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區別是什麼?生命是畫面機器,非生命不是

2020-10-19 海雲青飛

人類至今不知道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是什麼,完善後的生命的定義可以解決生物學的諸多疑惑

生命對環境和自身的感知稱為畫面,生命和非生命的最根本的區別是,生命是連續的畫面,並且畫面會自動引發生命產生變化,而非生命不具備這些特點。生命有了畫面就自動踏上了演化的徵程

在本文中,把 生物生命 當成可互相替換的詞語

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質

當我說 這是一個生命 的時候,我的意思是 這是一個(有)生命(的物質)

既然如此,再強制區分 生物生命 只會給最廣大的非專業人士帶來額外的困擾

沒有科學家知道生物和非生物的界線在哪裡

人類畢竟是個壽命極短的物種,和原子相比,人類的壽命約等於零,這就決定了人類對事物的認識存在很大的不足,這表現在很多方面,也表現在人類至今不知道 生物區別於非生物的生命特徵是什麼

人類有記載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這幾千年的時間裡,無數的科學家提出了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但是到 海雲青飛 寫此文為止,還沒有一個關於 生命和無生命的根本區別 的理論得到公認

現代科學家至少提出了100多種的生命的定義,這些定義多數是關注生命能繁殖,存在代謝現象這些屬性

最重要的是怎麼判斷一個物質是 活著 還是 沒有活著,對此,不同科學家持不同看法,比如說,化學家認為特定的化學分子是生命的特徵,而物理學家則認為特定的熱力學的特徵才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最大區別,爭論似乎永遠不會停止

據 wikipedia,生命 具有以下的特點:

  1. 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

  2. 能回應刺激

  3. 能進行自我複製(繁殖)

  4. 生命個體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

其實,以上幾點都是針對人類這樣進化程度很低的生物的,如果將來生命進化到很高的程度,勢必有些地方不符合以上的規定,這樣就會出現高級生命被低級生命認為無生命這樣極為荒謬的事情!

生命進化到很高的程度以後,未必具有現在人類理解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比如原子的運動極為穩定,誰能說出原子在吃什麼能量,又在拉什麼大便?

至於繁殖的需求是和物質運動的穩定性直接相關的,物質的運動越是穩定,對繁殖的需求就越低

物質進化到很高的程度以後,物質的運動極為穩定(表現為壽命極長),這時她就可能不需要現在的人類理解的繁殖系統了

說得形象點,你自己都是永遠的少女了,你很大概率沒有結婚生子的需求了,既然沒有需求,那麼你原來的那個繁殖系統會消失,這時的你反而是無生命了嗎!

有了經本文完善後的生命的定義以後,你不需要精通生物學、物理學和化學,也能解開許多生物學上久懸未決的困惑

為什麼愛你深入骨髓,歷史畫面決定了一切

本文作者 海雲青飛 寫過一首小詩:

你為我長髮及腰,我將守護你到老。滿頭青絲成白髮,我看到還是當年的你。

這首詩談不上有多高文學性,不過你也許會有撲面而來的感情的共鳴

將來,總有一天,你會變老,將來的我看著你不再青春靚麗的容顏,我的手輕輕地撫過你滿頭的白髮,為什麼我的眼裡還是寫滿了愛意?

因為歷史畫面並沒有隨著時光消逝,往事歷歷在目……

長髮及腰雖美,但是打理起來十分麻煩,不是麻煩一天,而是每天都麻煩,你幾十年如一日,沒有哪怕抱怨過一次,我們雖然都沒有明說過什麼,但是心裡都清楚得很

一件件親密互動的往事,哪怕時間再久,也不會隨風而逝,即使你變得再老再醜,我眼裡看到的還是當年的你長發肆意地在身後飄揚的跳躍的身影,更有那長發半遮半掩在身前的神秘風情……

本文的主題不是講詩,舉例是為了說明十分重要的 畫面理論

什麼是畫面?生命在剎那間看到的(感知到的)就是一個畫面。畫面分歷史畫面和當下的畫面

現在要敲重點了,你的 每個畫面是平等的,唯一的區別是不同的畫面處在時間軸上的不同位置,你可以形象地理解成:每個畫面都屬於你,你就是無數個歷史的你和當下的你的疊加態

你可能已經忘記了很多過去的事情,但是 系統 並沒有忘記,無論你是否忘記,所有的歷史畫面都是 活著 的,並且時時刻刻在影響你現在的行為

當 海雲青飛 說你的歷史畫面是「活著」的時候,你可能沒有深刻的感覺,那麼就舉一下反例吧

你和愛人的關係非常好,如果有一種方法把你的歷史畫面中所有的她的身影刪除,那麼你會立即變得不認識她,更談不上愛她了

再舉一個例子,你現在讀 海雲青飛 這篇文章,為什麼你不用臨時學習漢字就能順暢地讀下去,就是因為你過去學習漢字的無數個歷史畫面是「活著」的,你當下的閱讀過程是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協作著完成的。如果把你過去學習漢字的畫面全部刪除,那麼你必然一個字也不認識了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用等價的二種說法來表達:

  1. 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無數個過去的你 和當下的你 協作完成的

  2. 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無數個過去的畫面和當下的畫面協作完成的

聰明你的可能會想到一個比較深刻的問題:

當下的自己也只是畫面嗎,過去的自己其實是畫面容易理解,當下的自己怎麼也成了畫面了?我怎麼感覺當下的自己是真實的,並不是畫面?

