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2020-07-19 科學狂想小調

在很多科幻大片中,有這麼一個設定讓人覺得有趣!就是在太空中發出聲音,別人是無法聽見的,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聲音缺少了氣體這一傳播媒介,在太空這一真空地帶也只能胎死腹中,有趣的是,這樣的靜默環境中,太空人卻並不無聊,尤其在飛船這樣一個狹窄的空間內,至於為什麼?因為這裡每時每刻都會有大量窘事正在發生。

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對於設計太空飛行器的科學家而言,如何設計太空飛行器的推動裝置,設計出一個完美可行的飛天方案,這是重中之重,但如何設計太空人的活動空間,解決人們吃喝拉撒睡的問題,這也是不容無視的重頭戲,可以說科學家最頭疼的部分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太空人的飲食起居。

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暢銷書作家瑪麗羅奇有一本書特別的有意思,這本書的名字叫《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這本書中關於太空人在太空中遇到的麻煩一一進行了羅列,並且明確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對於航天科學家而言,太空人是最頭癢的一部分。

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這個結論並非無的放矢,我們人類想要維持生存,就要吃喝拉撒睡,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很多技術層面的問題,都需要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攻克難關,這些問題由於牽扯到飛船的方方面面,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科學家半點也馬虎不得,畢竟飛船在太空中出事故的概率屢見不鮮,避免人間慘劇的發生也是科學家的責任。

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現在的國際空間站便在太空人上廁所這件事上下足了功夫,排洩物都是強制循環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撒什麼就喝什麼,當你感覺到自己有尿意時,不要著急,先把機器打開,當機器運轉時,你可以放心小便,一瀉千裡了,然後最精彩的部分就來了,機器會處理掉你尿液中的鹽分,利用活性炭鎖住那些散發異味的有機分子,而剩下的液體就相當於太空人茶餘飯後的下午茶,聽說這道飲品滋味清爽,是人們勞累之餘恢復元氣的絕佳飲品,大家好奇的話,大可去嘗試一下,也許我所料不錯,不過太空人是死活不肯喝一口的。

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現在的太空人算是幸運的了,但在人類早期探索太空的歷程中,飛船都是沒有廁所的,比如阿波羅計劃的飛船,所有基本部件都用來對接和捕獲,根本沒法在裝一個廁所,要知道飛船每增加一克的重量都是在燒錢,既不能上廁所,又沒地方洗澡,太空人往返月球與地球,十天半個月窩在那裡,飛船裡很快就瀰漫了一股難聞的異味,據說當時,飛船返回地球,順利掉進大海,在附近待命的潛水員遊過來,打開艙門的一剎那,差點沒被燻暈過去!事後當事人形容:飛船像個會移動的公廁!

飛船上如何小便?空間站排洩物強制循環,科學家:尿什么喝什麼

其實事實情況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糟糕啦!還記得騰訊微博總編輯李方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不能讓事情更好一點,就讓它有趣一點吧!」很多事情我們換個角度看待,就會美好很多,許多太空人在回憶錄中便認為尿在太空中其實是很美的,沒有臭氧層的遮擋,它能充分享受到太陽光的照射,這些速凍尿滴在陽光下,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燁燁生輝,美得不像話!

