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C物種周記 | 寧波尾天蠶蛾

2021-02-25 歸山閒談

從上圖可以看出,兩者的外表十分相似,但其實它們在國內的產地有明顯的分割線。綠尾天蠶蛾主要分布在西藏,雲南,廣西三省,而除中國西南部地區外,其他地方見到的長這樣的蛾子都會是寧波尾天蠶蛾。也有寧波尾天蠶蛾顏色淡於綠尾天蠶蛾的說法,但單憑外觀分辨無疑類似於「看氣質」╮(╯▽╰)╭,因此除開專業的解剖手段,依據產地依舊是最好的辨別方法(僅限中國國內)。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figure, the two are very similar in appearance, but in fact, their distribution areas in Chins are clearly divided. The Actias selene (Indian moon moth) is only found mainly in Tibet, yunnan and guangxi provinces, while in areas except southwest China, moth looks like that will all be Actias ningpoana (Chinese moon moth). It is also said that the color of Chinese moon moth is lighter than the Inidan moon moth, but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se two species only by their appearances. Thus, it is still the best way to refer to the distribution, besides professional anatomy method,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oths.

 

 

相關焦點

  • 花花世界的花花綠綠么蛾子——尾大蠶蛾屬Actias系列
    /尾天蠶蛾屬。↓寧波尾大蠶蛾Actias ningpoana (Fielder, 1862)三蝶紀老師於深圳拍攝的寧波尾大蠶蛾中國分布最廣的尾大蠶蛾屬種類,原先長期作為綠尾大蠶蛾的亞種存在,J.筆者於重慶採集的寧波尾大蠶蛾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區分綠尾和寧波尾?除了地理分布判斷外,在外觀形態上綠尾翅型非常尖銳,而且尾突的弧度比寧波尾要圓滑很多;翅膀上眼斑的顏色,綠尾的偏粉紫色,而寧波尾偏粉黃色。
  • 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現身浙江麗水
    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之一、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日前現身浙江麗水住龍鎮。這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調查團隊在住龍鎮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發現的。凌晨的潘床生態溝,調查隊和住龍鎮委書記李宣以及鎮政府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夜間野外調研。
  • 綠尾大蠶蛾
    寧波綠尾大蠶蛾Actias ningpoana大蠶蛾科vs綠尾大蠶蛾:以前是兩個亞種,綠尾指名(Actias selene selene)。綠尾大蠶蛾的眼斑是紫色,寧波綠尾大蠶蛾的眼斑是黃色。
  • 綠尾大蠶蛾在自然博物館「破繭成蛾」
