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

2021-01-15 麥克斯韋妖妖靈

最近英國新冠病毒發生變異的事情,又震驚了很多人,病毒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物又有生命?為什麼病毒會不斷地變異,就像動物的進化一樣呢?人類又該如何打敗病毒呢?

病毒是沒有生命的

我們知道最小的生命體是細胞,從生物特徵上來說它的生命形態是獨立的,能夠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細胞是具有生命活動最小的單位,也就是說細胞就已經不可再分了,再細分下去其實就沒有什麼生命意義了。細胞構成了絕大多數的生物,單細胞生物是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的生命活動的。

病毒實際上是一種非細胞形態的有機體,它從大小上來看比細菌還小,而且它無法作為單獨的生命形態進行各項的生命活動,並不是獨立的生物體。所以從這個層面上出發, 病毒是沒有生命的。

病毒是有生命的

雖然說病毒無法獨立地進行生命活動,而且也不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只含有核酸,但是病毒卻可以說是具有生命特質的。病毒可以侵入生物體的宿主細胞內,然後以寄生的方式來進行繁殖,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型生物。

雖然病毒不能獨立生存,但是通過入侵生物,病毒同樣可以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病毒似乎是有生命的。

病毒為什麼會傳染?

正是因為病毒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特殊生物,它只能依靠於生物體存活,並且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很快就會死亡,所以病毒只能通過很強的傳染性來開始自己的寄生生活。

病毒的傳染性主要包括了三個主要方面,第一是傳染源、第二是傳染途徑、第三個是易感者。在病毒的傳染環節當中缺一不可,首先要有人已經被病毒感染了之後,通過呼吸道傳染或者糞口傳染等方式將病毒傳染給其它的易感人群。

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病毒是非常容易發生變異的, 我們也提到其實病毒只是一段遺傳物質,也就是說只要病毒的核酸鏈發生了一點變化,那麼它的後代特性就改變了。而且病毒在增殖的過程中,突變是不斷產生的,一個病毒粒子可能要增殖幾百萬次才可能突變。但是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病毒是可以加速變異的。

病毒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那麼病毒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很多病毒都是具有致死性的,與此同時只要是宿主死亡了,那麼病毒的命運必然也是死亡,所以對於病毒來說它的目的似乎不太可能是讓宿主死亡,否則它的繁殖和生命活動就無法進行下去了。這種自殺性行為從「生物體」的生存策略上來看是很不合理的。

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病毒的寄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共生關係,病毒的目的應該是在宿主的體內不斷地進行繁殖。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會幫助我們去清除一部分的病毒的,很多病毒性很弱的可能直接被我們的免疫系統幹掉了。所以很多傳染性比較強的病毒其實是找到了我們免疫系統的漏洞。所以病毒也會在免疫系統的刺激下,越來越強。

小結:

半死不活是一種什麼狀態?既無生命又有生命是一種什麼狀態?難道是量子狀態的疊加嗎?不不不,並沒有這麼複雜,只是病毒而已。從本質上來說病毒只是一段遺傳物質,不是單獨的生命體,所以算不上是生物;但同時病毒能夠寄生在生物的體內不斷地進行繁殖,並且感染其他的生物,所以病毒看起來似乎是有生命的。所以可以說病毒實際上是一種非細胞形態的生命體。