相關焦點

  • 天價馬桶送到空間站 背後是一部航天員的辛酸如廁史
    沒錯,即使是高大上的航天員,也需要面對「屎尿屁」的「三俗」問題。不過換個角度說,即使是馬桶,要進入到太空,也得變成高精尖的裝備。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這臺名為「通用廢物管理系統」的新型太空馬桶,耗資2300萬美元、花費6年多時間研製,堪稱史上最貴馬桶。太空馬桶為什麼這麼貴,航天員上廁所有多難?
  • 排洩物可製成飲用水供太空人使用
    編者按:「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WMS)計劃在9月29日搭載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天鵝座貨運飛船上進入空間站。這是NASA打造的一款新廁所,造價2300萬美元!比現有的廁所要小,更加人性化,更加衛生,考慮到女性太空人的使用習慣。
  • 在月球上小便,會有什麼後果?
    平常地方可以找到廁所,甚至直接是在野外也可以上廁所。那麼,如果在月球上小便,會有什麼後果?太空人可能會後悔終生。地球上有著磁場和大氣層的存在,人們在地球上生活了幾十萬年,已經適應地球上的磁場。地球外圈有一層大氣層存在,這層大氣層讓人們可以好好生存。到達月球之後,磁場很弱,經常能夠看到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跳躍性行進。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存在,人類是無法呼吸的。出艙的太空人,都是穿著厚厚的太空衣。
  • 小便時,請你多留意一下!出現這些症狀,多半是膀胱癌了
    我們的排洩物雖然都是人體「廢物」,但它們也不全是一無是處,因為有時這些排洩物會反應我們的健康水平,身體出現什麼病痛了,去醫院檢查,醫生都會讓我們檢查一下尿液或者糞便,某些消化疾病和代謝疾病都會通過排洩物來反應。 今天要介紹的膀胱癌,如果它找上門了,那小便就會出現異常。
  • 為什麼有人一喝水就想尿?喝下去的水,究竟需要多久變成尿?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睡前喝兩口水,就會感覺有尿意。 哪怕只有短短幾分鐘,準備躺下睡時,還是要強迫自己再去一趟廁所。 但也有一些人,喝了水幾小時後卻毫無尿意…… 喝下去的水,過多久會變成尿
  • 吃了紅心火龍果 為什麼小便變紅了?
    哪些果蔬、藥物會讓排洩物變色?  除了紅心火龍果,很多常見食物都有讓人體的皮膚或排洩物變色的能力。比如,甜菜會使尿液變成紅色,因為甜菜含有「甜菜紅」。據了解,「甜菜紅」是一種存在於紅甜菜中的天然紅色素,主要成分為甜菜花青素等,它可使水溶液呈紅色或紫紅色,是天然成分提取的食品、藥品染色劑。
  • 空間站馬桶價值1900萬美元,排洩物循環利用:捏鼻子也得喝下去
    最神奇的地方能夠將人類尿液,在8天左右的時間裡轉換成飲用水,在沒水喝的情況下就是捏著鼻子也得喝下去;但現有技術還不能將糞便變成可食用物,即便技術能夠做到相信太空人輕易也不會去食用這些&34;。美國也同樣有自己的新型太空馬桶設計,因為重啟了登月計劃,美國宇航局(NASA)考慮到飛船的大小要比空間站小
  • 一款價值2300萬美元的馬桶將飛往空間站——
    新設計的太空馬桶旨在節省更多空間,同時更好地滿足國際空間站上女性太空人的需求。報導稱,設計一款太空馬桶比看上去要複雜得多。最早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根本沒有馬桶可用——1961年,太空人艾倫·謝潑德穿著太空服在發射臺上小便。最初的解決辦法是讓尿液流入類似保險套的塑料管裡,據說塑料管會漏,這當然也不適合女性使用。
  • 小便尿出「醬油」?!小哥健身太賣力險些喪命...
    原標題:小便尿出「醬油」?!小哥健身太賣力險些喪命...不覺間,已經到了七月,全國各地都在高溫警報。這麼炎熱的夏天,不管男生女生都想在穿得清涼的同時,秀一把身材。可是,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五月徒傷悲,月月徒傷悲。現在開始臨時抱佛腳,可能有點來不及,但是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萬一呢?
  • 從尿褲子到2300萬美元的豪華馬桶:人類太空廁所簡史
    由於外太空環境的特殊性,以及太空飛行器的有限空間所限,人類太空人在外太空如廁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美國前太空人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在國際空間站上度過了655天的創紀錄時間,在談到太空生活的體驗時,她說,只有一件事無法令人懷念,那就是上廁所。那麼,在外太空生活的太空人到底是怎麼上廁所的?太空馬桶又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演變歷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阿波羅11號留在月球上的排洩物,能幫助解開地球的生命起源之謎嗎?
