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第一個女人、第一種欲望、第一次的愛……想到傳說中的伊甸園,即使不篤信基督教的人也會浮想聯翩。這個發生「偷食禁果」的神秘之園到底在哪裡?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5日報導,考古學家在土耳其東南部庫德斯坦發現了一處神秘遺址,一萬多年前可能就是伊甸園裡的一處神殿。
發現距今1.2萬年遺址
位於土耳其庫德斯坦哥貝克力山丘的這處遺址,並不是考古學家新近的偉大發現,其首次為世人所知是在1994年。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不斷挖掘,雲集此處的考古專家們越來越相信,這裡就是《聖經》中記載「人類文明起源」的伊甸園。
1994年,一名庫德族牧民在土耳其東部發現了矩形巨石陣,覺得這些巨石可能很重要。這一消息傳到了土耳其東南部桑尼烏法古城的博物館館長那裡。於是,土耳其聯手德國考古學家,馬上進行挖掘。以德國考古學會專家克勞斯·施密特為首的工作小組已挖出45個T型巨石,逐漸還原出巨石陣的真面目。考古學家通過儀器勘測確信,至少還有數百個巨石尚待挖掘。
面對這些壯觀的巨石陣,最讓人驚奇的莫過於巨石歷經久遠的年代,及其承載的豐富的文明信息。經過碳定年法(一種利用碳的同位素放射規律測定年代的方法)的鑑定,專家認為這些遺址距今至少已有1.2萬年的歷史。相比之下,英國的巨石陣建於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500年。哥貝克力遺址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這類遺址。用施密特的話說就是——在地球上已知最古老文明的歷史乘以二,也比不上哥貝克力遺址。
英國「巨石陣」的「瘦身版」
雖然在個頭上只相當於英國「巨石陣」的「瘦身版」,但這些T型巨石上承載的人類文明信息,卻是英國光禿禿的巨石陣無法比擬的。雕滿動物紋飾的巨大石柱矗立在哥貝克力山丘,主要是野豬、野鴨和爬行動物,以及狩獵和娛樂的場面。在空中盤旋的巨石是另外一個常見圖案,還有的巨石上雕有小龍蝦或者獅子。石頭形狀似乎代表人形,有些甚至還有風格各異的「胳膊」,從側面沿一定角度垂下。從功能上說,此遺址似乎是一處神廟和祭祀之地。
許多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項重大發現,這裡或許就是伊甸園的所在地。事實上,土耳其東部正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種植與畜牧的地方,在土耳其東部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被豢養的豬、綿羊、牛和山羊,而世界最原始的穀物——黑麥和燕麥也出現在該遺址附近,這些都是人類氏族社會從「亞當與夏娃的二人世界」逐步擴大的證據。
另外,《聖經》記載伊甸園位於古代亞述國(公元前8世紀左右,控制西亞和北非部分領土的軍事強國)西方,有4條河從伊甸流出滋潤園子,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基訓河和比遜河(後兩條早已乾涸),這也跟哥貝克力山丘的地理位置相符。
改寫人類文明史
現在,「土耳其巨石陣」已聲名鵲起,成為土耳其東南部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很多西方遊客慕名而來。哥貝克力山丘的巨石逐漸出土並整齊地擺在世人面前時,它已悄然改變了人類對文明史的認識。
伊恩·霍德,美國史丹福大學考古學教授,他是當年前來土耳其的首批專家組成員之一。霍德介紹說,在這個史前遺址被發現之前,學術界一般認為,只有複雜、等級嚴明的古文明才能建出如此宏大的建築,這意味著只有在農業文明出現之後才有可能。但這些巨石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當時人類還處在遊牧文明時期,而嚴格意義上的農業文明出現是幾千年之後的事。霍德和專家組其他成員撰寫了報告認為,人類在農業文明時期之前就能齊心協力建造大型建築物。
同時,這一發現也豐富了人類文明演化學說。人類是從當初居無定所的遊牧文明,發展到更加穩定的農業文明,再到工業文明。人類為什麼要進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社會呢?解釋這一原因的理論很多。施密特提出了全新理論——史前人類的神靈崇拜。
古代,很多部族都保留著神靈崇拜的傳統,常常舉辦大規模的祭祀去「感天動地」。哥貝克力山丘巨石陣,作為一處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宏偉工程,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相當困難但又不可缺少。「要建造哥貝克力廟之類的建築,古人必須團結。建築物建成後,或許當初他們是因拜神而聚集在這裡。但是,後來,他們發現,常規的狩獵和採集無法養活那麼多人,所以開始在山上耕種。信仰推動了人們從事耕種活動。」施密特說。
另外,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活人祭祀」就發生在這裡。幾年前,考古學家在附近的恰約尼遺址出土了一堆人頭骨。這些頭骨在沾有人血的祭板下找到。這可能就是人祭的最早證據。人祭是最無法解釋的人類行為之一,也是遺址留給人們的眾多謎團之一。
伊甸園是真是假
2002年,在加拿大上映的電影《伊甸園》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深處,人類文明史出現的第一個女人夏娃從長眠中醒來。清純天真的她,擁有令人窒息的美麗。夏娃成長於大自然,被完美和諧的環境所包圍。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原來她不是獨自一人。旅程就此開始,欲望驅使她去尋找伴侶,以及她從未認識的原素——愛,直到她碰到了亞當……
電影中描述的場景令人神往,然而考古學界對伊甸園仍存爭議。雖然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已從這處史前文明中發掘出了大量珍貴資料,但還不能完全確定這裡就是傳說中的伊甸園。施密特帶領的專家組很難復原一萬多年前的場景以與《聖經》中的描述進行對比。施密特認為,要想找到與《聖經》中描述一致的伊甸園其實可能性很小,真正對人類文明史有意義的,是找到古文明的起點。
參考資料
伊甸園
伊甸園到底在哪裡?《聖經·創世紀》中記述:「有河從伊甸流出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4道。」這4條支流分別是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基訓河,還有「比遜河,那裡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紅瑪瑙」。根據這些線索,一些學者開始探尋伊甸園。
美國歷史學家扎林斯教授經長期考證,認為基訓河就是現在發源於伊朗、最終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比遜河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現在已成為沙漠中一條乾涸的河床。據此,扎林斯推斷,伊甸園就位于波斯灣地區4條河流的交匯處,大約7000年前,由於冰川融化使海面升高,伊甸園遂沉到波斯灣海底。除了這個「沉入波斯灣說」以及土耳其哥貝克力山丘巨石陣外,目前公認的幾個可能是「伊甸園」候選地點的有好幾個,比如: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地區的名城烏爾,被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在去年12月被列為世界遺產地的伊拉克東南部的古沼澤地。其他關於伊甸園的推測還有不少,有人說伊甸園在以色列,有人說在埃及,還有人說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國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