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艘俄羅斯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駛入往來船隻較多的土耳其海峽,人們注意到,這艘潛艇在水面航行時,艇員們不但站在指揮塔上方,還將指揮塔前部和側部的小窗戶打開,以觀察周圍船隻的動向,避免出現相撞等危險情況。而眾所周知,美國潛艇並不在指揮塔上開小窗,但也多次發生過海上相撞事件,那麼在潛艇指揮塔上開小窗有何利弊,是不是只有俄羅斯堅持這種做法呢?
我們看到這艘潛艇的前部,小窗戶被打開,一名艇員悠閒地站在窗戶後面觀看著外界的情況。
其實,在潛艇上加裝窗戶是有學問的,為了避免讓窗戶承受水壓,窗戶後邊的空間並非密封,也就是說當潛艇下潛時,窗戶後邊是不能有人的。潛艇潛入水下的時候,小窗戶兩邊都被海水包圍不存在壓力差,水壓也就不能威脅到玻璃。因此,在指揮塔上面安裝窗戶十分安全,不必擔心水壓導致窗戶損壞而發生事故。此外,指揮塔的位置較高,當潛艇上浮到海面之後視野最為廣闊,便於觀察員觀察,在這個地方設立窗戶是很合理的。
為什麼俄羅斯的潛艇要裝小窗戶呢?主要因為其國土位於高緯度,橫亙於歐亞大陸最北端,海岸線也都比較靠北,有著漫長的北冰洋航線,即便是波羅的海和西太平洋地區所處緯度也都比較高。因此,蘇聯潛艇常年需要在溫度較低的大洋中行駛。而潛艇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並不是一直在水下潛航,需要按時浮出水面並且派出水兵到潛艇上面觀察外部情況。
在寒冷天氣中指揮潛艇進出港或水面航行,肯定會有諸多不便,出於對士兵身體健康的考慮,俄羅斯在潛艇的指揮塔位置上設計了窗戶,目的就是讓水兵能夠在潛艇中就可以直接觀察到外面的情況,不必忍受外面的低溫嚴寒。
當然,潛艇上加裝窗戶這一做法也有弊端,這會導致潛艇在潛航的時候產生的噪聲過大,不利於潛艇的隱蔽。潛艇的低噪聲性一直以來就是評價潛艇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地位相當於戰機的隱身性,美蘇冷戰時期都曾在這一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
當水流衝擊潛艇的時候便會發生噪聲,因此潛艇的主要發聲部位便是首部、尾部以及指揮塔。現如今的潛艇基本上都設計成了水滴形,其中一個作用便是降低了潛艇的噪聲。指揮塔是垂直於潛艇的,在航行的時候肯定會阻擋水流,從而產生噪音,而在指揮塔上加裝窗戶,使得指揮塔表面出現了凸面或者凹面,玻璃上又不能覆蓋消聲瓦,顯然會加大噪聲。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海圖等高技術逐漸普及到了潛艇上,俄羅斯也曾經取消過潛艇的窗戶,比如在注重靜音性的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上便取消了窗戶。不過,當今俄羅斯主力的北風之神級戰略飛彈核潛艇和亞森級攻擊核潛艇上面仍然加裝著窗戶。
俄羅斯最新型的亞森級攻擊核潛艇仍然有指揮塔小窗。
美國的核潛艇基本上都是沒有指揮塔小窗的,他們採取的是在指揮塔上部的瞭望指揮位置加裝臨時的風擋來遮蔽風雨,但顯然舒適度是沒有小窗戶好。但卻也是為了水下靜音性考慮後的取捨。西方潛艇一般都不裝小窗戶。
日本潛艇是堅定的小窗戶愛好者,只是他們的小窗戶更加小,而且不像俄羅斯潛艇那麼明顯。可以說是在靜音性和水面航行安全方面進行了平衡。這是上一代日本親潮級常規動力潛艇,注意有小窗戶。
日本最新型的蒼龍級常規動力潛艇,也是有小窗戶的。
中國潛艇師從俄羅斯,因此在設計上一直是保留有小窗戶的,這是039C型常規動力潛艇,是有小窗戶的。
中國093型攻擊核潛艇,也是有小窗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