    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帶到了有史以來最極端的環境中。人類的排洩物、裝在袋子裡的尿液、食物殘渣、嘔吐物和其他垃圾都可能含有微生物,陰差陽錯地成為了一個自然實驗。 在環境嚴酷的月球上,生命的適應能力究竟如何?這個實驗將給出答案。
  • 你每天都在喝著恐龍的尿
    你每天喝的水裡面幾乎每一個水分子都被恐龍喝過!專家說普通人每天要喝八杯水,才能滿足人體每日對水的所需。要是我告訴你你喝的水基本上全部是恐龍尿,你是不是會覺得手中的水他就變得不香了嘛,甚至還難以下咽。沒錯,這就是事實, YouTube頻道一檔節目介紹說,自來水也好,純淨水、瓶裝水、碳酸飲料或者從喜馬拉雅山的冰川裡提取的牛逼高檔水也好,這些基本上都是上古野獸恐龍的尿。
  • 人體排洩物可循環利用,在農村被當做肥料,但在城市被如何處理?
    而農村因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後,加上農村人口居住的比較分散,建設處理管道耗資太大,所以農村各家基本都會修建化糞池,然後用人工或者機械將清理出的髒汙經過運輸到自己田地作為肥料,循環利用。城市居民居住的一般都是高樓,每一戶人家都有獨立的衛生間,每次上完廁所用水一衝,感覺非常方便,這些獨立的衛生間通過塑料管道流到一樓,然後集中匯合之後通過埋藏在地下的管道,流到城市的排汙系統當中處理。
  • 魚尿也有大價值?科學家說要保護它
    製作:蘇澄宇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月26日,科學家在的《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說一些魚的尿對生態系統特別有價值,甚至關係到數百萬人的食物供應。乍一看不大可思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人會問——魚是怎麼撒尿的?
  • 在國際空間站上,一定會喝到尿液淨化而來的水嗎?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太空人會毫不介意地喝下由尿液淨化而來的水。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太空中的尿液回收系統,可不是一個人一套,自己的尿淨化後自己喝。絕不可能如此奢侈。尿液回收系統,必定是多人共用一套。這就意味著,大家的尿混合到一起,淨化後再分著喝了。有時候,空間站裡還會有其它動物在,比如老鼠。這些動物的尿液也會被收集起來,淨化後供飲用。
  • 空間站在科學上是否物有所值?|袁嵐峰
    裡面討論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空間站在科學上是否物有所值? 文章摘錄如下: 空間站的組裝開始於1998年,要求美國派遣30艘太空飛船,俄羅斯發射40多座火箭,將組件和模塊送入空間站,到了2011年,空間站正式完工。
  • 在飛機上上廁所,排洩物如何處理?乘務長說出答案
    在地球上,萬物都有著各自的生理需求,咱們人類也不例外。大多數動物在解決生理需求的問題上並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基本上就近解決就可以了。但是我們人類是一個文明的物種,比較注重隱私問題,所以我們是需要在特定場所進行的,這個場所就是我們俗稱的「廁所」。
  • 科學家:馬桶可以直接轉變飲用水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國際空間站中,僅有的空間那麼小根本不會攜帶過多的水資源以及食物上去,那麼太空人在空間站中是如何生活的呢?而他們的水資源又是從哪來的呢?當然這完全得益於空間站中的馬桶設計當然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能夠循環利用水資源,也就是能夠將人類排洩物的液體,通過8天左右的時間轉化成飲用水。這就解決了太空人在太空中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或許你在想,這根本都無法想像,畢竟在空間當中要生存很長一段時間,太空人怎麼能夠喝得下去。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因為馬桶的設計非常的先進,這個先進的馬桶可以將糞便和液體分離,而液體就會被循環利用。
  • 用什麼材料來建月面基地?科學家居然想到用屎尿!這房子能住嗎?
    阿波羅計劃中的太空人吃喝拉撒睡都在登月飛船那狹小的艙內完成,不過好在他們在月面待的時間並不長,比如阿波羅11號在月球表面停留時間才21小時,最長的阿波羅17號也就75小時(三天多)不到一點。但未來的長期月面考察基地,必須依託材料建設,因為人類的火箭也無法攜帶那麼多物資前往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