    這兩天,淡綠色的綠尾大蠶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破繭成蛾」,棲息在花間枝頭和玻璃牆上,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館方從雲南引進了160多隻富有觀賞價值的綠尾大蠶蛾,在給市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希望向市民科普蛾與蝶的區別。
  •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我頭一次見到那麼大的『蝴蝶』!」「當時天有些黑,老遠看像風箏一樣,剛開始我以為是個蝙蝠,後來出於好奇抓到了,感覺又像只蝴蝶。」趙先生說,捕到的這隻「蝴蝶」色彩豔麗,以嫩綠色為主,經捲尺測量,展翅超過16釐米,「看起來挺漂亮的,出於好奇我就帶回來了,但詢問了好多人,大家都不認識。我們都好奇,這是什麼昆蟲?」
  • 自博館裡飛來「么蛾子」 綠尾大蠶蛾羽化實況向市民開放
    上周,約160多顆綠尾大蠶蛾繭從雲南送至上海自然博物館,由於它們的「蟲齡」相近,在近期適宜的溫度下開始陸續羽化。  上海科技館展教服務處教育研發部副主任劉楠介紹,綠尾大蠶蛾,屬於大蠶蛾家族的一員。大蠶蛾科昆蟲(學名:Saturniidae),是蛾類當中體型最大的一類。
  • 上海自然博物館百餘只綠尾大蠶蛾陸續羽化
    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蝴蝶房內出現了大片綠尾大蠶蛾繭綠裙飛舞的壯觀景象。上周,約160多顆綠尾大蠶蛾繭從雲南送至上海自然博物館,由於它們的「蟲齡」相近,在近期適宜的溫度下開始陸續羽化。上海自然博物館蝴蝶房的新寵——綠尾大蠶蛾,屬於大蠶蛾家族的一員。大蠶蛾科昆蟲(學名:Saturniidae)是蛾類當中體型最大的一類,此類蛾子色彩繽紛,有人曾譽為「鳳凰蛾」。綠尾大蠶蛾身披綠色鱗片,後綴美麗飄帶,所以常常被誤認為是蝴蝶,但其實出現在蝴蝶房的它只是能算是「走親戚」,因為蝴蝶和蛾子都屬於鱗翅目昆蟲大家族。
  • 看綠尾大蠶蛾華麗「蛻變」
    3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蝴蝶房內,綠尾大蠶蛾在適宜的溫度下耗時約2小時,完成「慢動作」的蛻變、展翅。綠尾大蠶蛾,屬於大蠶蛾家族的一員,身披綠色鱗片,後綴美麗飄帶,所以常常被誤認為是蝴蝶。
  • 廈門網友拍到漂亮「蝴蝶」 原來是綠尾大蠶蛾
    對於讀者的疑問,廈門昆蟲達人「國王不多」說,這隻顏色亮麗的昆蟲並非「蝴蝶」,實是綠尾大蠶蛾。據悉,綠尾大蠶蛾成蟲體長可達32至38毫米,展翅後能有十幾釐米長,是個「大個子」,因為顏色鮮豔,很多人會誤以為它是蝴蝶。主要分布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灌木茂盛的地方是它的最愛。
  • 長尾大蠶蛾:我怎麼這麼好看
    長尾大蠶蛾是中國特有的美麗昆蟲,也叫中國月亮蛾,學名叫Actias dubernardi (Oberthur),屬於大蠶蛾科(Saturniidae),尾大蠶蛾屬(Actias)。棲息在我國湖北、湖南、福建以及西南地區的深山森林裡,喜歡溼冷的氣候。
  • 美麗又驚悚的陝西大蠶蛾
    大蠶蛾,從字面上理解,起碼個頭較大,它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的統稱,該科昆蟲體型較大,例如烏桕大蠶蛾,翅展可以達到25釐米左右,比成人手掌還大。秦巴地區沒有烏桕大蠶蛾分布,但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等均十分常見,它們體型普遍較大,色彩豔麗,比起蝴蝶都毫不遜色。大蠶蛾喜歡在夜間活動,並不容易觀察到,所好的是其成蟲多具有趨光性,夏季燈下容易發現,我們這才得以欣賞到它們的美麗和驚悚。
  • 大教授揭謎底綠「仙子」是蠶蛾
    「這種飛蛾屬昆蟲綱、鱗翅目、大強蛾科,是長尾大蠶蛾。這種蛾在福建、貴州及西南地區一帶都有出現。」這是福建農林大學的昆蟲學柳教授打進本報熱線告訴記者的。  這次新聞猜猜猜接到100多位讀者打進的熱線,80%的讀者都猜對了,不少讀者還能詳細分析出是天蠶蛾科中的長尾蛾或甘薯天蛾、綠尾蠶蛾或黃尾蠶蛾等等,一位洪先生更直觀地告訴大家鑑別辦法:「飛蛾是異角樣本,蝴蝶是錘角樣本;停下來翅膀張開的是飛蛾,合起來的是蝴蝶。」而王先生也有一種鑑別辦法:「如果觸角呈羽毛狀,即是飛蛾;如果觸角呈棍棒狀,即是蝴蝶。」看來蛾科的學問還是蠻大的。