我們知道病毒不僅會傳染,還會變異,可能是毒性增強,也有可能是傳染性增強。但是病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共生,否則它的存在也沒有意義。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觀點認為「病毒不是生命」?
    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卻能使我們生病。HIV病毒、冠狀病毒、天花病毒等,這些都是與人類密切相關的病毒。通常認為病毒屬於一種生命,可為什麼有觀點認為病毒不是生命?這個觀點正確嗎?其中,朊病毒就是具有侵染性質的蛋白質,能夠使某些動物患病;類病毒、擬病毒與病毒相比,沒有蛋白質外殼,就是裸露的核酸長鏈;此外,擬病毒是寄生在病毒中的一種病毒,因為它的遺傳物質有缺陷,必須依靠別的病毒才能完成複製過程。
  •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體?有沒有生命?
    多年前,有個小朋友從免疫的角度問我病毒是否算得上生命,他是這麼問的:「有人說病毒是沒有生命的。細胞是有生命的,那麼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為什麼不能有效制止正對傷害它的病毒呢?例如像愛滋病毒,B肝病毒等。」在他看來,生命是更加高級的,如果一個無生命體能對有生命體進行壓制,那麼無生命體顯然更加高級。人體細胞能抵禦病毒的入侵,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執行這項任務。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病毒我們的免疫系統都能抵禦得了(如體內沒有相應抗體),所以我們會感染病毒,甚至會因此得病。
  •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還是先有病毒這種生命?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這個問題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糾纏已久。假設,我是說,假設病毒就是源於地球的玩意兒(近來有科研證據表明病毒也可能來自外太空,這裡不做討論)。何況,不同科學領域對生命的定義也不完全相同,病毒也就隨之無法確切地說屬不屬於生命了。病毒:不用問我的意見,你們開心就好。
  • 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區別是什麼?生命是畫面機器,非生命不是
    生命有了畫面就自動踏上了演化的徵程在本文中,把 生物 和 生命 當成可互相替換的詞語生物是有生命的物質當我說 人類有記載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這幾千年的時間裡,無數的科學家提出了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但是到 海雲青飛 寫此文為止,還沒有一個關於 生命和無生命的根本區別 的理論得到公認現代科學家至少提出了100多種的生命的定義
  • 生命的計算機:玩跨界的病毒
    120多年之後的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病毒不是一種生命,而且也認為病毒既不是生物但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的存在。病毒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煩惱,病毒給人類留下的記憶,幾乎都是痛苦的記憶,它就是一個隱形的狡猾的敵人。從馬丁烏斯·貝傑林克發現第一個病毒至今,已有超過5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 病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它算是生命嗎?
    生命定義咱們先回想下課本上怎麼定義生命的:1.生命應該有細胞,一般的生命,即使是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也是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的。2.生命通常有自我繁殖能力。3.生命存在就會有能量的消耗,或者說要有新陳代謝。4.生命能夠獨立存活,通過吸收外部能量,維持機體的存活。這些都滿足才能叫「生命」。
  • 病毒是什麼?病毒是否具有生命?
    ,為什麼呢?因為組成他們的最小單位都是細胞,即使是只有一個細胞的單細胞生物,也是具有生命的。細胞又是什麼?通俗的說,細胞就像一個工廠,一個可以產生能量,製造蛋白質等有機物的工廠。而且這個工廠還可以不斷地複製自己,由一個工廠變成更多的工廠,這就是細胞分裂。
  • 【生物物理】為什麼病毒被認為是非生命的?
    儘管它們具有潛在殺傷力,但這些致病的病原體實際上被認為是非生命的,與你現在正盯著的手機屏幕一樣,沒有生命。但這怎麼可能?像病毒這種能迅速傳播、大量複製且感染其他生物的邪惡物種,居然不能被視作為生物?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其實自1898年病毒被命名以來,關於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體這一問題就一直爭議不斷。最大的爭論點在於「生物」是的定義。
  • 我們不夠了解生命,病毒是生命麼?也許是生命的開端
    ,類指數形式的,無動機的複製,首先是複製。也許病毒是生命的開端我們可以把我們能夠理解的原始生命(就是有細胞結構的生命)再往前推一下:有這麼一種東西或者複雜有機分子,在完成一次自發化學反應(能量來源:基本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後能夠留下自己的複製品作為一種產物的有機分子,也就是A+B→C+A的這種東西(B就是後來我們說的食物吧,或者陽光空氣和營養物質……關鍵在於反應產物都是完整的A,這其實算鏈式反應)
  • 無《信條》,不生命!
    另外,它是有方向的——增大。這種確定的有向性,恰恰就是時間的一種表現形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就是在這裡,諾蘭玩了把文字遊戲,多多少少算是倒置了因果。在《信條》中,他試圖讓觀眾們相信:為什麼時間會一直向前走?因為熵總在自發地增加。於是,自然而然地,當一個物體或生命因為接受了某種特殊的輻照而自發地熵減時,時間便逆流而上了。完美!
