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之父等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2020-11-2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央視網

瑞典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開發鋰離子電池」的貢獻。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50萬元)的獎金。

鋰離子電池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用於從行動電話到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的所有應用。 通過獲獎者的工作,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奠定了無線、無化石燃料社會的基礎。

20世紀70年代初,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M.斯坦利·威廷漢在開發首個功能性鋰電池時就利用了鋰的巨大動力來釋放其外部電子。

2019年化學獎得主約翰·B.古迪納夫將鋰電池的潛力提高了一倍,為功能更強大、更有用的電池創造了合適的條件。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吉野彰成功地從電池中去除了純鋰,取而代之的是基於比純鋰更安全的鋰離子。 這使得電池在實踐中可行。

約翰·B.古迪納夫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容積更大、使用方式更穩定,從而實現了商業化,同時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目前為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97歲高齡的他,是著名固體物理學家,也是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明人,鋰離子電池的奠基人之一,並通過研究化學、結構以及固體電子/離子性質之間的關係來設計新材料,解決材料科學問題。索尼在1991年採用古迪納夫理論後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鋰電池,從此手機、照相機、手持攝像機乃至電動汽車等領域各自步入了可攜式新能源時代。

M.斯坦利·威廷漢目前是化學教授,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材料研究所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任。

吉野彰是日本化學家,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獲紫綬褒章表彰。 吉野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 (央視記者 郝曉麗)

相關焦點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 視頻截圖 約翰•B•古迪納夫是鋰電池之父,他使鋰電池體積更小、 化學是對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而言最重要的一門科學,因為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發明以及他所使用的工業過程大多基於化學知識。化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獎項,諾貝爾化學獎由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金額隨著基金收益的變化而變化。
  • 鋰電池之父們獲諾貝爾化學獎,讓我們拿起手機致敬!
    作者:劉丹憶、卞磊  每年10月初,世界的鎂光燈都會聚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  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 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北歐時報連線提問獲獎者吉野彰教授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 北歐時報:在過去的100年內,只有5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看法嗎? 化學家:我覺得原因是,很少有女性在大學裡做頂尖水平的研究工作,在各個領域都是這樣,甚至在瑞典也是。但做頂尖水平的研究工作的女性正在增加,所以這意味著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女性獲諾貝爾獎。
  • 「鋰電池之父」獲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John B Goodenough,英國化學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這三位「鋰電池之父」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2020諾貝爾物理獎揭曉,獎金900萬瑞典克朗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James Peebles教授,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以及瑞士日內瓦大學的Michel Mayor教授和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兼英國劍橋大學教授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97歲「鋰電池之父」等三位科學家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M.
  • 三位鋰離子電池研究者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新華社 鄭煥松 攝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英裔美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與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共同獲得此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3人將均分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650萬元)的獎金。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鋰電池作為最主要的可攜式能量源,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鋰電池,就不會有如今的可攜式穿戴設備。鋰電池產業已經接近年產幾十億美元,為人類的日常活動提供動力。鋰電池還曾和電晶體一起被視作電子工業中最偉大的發明。97歲的二戰老兵Goodenough也成為史上最年長的諾獎得主。
  • 諾貝爾獎本周陸續揭曉,獎金增至1000萬瑞典克朗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1895年立下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上述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從前一年9月起,諾貝爾獎評委會便開始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
  • 2019諾貝爾化學獎: 二戰老兵的傳奇人生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鋰電池作為最主要的可攜式能量源,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鋰電池,就不會有如今的可攜式穿戴設備。鋰電池產業已經接近年產幾十億美元,為人類的日常活動提供動力。鋰電池還曾和電晶體一起被視作電子工業中最偉大的發明。97歲的二戰老兵Goodenough也成為史上最年長的諾獎得主。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得主分享760萬!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麥可·霍頓,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醫學家獲獎,分享900萬克朗獎金
    瑞典當地時間10月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威廉·喬治·凱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門扎三位科學家,為表彰他們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給的成就,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53萬人民幣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3位得主分享760萬!網友:攻克新冠也...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得主分享760萬!網友:攻克新冠也能拿獎!和平獎最受關注?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得主分享760萬!網友...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今年諾貝爾頒獎很特殊?今年諾貝爾頒獎有何特殊之處?202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獎金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元人民幣)。就宣布順序而言,本屆諾貝爾獎沒有任何變化,但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人數也進行了嚴格控制,會場不超過30人。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3位得主分享760萬!網友...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10月5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Harvey J.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3位科學家獲獎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獲獎 (1/4) "← →"翻頁
  •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英3名科學家因這些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原標題: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Frances H. Amold、George P.
  • 日本再添一枚諾貝爾獎: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化學家吉野彰...
    圖源西日本新聞瑞典皇家科學院於當地時間10月9日宣布,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京都木工學部出身的日本化學家吉野彰(71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97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77歲)等3人。其中共同獲獎者的古德伊納夫獲得了諾貝爾各獎的最高年齡獎項。獲獎理由是鋰離子電池的開發。
  • 發了119年的諾貝爾獎金,如何做到「越用越多」?
    過去幾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都為900萬瑞典克朗。但今年,每個獎項的諾獎得主獎金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59.5萬元)。諾貝爾獎每年都要頒發幾千萬瑞典克朗的獎金,一個多世紀過去了,諾貝爾的遺產還沒花完嗎?
  • 發了119年的諾貝爾獎金,如何做到「越用越多」?
    過去幾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獎金都為900萬瑞典克朗。但今年,每個獎項的諾獎得主獎金將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59.5萬元)。 諾貝爾獎每年都要頒發幾千萬瑞典克朗的獎金,一個多世紀過去了,諾貝爾的遺產還沒花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