海雲青飛:阻擋我們觸摸真理的往往不是專業的深度不行,而是知識的廣度不夠

你學過初中《科學》的話就應該知道,你以為你看到了真實的世界,其實你看到的只是生理系統對這個世界的一種解釋,也就是說,你說的「真實」確實只是 畫面

如果你再熟悉物理學量子力學的話,你就會知道量子的世界是極為複雜的以光速震蕩的空間波組成的世界,人類的畫面只是波的世界的極度簡化版,你看到的只是畫面世界,這是物理學揭示的事實

生命是連續的畫面,而且生命有了畫面的同時就會引發變化,這又是什麼變化呢

見到美女的你為何雙眼放光,畫面必定引發身體內外的改變

充滿男性荷爾蒙的你見到對面走來一位年輕的絲襪、短裙美女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一直在研究搭訕藝術的你可能會把襯衫解開一顆扣子,再把領帶弄歪一點,然後帶著瀟灑的笑容與對方來個不期而遇

你也可能假裝正人君子與對方擦肩而過,一陣脂粉香氣襲來,心底不由自主飄過一聲輕嘆

無論你是否主動去想,在有新的畫面的同時,你的身體內外都會有所改變

你的畫面本身是你的生理系統和接收到的信息一起作用的產物,同時會有一個 系統 把新的畫面會和歷史畫面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分析的結果會使你身體內部發生很多的變化,同時也驅使你做出外部可見的動作的變化

系統 決定讓你去用話術搭訕美女,那麼你的生理系統必然要為下一步的動作做好準備,同時別人也可以看見你的行為的變化

系統 是誰?就是由歷史的你和現在的你組成的動態的你

如果你沒有去世,那麼你必然時刻都有新的畫面,這決定了你的身體內部時刻在發生變化,也驅使你時刻都在做出外部可見的行為的變化

這意味著,物質只要有了畫面,物質的演化就自動地開始了

生命複雜嗎?生命可以說是極度的複雜,人體就是一個例子

生命也可以極為簡單,宇宙中只要有了最原始的畫面,生命的演化就自動開始了

知道了生物和非生物的不同點,困惑千年的生命問題一日解

畫面是物質對環境和自身的感知

生命是連續的畫面

生命在持續接收並參與製造新的畫面,在此過程中生命在持續演化,生命就像是基於畫面的演化的機器

有了這樣大道至簡的對生命的明悟以後,生物學、進化學上很多的疑難問題就得到了簡明的解答

1. 很多科學家在爭論病毒是不是生命,那麼病毒是生命嗎?

海雲青飛:病毒當然是生命,因為它有連續的畫面

2. 地球上最早的能自我複製的分子由更小的構件組成,能自行活動的構件是生命嗎

海雲青飛:同理,這些構件是生命

3. 原子是生命嗎

海雲青飛:如果你熟悉物理學量子力學的話就會知道,原子也是有畫面的,因此我們不能說原子是無生命的了。不過,波粒二象性決定了原子的世界和人類的畫面世界是隔離的,可以說,原子和人類分別屬於兩個有很大區別的生命世界

4. 電扇是生命嗎

海雲青飛:電扇沒有畫面,當然不是生命了

5. 智能掃地機器人能探測環境,這相當於它有關於外部的畫面,它是生命嗎

海雲青飛:它沒有關於內部的畫面,並且它的外部畫面也不符合生命的畫面的標準,它當然不是生命。基於同樣道理,目前所有的人工智慧都不是生命


知道了什麼是生命可能不能滿足你無限的好奇心,你也許會繼續思考:生命為什麼會存在,演化出人類這樣很複雜的生命物質有什麼意義?

