染植物,在植物中傳播。而細菌病毒就是以細菌為宿主的病毒。
  • 我們不夠了解生命,病毒是生命麼?也許是生命的開端
    病毒是生命嗎?任何過於自信的觀點都可能不對如果你問科學家「病毒是否是生命?」你會得到不統一的而且非常複雜的回答。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並不完全了解病毒,且我們仍在試圖理解生命。病毒和被其感染的生物體之間存在著無法否認的遺傳聯繫和生理聯繫。而在較晚時期才被發現的巨型病毒,進一步模糊了病毒與生物體之間的界線。這些病毒可以像細菌一樣擁有許多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可以編碼在過去被認為只有細胞生物才有的功能。
  • 病毒的分類
    但在許多情況下,病毒也可與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顯的疾病。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的發現模糊了什麼是活的有機體,以及什麼是非生命之間的界限。Cafeteria roenbergensis,是一種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海洋病毒,該病毒主要感染那些吃海洋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和分布廣泛的浮遊生物的掠食者。
  • 科學家燒腦了!病毒既非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到底是個啥?
    (網絡圖片) 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屬於「類生物」,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既非生物也不是非生物,目前無法列入「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藉由感染的機制,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無法獨立生長和複製。
  • 人類最難對付的敵人·病毒五題——病毒究竟對生命意味著什麼?
    這種小東西一度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它不具細胞結構,單獨存在時沒有通常意義上的生命活動,但它卻含有儲存生命信息的分子(DNA或RNA),具有增殖和遺傳等特徵的生命形式,而且能夠在競爭中不斷演化。它賴以生存的手段是感染宿主細胞,將其作為廉價的生產車間,不費力氣地大量複製自己,並把細胞們甚至宿主搞死。
  • 病毒是生命嗎?
    ,但是病毒卻無法獨立生存,但是病毒和別的生命也有著很大的差別,那麼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呢?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只有一個核酸長鏈以及一個蛋白質外殼,沒有代謝機構以及酶系統,一旦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便失去了生命活動以及無法自我繁殖,成為一種化學物質。生命是一個很難下定義的現象,病毒能不能看作生命要看從哪個方向去看待,關於生命的定義大概有5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