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之父」吉野彰獲「歐洲發明家獎」 有望角逐諾貝爾獎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6月下旬,歐洲專利廳為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71歲)授予了「歐洲發明家獎」。本月初,旭化成召開了對吉野彰獲得「2019歐洲發明家獎」的記者招待會。據了解,「2019歐洲發明家獎」表彰的是世界範圍內對技術進步做出貢獻的發明人。

 

在維也納舉行的頒獎儀式結束後,吉野彰說:「很高興人們能夠從實用性、對改變世界是否有所幫助這方面來評價我。」吉野先生的志向與中能鋰電科技泰州有限公司不謀而合,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以開闢未來能源新格局為準則,希望以全部的力量為能源世界添上一抹色彩。

吉野彰被業內稱為「鋰離子電池之父」,他是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上世紀80年代,吉野彰使用鈷酸鋰等成功開發出小型輕量的充電電池,為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做出了貢獻,目前有50億部手機都基於其所研發的鋰離子電池,這類電池同時也為電動汽車的實現開闢了道路。

在大學畢業之後,吉野彰便進入旭化成工作至今,一生只為這一家公司服務,同時他也是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專業特命教授。此次獲獎是繼開發碳納米管的飯島澄男、開發QR碼的原昌宏等人之後,日本人第三次獲得該大獎。

在本月旭化成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談及鋰離子電池的未來,吉野彰表示,「比起在車載電池等方面的小型化,電池的輕量化更為重要」。

 

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召開記者招待會 圖中為吉野彰

關於今後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開發,吉野彰說,在電動汽車(EV)方面,延長續航能力是一個問題。在談到減輕電池重量時,他說,電池(內部使用的)銅箔等變得越來越重,如何去除這部分的重量很重要。