海雲青飛:無論是誰,要對這個世界有宏觀的理解就無法繞開物理學,讀到此文的你可能不知道到哪裡去找本文前面的幾篇文章,我不得不再次簡單科普一下物理學了

物理學告訴我們的事實是,整個宇宙的物質都在和膨脹的空間戰鬥,物質戰敗則物質死,人類是物質當然到時也得死

物質為了取得戰鬥的勝利必須進化成越來越複雜的形式,於是人類就被進化出來了,但是人類的進化程度畢竟還很低,這天下芸芸眾生又有幾個人知道自己參與了宇宙級別的大戰這個事實呢,多數人想的是多掙錢多生娃,剩下的人想的是死了以後可以去美麗的肥皂泡實現「永生」。你,默認是不會主動追求進化自己的,你在戰場中毫無主動性的後果會是什麼,你不妨自己想一下……


讀了本文以後你知道了 生物和非生物的邊界在於是否具有連續的畫面,你可能還是會有很多的問題想要找個人問個明白:

  1. 怎麼知道物質是不是有畫面

  2. 原子所處的波的生命世界是怎樣一種世界

  3. 為什麼原子的壽命可以比人類長得多,人類有沒有可能像原子那樣長壽

  4. 現在的人類不可能創造生命,那麼遙遠的將來,比如幾千年後,人類有可能創造生命嗎

如果你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繼續關注 海雲青飛


本文是 海雲青飛 所著《進化的奴隸》連載之三

複述別人的觀點不能帶來學術的進步,每篇文章必定要有新的探索

知識若不分享,實在沒有意義;任何人生疑惑,諮詢海雲青飛;人人進化,強我中華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人工生命 | 集智百科
    這種語言通常是電腦程式的形式,而不是實際的生物DNA。彙編派生詞是最常用的語言。生物體在執行其代碼時會「存活」,通常有多種方法可以進行自我複製。變異通常是通過隨機更改代碼來實現的。元胞自動機是常見工具,但不是唯一的。也有人用人工智慧和多主體系統來進行研究。基於模塊的模擬基於模塊的模擬是將單個模塊添加到一個生物中。
  • 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
    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物又有生命?為什麼病毒會不斷地變異,就像動物的進化一樣呢?人類又該如何打敗病毒呢?病毒是沒有生命的我們知道最小的生命體是細胞,從生物特徵上來說它的生命形態是獨立的,能夠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細胞是具有生命活動最小的單位,也就是說細胞就已經不可再分了,再細分下去其實就沒有什麼生命意義了。
  • 傅渥成:生命、信息和複雜性|「生命是什麼?研討會」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0這本書中,道金斯他提出的觀點與我們之前對生物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他看來我們生命相當於是什麼?道金斯說「我們都是生存機器——作為載運工具的機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編制的,為的是永久保存所謂基因這種稟性自私的分子。」換句話說,道金斯提出生命這些個體其實只是一種基因的一種生存的機器。
  • 無《信條》,不生命!
    這有什麼新鮮的?我用自己超過三十年的科幻閱歷向你保證:這太新鮮了,簡直新鮮極了!的確,時間旅行是一個在科幻領域已經被寫爛的題材。姑且不說小說,單是電影中就有數不勝數的時間旅行橋段。從一再翻拍的經典《時間機器》到喊著「般若波羅蜜」就能穿越的《月光寶盒》,你要是沒看過一部與時間旅行有關的電影,恐怕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看過電影。
  • 矽基生命與碳基生命有何區別?人類成為矽基生命,或能進入宇宙!
    人類如果變成矽基生命,是否能進入宇宙?區別實在太大了!地球上的生命數不勝數,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都是屬於碳基生命,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在科學家們尋找地外生命的過程當中,也是以碳基生命為根本,放眼整個宇宙尋找新的生命體。
  • 生命究竟是什麼?
    我們在學校生物課上得到的答案是說生物體要表現出運動、呼吸、靈敏度、生長、繁殖、排洩和營養,這是對生物體所做的各種事情的一個整齊的總結,但它並不是對生命是什麼的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遺傳學家赫爾曼·穆勒在1966年將生物簡單地定義為具有進化能力的東西。穆勒正確地將達爾文關於自然選擇進化的偉大思想確定為生命的核心。
  • 為什麼有觀點認為「病毒不是生命」?
    通常認為病毒屬於一種生命,可為什麼有觀點認為病毒不是生命?這個觀點正確嗎?了解病毒世界上最早發現病毒的人叫做伊萬諾夫斯基,他在研究菸草花葉病的時候,發現了病毒的存在,他將菸草花葉病的病原體命名為濾過性病毒。因為這項發現,他被稱之為病毒學之父。
  • 地球生命為何只選擇碳基生命 而不是矽基生命呢?
    為什麼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矽基生命嗎?宇宙中到底有沒有非碳基生命?我們就來啃啃這塊硬骨頭。先說說,大自然為什麼讓地球生命自然選擇碳基生命?大家知道,自從化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快速發展以來,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態和物種,無外乎都是由25種化學元素構成的。
  • 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噬菌病毒,它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界限
    巨大的細菌殺滅病毒潛伏在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中,從溫泉到淡水湖泊和河流。現在,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些所謂的噬菌體,這些噬菌體如此龐大和複雜,以至於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界限。噬菌體,簡稱「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