  • 似蝶非蝶忽悠人長相「清秀」拖「長尾」 原來是綠尾大蠶蛾(圖)
    ­  對於讀者的疑問,廈門昆蟲達人「國王不多」說,這隻顏色亮麗的昆蟲並非「蝴蝶」,實是綠尾大蠶蛾。­  據悉,綠尾大蠶蛾成蟲體長可達32至38毫米,展翅後能有十幾釐米長,是個「大個子」,因為顏色鮮豔,很多人會誤以為它是蝴蝶。主要分布於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灌木茂盛的地方是它的最愛。由於它是夜行蛾類,所以人們會覺得少見,一般春夏季節都有,而盛夏最多。
  • 高顏值大蠶蛾現身同安汀溪 像剪刀也像風箏
    綠尾大蠶蛾  記者請教了集美大學研究昆蟲生態的專家謝欽銘,原來,它們分別是綠尾大蠶蛾和長尾大蠶蛾。  一紅一綠,寬翅長尾,安安靜靜地趴在牆上。前天下午3點多,同安汀溪鎮五峰村的一個廠房裡,兩隻色彩斑斕的小傢伙吸引了陳先生的注意。  「長得太漂亮了!」陳先生和朋友連連驚嘆。雖然是汀溪本地人,但這樣的動物,他還是頭回見到。
  • 高顏值大蠶蛾現身廈門同安汀溪 像剪刀也像風箏
    綠尾大蠶蛾。   [小科普]兩種蠶蛾一年可繁殖兩代。長尾大蠶蛾一代成蟲大約在4-5月產卵,幼蟲出現在4-8月;二代成蟲產卵大約在7-8月,幼蟲出現在7-10月。冬季,這兩種蠶蛾以蛹的形式越冬,春後,蛹就變成成蟲了。圖為長尾大蠶蛾。   「風箏」飛到了屋裡?
  • 巨型蛾子住大學女生宿舍3天 翅膀有手掌大[圖]-蛾子 烏桕大蠶蛾 浙...
    原標題:巨型蛾子住大學女生宿舍3天翅膀有手掌大(圖)    它不是珍稀物種  而是不折不扣的害蟲  「聽有些網友說它是珍稀品種,如果是這樣,我們可就發現新大陸啦。早知道不讓它飛走了。」雖然害怕,但小陳還是很好奇這隻飛蛾的身份。  那麼,它到底是不是網友所說的稀有品種呢?  為了確認這隻飛蛾的品種,昨天下午,記者聯繫到了浙師大生化學院研究動物生物學的張加勇副教授。
  • 美麗又驚悚的大蠶蛾 你認識幾個?
    蠶蛾對大家來說可能都比較熟悉,因為小時候在課餘時間常會養幾條蠶當寵物,這些蠶結繭羽化後出現的小白蛾就是蠶蛾。大蠶蛾,從字面上理解,起碼個頭較大,它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的統稱,該科昆蟲體型較大,例如烏桕(jiù)大蠶蛾,翅展可以達到25釐米左右,比成人手掌還大。秦嶺、巴山地區沒有烏桕大蠶蛾分布,但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等均十分常見,它們體型普遍較大,色彩豔麗,比起蝴蝶都毫不遜色。
  • 引起銀杏大蠶蛾的發生原因是什麼?
    銀杏大蠶蛾1~3齡幼蟲主要以群集為害,3齡以後以分散為害,其能吃掉整株樹的葉片,導致植物落果嚴重,甚至枯死,如核桃等經濟植物樹種'近年來,銀杏大蠶蛾時常在森林公園內發生,影響公園景觀效果,但目前有關銀杏大蠶蛾的研究報導並不多。基於此,本文綜述了銀杏大蠶蛾的生物學特點以及發生規律,並重點論述了其防治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研究與防治銀杏大蠶蛾提供一定參考。
  • 我國首次發現珍稀蛾類——「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由於該物種沒有中文名字,趙力根據它的最早發現地域及所在屬的名稱擬定了它的中文名字——「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疑惑的是,這種蛾類只出現在喜馬拉雅山區,此次卻在雞冠山附近發現,難道它是「翻山越嶺」過來的?還是「土生土長」?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該博物館館長趙力。
  • 天使長尾天蠶蛾的故事
    查資料的過程卻有一個意外的收穫,發現了一種似曾相識的美麗生物,叫天使長尾天蠶蛾,長得就像童話中的花精靈一樣,記憶一下就把我拉回了小時候。約摸十來歲吧,也是一個夏天,剛下過雨,我決定出去找蘑菇。走了半天卻沒發現一朵,腳上還糊了厚厚一層泥,來到一棵黃荊樹下,就是「黃荊棍兒下出好人」那種,開紫色小花的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