吉野彰一生獲得的獎項和榮譽數不勝數,其中就有被譽為「工程學界諾貝爾獎」的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值得一提的是,吉野彰近幾年來一直被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的候選人,作為在能源化學領域貢獻突出的人,他始終被日本媒體認為有資格角逐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諾獎獲得者吉野彰:鋰離子電池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至關重要__上海...
    SMM12月11日訊:日本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吉野彰(Akira Yoshino)近日在斯德哥爾摩的一次演講中表示,鋰離子電池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社會至關重要。他還展示了以往的視頻來表明他做的實驗並不會造成火災或者bao zha。並強調了安全是鋰離子電池商業化必不可少的一環。
  • |鋰離子電池|吉野彰|諾貝爾化學獎|約翰·古迪納夫|旭化成
    吉野彰2004年獲得日本政府「紫綬獎章」,2019年獲得「歐洲發明家獎」 (圖片取自日本NHK的報導)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便攜產品的出現,傳統的鎳氫電池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人們熱切期望能有大容量、小型輕便的可充電電池。
  • 日本學者再獲諾獎:吉野彰等3人分享化學獎 他們開發了鋰電池
    如今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到移動電子設備、電動車、太陽能領域。而吉野彰也憑藉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成就,成為第8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同時也是第22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吉野彰 1948年1月30日,吉野彰教授出生於日本大阪,現年71歲。吉野教授於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 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的發明有多重要!
    吉野彰2004年獲得日本政府「紫綬獎章」,2019年獲得「歐洲發明家獎」 (圖片取自日本NHK的報導) 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便攜產品的出現,傳統的鎳氫電池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人們熱切期望能有大容量、小型輕便的可充電電池。
  • ...可充電的世界」|諾貝爾化學獎|約翰·古迪納夫|鋰離子電池|吉野彰
    由此,威廷漢開發出了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隨後,古迪納夫在威廷漢的研究基礎上繼續研發,於1980年證明了嵌入鋰離子的氧化鈷可以產生多達4伏的電壓,這一項重要發現將鋰離子電池的電位翻了一番,這樣電池的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上世紀80年代後期,吉野彰研製出了第一款可商用鋰離子電池。
  • 鋰離子電池!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吉野彰等三人獲獎
    Stanley Whittingham )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成果。 跳轉閱讀化工醫藥領域哪些上市公司、著名企業已經入駐化學加?
  • 諾獎得主吉野彰:鋰電十年內仍將主導電池產業
    從智慧型手機到電動汽車,電池技術正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未來的電池會向哪一方向發展,又會給社會帶來哪些改變。帶著這些疑問,第一財經記者於上月專訪了今年因鋰離子電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 諾獎最年長得主坐輪椅現身 97歲鋰電池之父演講
    諾獎最年長得主坐輪椅現身 97歲鋰電池之父原標題:鋰電池之父成諾獎最年長得主:97歲坐輪椅現身12月10日,2019年度諾貝爾頒獎典禮在瑞典舉行。古迪納夫超越去年96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刷新了諾貝爾獎得主的最高齡記錄,可謂一份遲來的最高榮譽。據悉,古迪納夫是公認的鋰電池之父,正是他發明了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和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並發現了古迪納夫-金森法則,用於確定超交換(superexchange)材料磁性符號。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更穩定,被稱為「鋰電池之父」。很多「XX之父」都因去世而無緣得獎,但古迪納夫則相對幸運,這得益於重要的一點——他是諾貝爾獎歷史上最高齡的獲獎者。  目前,古迪納夫就職於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任該校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他仍在繼續從事能源方面的研究,他曾稱:「我想在去世前解決這個問題,我才90多歲,還有時間。」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
    吉野彰1948年1月30日,吉野彰教授出生於日本大阪,現年71歲。 吉野教授於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1972年,吉野彰進入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1994年擔任AT&T技術開發部長,1997年擔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離子二次電池事業推進室室長。
  • 鋰電池之父成諾獎最年長得主:97歲坐輪椅現身
    古迪納夫超越去年96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刷新了諾貝爾獎得主的最高齡記錄,可謂一份遲來的最高榮譽。據悉,古迪納夫是公認的鋰電池之父,正是他發明了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和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並發現了古迪納夫-金森法則,用於確定超交換(superexchange)材料磁性符號
  • 三位鋰離子電池研究者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新華社 鄭煥松 攝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英裔美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與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共同獲得此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3人將均分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650萬元)的獎金。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這三位「鋰電池之父」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鋰電池之父成諾獎最年長得主:97歲坐輪椅領化學獎
    古迪納夫超越去年96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刷新了諾貝爾獎得主的最高齡記錄,可謂一份遲來的最高榮譽。  據悉,古迪納夫是公認的鋰電池之父,正是他發明了鋰離子可充電電池和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並發現了古迪納夫-金森法則,用於確定超交換(superexchange)材料磁性符號。
  • 「鋰電池之父」獲2019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10月9日,從瑞典皇家科學院傳來消息,「鋰離子電池之父」約翰·巴尼斯特·古迪納夫等3人,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諾貝爾獎委員會在頒獎詞中說,「鋰離子電池自1991年進入市場以來,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無線、無化石燃料的社會奠定了基礎,為人類帶來了最大效益。」
  • 諾獎得主吉野彰選「賞」字
    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確定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吉野彰(71歲)發表完獲獎紀念演講後於8日傍晚召開記者會,在被問及用哪個漢字代表這一年時,他的回答是「賞」(意指獲獎)。
  • 安倍發推特祝賀吉野彰獲諾貝爾化學獎
    海外網10月9日電 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吉野彰,以表彰他們為鋰離子電池發展做出貢獻。消息剛公布不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推特,祝賀吉野彰獲獎。安倍在推文中寫道:「恭喜吉野博士獲諾貝爾化學獎。鋰離子電池在手機等都會用到,改變了世界每一個人的生活。我為此感到驕傲。期待你取得更大成就。」吉野彰194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
  • 2019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鋰離子電池:創造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斯坦利·威廷漢(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發明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貢獻。三位科學家將平分諾獎獎金。
  • 鋰電池之父等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來源:央視網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的貢獻。鋰離子電池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用於從行動電話到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的所有應用。 通過獲獎者的工作,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M.斯坦利·威廷漢在開發首個功能性鋰電池時就利用了鋰的巨大動力來釋放其外部電子。
  • 諾獎得主吉野彰激勵學生:沒有失敗就不會成功
    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近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旭化成公司名譽研究員吉野彰,在擔任教授的名城大學講了確定獲諾獎後的第一堂課。他從自己曾經的失敗經歷出發,鼓勵學生稱,「沒有失敗,就絕對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