  •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化學合成酵母一方面可以幫助人類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基礎生物學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基因組重排系統,實現快速進化,得到在醫藥、能源、環境、農業、工業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潛力的菌株。」元英進表示。  基因組重排:人工合成染色體走向應用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有什麼用?」這是元英進經常被問及的問題。
  • 生命起源
    科學家之所以無法解釋生命從何而來,只是因為他們將生命看的過於高深,他們說生命不可能憑空產生,但是在研究的進程上又一次次將生命獨立於物質之外,有句古話叫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究生命起源遇到的困難和這種情況很相似,但是他們缺少的不是米,而是炊。
  • 求知一席話|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而不是增長機器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是一種兼有本體論和認識論的論斷,為理解城市治理、診斷城市問題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視角。2020年5月11日,東湖高新區九峰一路沿線形成一條長達1公裡的金雞菊花海,人們來此休閒打卡。記者高勇 攝認識論主要是指從生命體的視角認識城市,借鑑生命體的認知幫助我們理解城市。
  • 漫話生物|生命是什麼?
    1860年,法國科學巨人、微生物學奠基人巴斯德煮了一鍋肉湯,一半盛在普通燒杯裡,一半裝進鵝頸燒瓶裡(瓶口像天鵝脖子那樣彎曲向下)。兩個瓶口都不加蓋子。煮沸後,就放在那裡。幹嘛?看看能不能自然轉化出生命。觀察結果是:普通燒杯裡很快就出現了微生物;而鵝頸瓶裡很長時間也沒出現微生物。這說明啥?說明微生物是通過空氣落進瓶子裡的,而不是從肉湯中自然產生的。
  • 生命的起源
    生物學裡,把生命定義為一種可以繁殖,可以遺傳和變異,存在新陳代謝的半封閉物質系統。既然生命只是一種特殊的物質系統,那麼它們其實和非生命物質並沒有本質區別。現在生物學家都相信生命最早是從非生命物質轉化而來的。問題是,它是怎麼轉化的呢?
  •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
    生命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水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通過共同的化學鍵拉在一起,我們呼吸的空氣是無數顆粒的混合物,還有灰塵和水蒸氣。那麼是什麼組成了生命呢?是什麼構成了我們的基本本質?是什麼在40億年前將我們分隔開來,並繼續將我們與其他一切事物分隔開來?
  • 如何正確辨別外星生命?可能有多種生命形態
    事實上,描述外星生命的電影有很多,比如《第九區》《獨立日》《世界大戰》和《黑衣人》等。在每一部電影中,人們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描繪著外星人——從人形到類人形、再到完全非人類。 不過,這其實也側面地反映了一個問題,我們其實並不知道外星生命的樣子,所有的描述只能通過想像。
  • 病毒是生命嗎?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是什麼?解讀《自然》新文
    #科學了不起#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病毒身上的確有一些生命的特徵,比方說,它有遺傳物質(DNA/RNA),也有蛋白質。然而,病毒又跟其它所有的生物都不一樣,它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必須寄生於其它生物的細胞中,才能開展生命活動。主流的科學家區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界限在於,是否擁有核糖體和遺傳信息翻譯能力。根據這一標準,科學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域、古菌域、真核域。
  • 生命在於運動,但什麼才叫生命呢?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句流傳很廣的話。什麼是運動,現在大家比較清楚了,運動意味著變化。整個宇宙一直在運動,一直在變化,這是運動的含義。 那什麼是生命呢?可能大部分人認為,動植物、微生物才叫做生命。這樣的認知,有很大局限,並不徹底。生命在於運動,反過來說,能運動的必然有生命,沒有生命,怎麼運動呢?在這個層次上,你會發現,一切都是生命,沒有什麼不是的。
  • 生命的定義是什麼?難道只有像地球一樣的人、動物和植物才叫生命
    大量關於外星人的報導、科幻小說和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傳聞變得有聲有色。生命的定義是什麼?就未來的發展可能而言,人工製造或者促成的機器複雜到一定程度,具備了某種符合生命內涵的基本屬性的現象也將可能納入生命的範疇,包括人機混合體,純自由意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生物學上認為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一種形式。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廣泛認可的生命定義。
  •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有什麼意義?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有什麼意義?結合生活說說我的想法吧!夏天很熱,對於我這種升高一米六幾,體重170斤的人來說,西瓜是必需品,每天一個西瓜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我是那種吃西瓜特別講究的人,不能有一顆籽,如果不小心咬碎了一顆籽,我會很不舒服,所以每一次吃西瓜,我都先把籽一顆顆的挑出來,這樣大口大口吃起來,就特別爽當然,今天不是和大家分享怎樣吃西瓜,是我在吃西瓜的時候經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