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雪天走路容易摔跤?其實不是雪太滑,而是有冰凍。在冰凍的路面上行走,鞋底和冰凍面產生的摩擦係數越大,越不容易滑倒。
防摔跤秘技一:選對鞋底材料
鞋底與地面接觸面積越大,著力面積也越大,摩擦係數就越大,越不容易滑倒。同樣材質的鞋底,紋路越粗、凹凸越大的,靜摩擦係數就越大。最好穿防滑鞋或旅遊鞋,切勿穿硬塑料底鞋,可選擇天然橡膠鞋底。
防摔跤秘技二:選路段
儘量避免通過大理石路面。大理石路面會比較光滑,容易滑倒老人。要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道,尤其是雨雪天氣,在機動車道上行走容易被側滑車輛碰到。雪地行走,踩在鬆軟的雪上比踩在已經壓實的「雪殼」上,更不容易摔倒。女生別穿高跟鞋在冰上行走,因為高跟鞋與地面接觸面積小,鞋底材料較硬,紋路比較細,很容易滑倒。
防摔跤秘技三:走「企鵝步」不容易摔倒
為啥學企鵝走路能在雪地不摔跤?技巧關鍵是:走路搖擺。這麼做的目的是控制身體平衡。還有,要雙腳不停地小步向前走路,外八字是最好的,保證自身重心在腳下,步伐短,曳步走。走路時雙手來回擺動,比雙手插進口袋或者抱攏更能起到平衡和防止摔倒的作用。如果在很滑的冰雪路面行走,可側行小碎步,更不容易摔倒。
防摔跤秘技四:把普通鞋改成防滑鞋
用塑料繩、舊襪子或是布條,繞過腳底分別綁到鞋子上面,最好多繞幾圈,然後在腳腕處固定綁好,可以大大增強鞋底摩擦係數,防滑效果很好。
雪天出行,不慎跌倒要正確防護
雪天地滑,摔跤不可避免,但如果能在摔倒時,迅速作出正確反應,可大大減少骨折。
1、摔倒要不要用手撐地?
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骨量減少,即使輕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此外,摔倒後的保護機制的減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下圖是年輕人常見的摔倒姿勢:
在摔倒後,用雙手支地去緩衝摔倒的影響,而老年人的摔倒常見的姿勢,是這樣:
老年人遭受髖部骨折時沒有向前的動力,缺少上肢緩衝保護機制,通常直接摔到髖部。跌倒後比較常發生的,一是臀部著地導致的股骨頭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二是用手撐地導致的手臂骨折。
專家表示:相對於臀部著地或一側身體著地,用手撐地給老人造成的傷害以及治療的難度要小得多。
如果摔倒的時候,用手撐地,往往損傷的是腕關節,頂多導致尺骨遠端或橈骨遠端骨折。這種手臂骨折在護理上不需要臥床,而且康復訓練也容易做,更不會發生致命的併發症。
而老年人跌倒時坐到地上,支撐點落在臀部,很容易導致股骨頸骨折或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摔倒後,通常倒在地板上自己不能起來。骨折後需要臥床3個月,癒合非常慢。如果椎體壓縮超過1/2,情況就比較嚴重了,需要手術治療。
2、滑倒後先要檢查傷勢:不要貿然爬起來,先要查看有沒有骨折的情況;
滑倒後首先要對四肢和關節進行自我檢查,看看主要關節能不能活動。如果感覺肢體特別疼痛,而且有反常活動,就有發生骨折的可能。
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較輕的,人們還能勉強活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骨折移位加重,嚴重時下肢可能癱瘓,此時應該儘快呼救,救人者也不能隨意背抱傷者,而是要用硬板將傷者抬到醫院,或撥打120急救電話由專業醫護人員救助。
即便是發生上肢骨折也不可亂揉亂動,應該用圍巾、書本等固定好骨折部位,請求他人幫助,立即到附近醫院治療。
3、摔傷後不要揉捏患處:揉捏既不能緩解病情,還可能會加重水腫;
人們摔傷之後第一反應是會用手去揉一揉傷處,以為可以緩解疼痛。其實這樣做既不能緩解病情,還有可能會導致局部水腫,加重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