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體?有沒有生命?

2020-12-04 我會變聰明

多年前,有個小朋友從免疫的角度問我病毒是否算得上生命,他是這麼問的:「有人說病毒是沒有生命的。細胞是有生命的,那麼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為什麼不能有效制止正對傷害它的病毒呢?例如像愛滋病毒,B肝病毒等。」在他看來,生命是更加高級的,如果一個無生命體能對有生命體進行壓制,那麼無生命體顯然更加高級。

人體細胞能抵禦病毒的入侵,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執行這項任務。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病毒我們的免疫系統都能抵禦得了(如體內沒有相應抗體),所以我們會感染病毒,甚至會因此得病。

病毒是把體內的遺傳物質注入到細胞內進行感染的,病毒的遺傳物質在細胞內利用細胞的物質控制自身的蛋白合成;細胞核內的DNA也在細胞內控制自身的蛋白合成,這麼說來不是細胞核和病毒誰高誰底,而是這兩種核酸在爭奪蛋白質,那麼細胞能否抵禦得了入侵也取決於自身DNA的競爭能力和能否產生對病毒不利的物質。如果答案都是消極的,那麼被感染細胞就只能被體內免疫系統當作''異己''消滅了。或者連免疫系統都無法消滅他們,而使它們蔓延全身。也許,在那個孩子看來,體內細胞的核酸如果競爭不過病毒的核酸,那就沒有資格說人比病毒更高級。但,我認為不能因此就說人不如病毒高級,因為人體的結構比病毒複雜的多。而憑這一點說病毒是有生命的,我感覺是因為病毒含有核酸這樣的遺傳物質。

說病毒是生命的人大多是以有無核酸的標準來判斷生命的。那麼阮病毒沒有核酸,它算什麼?

說病毒不是生命的人大多是以新陳代謝的標準來判斷生命的。

所以,制定生命的判斷標準很難,但我覺得不應該是單一的標準。

病毒有沒有生命現在還存在爭議,你認為病毒是否有生命呢?

