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便尿出「醬油」?!小哥健身太賣力險些喪命...
不覺間,已經到了七月,全國各地都在高溫警報。這麼炎熱的夏天,不管男生女生都想在穿得清涼的同時,秀一把身材。
可是,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五月徒傷悲,月月徒傷悲。現在開始臨時抱佛腳,可能有點來不及,但是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萬一呢?
於是,一波大軍開始實施「30天完美身材速成計劃」。不過說到鍛鍊,就避免不了傷病,而且有時候可不只是肌肉酸痛那麼簡單。
(圖源:T-nation)
昨天上午,有這麼一則新聞。
羅先生是一名都市白領,平日工作繁忙少有鍛鍊。由於最近決定生小孩,為了得到一個健康的寶寶,夫妻倆開始鍛鍊,每天夜跑三公裡。
(圖源:Runsociety)
然而,回到家後的羅先生就感到渾身沒勁兒,大腿肌肉特別酸痛,小便顏色很深,他馬上意識到情況不對,急忙趕去醫院。醫生說,他患的是橫紋肌溶解症,幸虧送醫及時,否則可能引起腎衰竭,嚴重時還能致死。
其實大半年前,羅先生就已經得過一次。當時公司組織夜跑活動,平時不愛鍛鍊的他,愣是在同事們的鼓勵下跑完了全程。同樣因此進了醫院...
這類新聞還不少,光是這個夏天就已經有好幾例了。
(圖源:網絡)
鍛鍊身體而已,咋還差點出人命了呢?
橫紋肌,又稱作骨骼肌,分布在我們全身上下,如四肢、胸部、腰部、面部等等,總數超過600塊,幾乎佔了體重的40%,可以說相當重要了。
(圖源:網絡)
橫紋肌溶解症,俗稱「肌肉溶解」,是以肌肉壞死並釋放肌細胞內容物進入血液循環為特徵的一種症候群。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指標有助於醫生診斷)水平通常顯著升高,並且可能出現肌肉疼痛和肌紅蛋白尿。
肌紅蛋白尿,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可樂尿」,「醬油尿」。
(圖源:Wikipedia)
這些內容物會對腎臟造成損傷,在高達40%的病例中會引起腎衰竭,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得了橫紋肌溶解症的人,通常有三種症狀:肌肉壓痛(按壓肌肉特別痛)、肌肉無力、小便呈深色(也有人出現少尿、無尿的症狀)
而且不難看出,得此病的人大多是長期不運動,偶爾一次運動還過量。
(圖源:giphy)
雖然這種疾病很危險,但發病率並不算高,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每100000人中只有22人會得此病。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即使是在健身普及的歐美國家,橫紋肌溶解症也不少見。
來自休斯頓的Jared今年17歲,正是熱血的年紀。
(圖源:dailymail)
他的哥哥和爸爸都是肉眼可見的肌肉男,這不禁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追上他們的步伐,練得跟他們一樣大!
Jared的哥哥(圖源:dailymail)
於是Jared走入健身房,開始「魔鬼訓練」。為了更快變成肌肉男,他像打了雞血一般瘋狂舉鐵,硬撐著用超過自身極限的重量訓練。
(圖源:giphy)
在一個半小時的艱苦鍛鍊後,Jared感到肌肉酸痛、腫脹,一開始他還以為是訓練卓有成效,心中暗自竊喜。但是隨後身體的反應卻有點不太對勁兒,他的肌肉不是一般的酸痛,只要輕輕一碰就疼痛難忍。
更可怕的是,他的小便顏色居然跟醬油一樣深!
(圖源:24ker)
他的媽媽趕緊上網調查,懷疑Jared很可能是得了橫紋肌溶解症,於是趕緊把他送往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的結果與她的猜測一致。
幸運的是,Jared治療及時,情況不算嚴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在5天住院後,現在的Jared已經脫離危險,並計劃在完全康復後重新回歸健身房。
去年,英國一位名叫Amelia的母親也得了橫紋肌溶解症。
她是一名普通的健身愛好者,在某天訓練中她想要挑戰自己的極限,於是她用極限重量訓練了一組,大約10次。
可是訓練結束後,她的身體馬上就出問題了。Amelia感到自己渾身無力,甚至連水瓶都拿不起來,手臂離奇腫脹,卻又像果凍一般綿軟。
示意圖 (圖源:businessinsider)
兩天後,她住院了,被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也是送醫及時才避免了情況惡化。
雖然橫紋肌溶解症很可怕,但如果因為害怕就不鍛鍊,無異於因噎廢食。其實在鍛鍊過程中注意幾點就能有效避免。
首先,無論是健身小白,還是健身老鳥,都不要突然之間大幅提高訓練量或者訓練強度,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圖源:giphy)
其次,運動前務必要充分熱身,訓練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
(圖源:giphy)
現在正處炎熱的夏天,氣溫高,運動的耗氧量也大、易出汗,肌肉更容易出現損傷,要注意及時休息。
所以呢,來不及減肥增肌的各位也別急了,再做幾天快樂肥宅,然後開始慢慢減肥爭取明年秀一波吧。
Ps:橫紋肌溶解症還有其他致病因素,這裡只介紹運動中過度勞累的情況,希望各位童鞋可以多加注意,量力而行~
source: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5805421/Teen-reveals-doing-extreme-weight-lifting-workouts-big-nearly-killed-him.html
https://www.webmd.com/fitness-exercise/news/20180222/exercising-yourself-to-death-the-risk-of-rhabdo
http://uk.businessinsider.com/woman-developed-rhabdomyolysis-over-exercising-2017-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8%AA%E7%BA%B9%E8%82%8C%E6%BA%B6%E8%A7%A3%E7%97%87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180724/32724271_all.html#page_1
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8-07/16/c_1123131868.ht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causes-of-rhabdomyolysis
公眾號
英國時報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