  • 病毒算是生命嗎?
    病毒是不是生命,這要看病毒處在什麼狀態,如果病毒在外界,那麼它只是一個由DNA或者是RNA以及蛋白質外殼組成的化學物質,如果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病毒就會利用宿主細胞的能量進行自我複製,產生第二代病毒,此時病毒可以看成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態。
  • 病毒是生命嗎?
    ,但是病毒卻無法獨立生存,但是病毒和別的生命也有著很大的差別,那麼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呢?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只有一個核酸長鏈以及一個蛋白質外殼,沒有代謝機構以及酶系統,一旦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便失去了生命活動以及無法自我繁殖,成為一種化學物質。生命是一個很難下定義的現象,病毒能不能看作生命要看從哪個方向去看待,關於生命的定義大概有5個方向。
  • 病毒是生命嗎?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是什麼?解讀《自然》新文
    #科學了不起#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病毒身上的確有一些生命的特徵,比方說,它有遺傳物質(DNA/RNA),也有蛋白質。然而,病毒又跟其它所有的生物都不一樣,它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必須寄生於其它生物的細胞中,才能開展生命活動。主流的科學家區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界限在於,是否擁有核糖體和遺傳信息翻譯能力。根據這一標準,科學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域、古菌域、真核域。
  • 病毒到底算不算生命?
    病毒這個名詞對人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當身邊有人感冒,你可能半開玩笑對他說:「不要靠近我,你現在是病毒庫!」病毒究竟是甚麼?它是真菌、動物還是植物,還是「以上皆非」?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在傳統生物學的定義下,病毒並不是「生命體」。
  • 視點|病毒究竟對生命意味著什麼?
    這種小東西一度令人感到十分困惑:它不具細胞結構,單獨存在時沒有通常意義上的生命活動,但它卻含有儲存生命信息的分子(DNA或RNA),具有增殖和遺傳等特徵的生命形式,而且能夠在競爭中不斷演化。它賴以生存的手段是感染宿主細胞,將其作為廉價的生產車間,不費力氣地大量複製自己,並把細胞們甚至宿主搞死。
  •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有什麼意義?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有什麼意義?結合生活說說我的想法吧!這樣就可以想像很多物種都是一樣,只有被需求,只有被殺害,才能活下去剛才是西瓜面對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被需求那生命為什麼存在?,到呱呱墜地一聲啼哭,再到走路,奔跑,適應社會,繁衍新的生命,最後到離開,被火化,埋葬,隨著時間變成泥土的一部分,整個過程看似漫長,但是對於整個宇宙來講,每天有數以千億的生命在這樣循環著你死了沒關係,你還活著,因為有人還記得你,你的樣子,你的聲影,每到封面過節親人對你的思念,腦海裡面會有腦電波,形成磁場,這就如同《尋夢壞遊記》的靈魂一樣,你還是一個模糊虛擬的一個存在
  • 生命的宿敵——病毒的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但,萬事萬物總是相反相成的,既生瑜何生亮?生命(細胞)誕生之日起,也誕生了持續了幾十億年的宿敵——病毒。 病毒和細菌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科學家稱之為LUCA(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從這個原始細胞開始,細菌也像人類一樣,朝著越來越複雜的方向進化。
  • 病毒是生命嗎?Nature:讓生命界限更加模糊
    來源:環球科學圖片來源:UC San Diego Health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仍然令科學家犯愁。目前的主流觀點是,病毒是非生命單位或者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形式。病毒是不是生命?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複雜。目前,科學界對於這個問題仍然存在爭議,但大部分人都將病毒列為了非生命單位,而生命則包括了細胞組成的個體、原核生物以及古細菌。但其實,病毒在科學史上經歷了多次定義的變更,從生命到類生命,再到生化分子,然後是介於化學物質和生命之間的形式。
  • 病毒生命,米·塔行動和潘星的陰謀
    潘星上有生命,與地球不同。地球生命由細胞構成,潘星上的生命由病毒構成。所謂病毒,只是地球人類的說法,在潘星人看來,完全細胞結構是僵化的,以之為基礎的生命形態是低級落後的。地球生命是一種沒有前途的生命。病毒本來就是地球生命的死敵,製造一些對地球人致命的病毒,再以合適的途徑投放的地球上去,地球人類就會滅亡。但是地球人類的實力也不容小覷。畢竟,地球人類的生命中不但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如果被地球人查知病毒是潘星人釋放的,必然會激起地球人生命中光明的一面,他們會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在共同的敵人面前團結起來,潘星人的圖謀就可能失敗。
  • 《赤斑羚搬了兩次家》生命既脆弱又堅韌,要有適宜的環境
    《赤斑羚搬了兩次家》生命既脆弱又堅韌,要有適宜的環境當生命無法適應新的環境,或者外界的壓力足夠的大,便會把生命摧毀。生命之所以說是堅韌的,是因為生命具有一定的抗壓性,在適當的環境中,生命也可以進行生存,甚至更有利於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