相關焦點

  •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地球上有多少種?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地球上有多少種?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依舊面臨著病毒的困擾。那麼病毒到底是不是一種生命呢?地球上如今的病毒到底有多少種呢?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沉默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六個共同點讓人陷入深思,人類究竟是不是宇宙生命體內的病毒?
    而現在很多網友在猜測其實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而地球只不過是這個生物體當中微不足道的小細胞而已,而我們更是細胞上的一些病毒罷了。當然此觀點來源於網友的猜測,並無科學依據。但是對於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物體,而人類只是寄居在地球上的病毒這一觀點,小編特意對比了人類和病毒以及宇宙和生命的六個共同點。
  • 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
    病毒是沒有生命的我們知道最小的生命體是細胞,從生物特徵上來說它的生命形態是獨立的,能夠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細胞是具有生命活動最小的單位,也就是說細胞就已經不可再分了,再細分下去其實就沒有什麼生命意義了。細胞構成了絕大多數的生物,單細胞生物是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的生命活動的。
  • 什麼是病毒?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
    病毒和細菌是不是一回事?抗生素能不能殺滅病毒?絕大多數人對這些概念是模糊,甚至混淆的。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細胞器、DNA等相對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自已生長繁殖。而病毒不是生物,是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
  • 【生物物理】為什麼病毒被認為是非生命的?
    儘管它們具有潛在殺傷力,但這些致病的病原體實際上被認為是非生命的,與你現在正盯著的手機屏幕一樣,沒有生命。但這怎麼可能?像病毒這種能迅速傳播、大量複製且感染其他生物的邪惡物種,居然不能被視作為生物?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其實自1898年病毒被命名以來,關於病毒究竟是不是生命體這一問題就一直爭議不斷。最大的爭論點在於「生物」是的定義。
  • 病毒到底算不算生命?
    但後來科學家又發現,當病毒進入細胞之後,就會變得生龍活虎,病毒會脫去外殼,讓基因裸露,誘導細胞的複製機具生產病毒的DNA或RNA,並根據病毒核酸上的指令製造更多病毒蛋白質。這些行為,讓科學家們認為,病毒存在於化學和生命的邊界上。病毒有沒有生命?這些年來科學家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因為它引發了另一個根本的議題:究竟如何界定「生命」?
  • 病毒算是生命嗎?
    病毒是不是生命,這要看病毒處在什麼狀態,如果病毒在外界,那麼它只是一個由DNA或者是RNA以及蛋白質外殼組成的化學物質,如果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病毒就會利用宿主細胞的能量進行自我複製,產生第二代病毒,此時病毒可以看成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態。
  • 「病毒到底是什麼」眾說紛紜 科學界有四種假說
    恐慌面前,人們開始選擇放縱的生活,沒有什麼比現時的享樂更能使他們逃避現實的恐懼。於是,雅典城因為人們的絕望而土崩瓦解。  公元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於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中國也有流行。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
  • 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人造的?-虎嗅網
    我們將2019-nCoV病毒、其他冠狀病毒和HIV-1病毒的序列與GenBank資料庫的序列進行了仔細的比對,並沒有發現這四個插入片段是HIV-1所特有的,亦或是2019-nCoV病毒從HIV-1獲得了這些插入片段的證據。
  • 如果世界上沒有病毒就好了?要是沒有病毒,這個世界就真的沒了!
    很多人可能會想當然地說,病毒當然是微生物了,最不濟也是一種生命。然而,在很多科學家看來,病毒並不是生命體,而只是一種類生物體,是一種存在於化學與生物邊界的東西。對生命的定義一般是「格倫太太」(Mrs Gren),即運動(movement),呼吸(respiration),感知(sensitivity),生長(growth),繁殖(reproduction),排洩(excretion)和營養(nutrition),病毒和這7個條件幾乎都不挨邊。病毒沒有會分裂的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物過程,也不能獨立繁殖。
  • 病毒不算是生物,只能算是一種類生物體,但卻是地球不能缺少的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星球,在地球之上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有以人類為首的動物,形形色色的植物,還有肉眼所不可見的微生物。什麼是生命?生命通常要包含這樣幾個特徵,比如能夠進行某種形式的運動,能夠進行呼吸作用,能夠對外界環境產生感知,能夠從外界攝取營養並實現生長,能夠排洩和擁有繁殖的能力。
  • 病毒是生命嗎?
    ,但是病毒卻無法獨立生存,但是病毒和別的生命也有著很大的差別,那麼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呢?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只有一個核酸長鏈以及一個蛋白質外殼,沒有代謝機構以及酶系統,一旦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便失去了生命活動以及無法自我繁殖,成為一種化學物質。生命是一個很難下定義的現象,病毒能不能看作生命要看從哪個方向去看待,關於生命的定義大概有5個方向。
  • 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它到底是什麼組成的呢?
    現在很多人聽到「病毒」兩個字就會害怕,那什麼是病毒呢?其實說起病毒至今我們人類都還沒有完全了解,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本身不在「五界」之中它屬於非細胞生命形態,在宏觀世界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但進入微觀世界中界限就會變得模糊,病毒就是個例子它看上去不像生物且無法獨立生存,可一但進入細胞後卻具備生命活動,它們懂得利用細胞為自己服務進行自我複製,最終破壞細胞繼續擴大破壞範圍和病毒數量,但其實病毒並不都是壞的,在基因生物工程中病毒可以用來治療疾病。
  • 南極發現史前病毒:人類撞見病毒的境況為什麼很殘忍?
    人類把病毒定位在生物之外,認為它們沒有生命。但是當它們開始禍害人類時,人們才開始認識到它們的邪惡。002.人類對於病毒和人體生命科學的認識是不是太膚淺?004.喜瑪拉雅山等山脈上的史前冰川下面,難道沒有沒有蟄伏著史前病毒?喜瑪拉雅山這類的海拔高聳的山脈,究竟有多少人類尚未觸及到的「處女地」?這樣的處女地,幾乎到處可見與南極史前冰川一樣年代久遠的冰川。這樣的冰川下面究竟有沒有史前病毒?如果說有,有多少?誰能說清楚!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病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病毒是什麼單獨來看,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和一層蛋白質組成的非細胞形態。如果沒有宿主,它是沒有生命的。也就是說,它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跡象,但一旦有了宿主,它就活了。病毒的起源病毒的起源,無法確定。有科學家認為,病毒很可能在第一個細胞進化出來時就已經存在,也就是說,它們和生命一樣古老。
  • 我們不夠了解生命,病毒是生命麼?也許是生命的開端
    也許是我們把生命想像得太過複雜,想得特別有動機,原因在於我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拜賜於我們的大腦或者神經網絡),病毒或者原始生命那樣的物質不會追求長生不老或者'意義'或者有類似我們的求生欲,沒有,他們沒有完成求生欲的基本結構,在神經細胞出現之前他們的複製和行為沒有任何'主動'而言,都是一種大量的
  • 《生物提高》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宇宙是有生命的?人類生活在「巨大生物體中」,這有科學依據嗎?
    那個時候所有的星球都被高溫籠罩,這樣的溫度是孕育不出生命的,因此地球在誕生初期環境還是10分惡劣的,隨後地球經過冷卻,形成了海洋,水資源漸漸充沛,達到了生命誕生的條件。所以說在宇宙大爆炸的時期下,生命是沒有辦法存活的,因此地球至少有3億多年的時間,是沒有辦法孕育出生命的。什麼是生命體?
  • 病毒是生命嗎?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是什麼?解讀《自然》新文
    #科學了不起#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病毒身上的確有一些生命的特徵,比方說,它有遺傳物質(DNA/RNA),也有蛋白質。然而,病毒又跟其它所有的生物都不一樣,它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必須寄生於其它生物的細胞中,才能開展生命活動。主流的科學家區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界限在於,是否擁有核糖體和遺傳信息翻譯能力。根據這一標準,科學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三個域:細菌域、古菌域、真核域。
  •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還是先有病毒這種生命?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這個問題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糾纏已久。假設,我是說,假設病毒就是源於地球的玩意兒(近來有科研證據表明病毒也可能來自外太空,這裡不做討論)。按照我們先現有的認知理論,病毒如果不依附於其他生命形式(包括生物、細胞、細菌),就沒辦法存活,因此生命肯定先於或同時和病毒存在於地球,但其中糾結的部分在於,我們迄今為止,無法給病毒一個確切的定義。過去的一百年至今,我們對於病毒的定義都在不斷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