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百店萬人」消防安全大演練活動在省城槐蔭區和諧廣場全面啟動。與此同時,全省5萬餘名群眾在17市的188個城市綜合體及社會單位參與了首次統一演練活動。
    夏秋季節,天乾物燥,火災發生率高。據統計,近五年來,山東5月至10月發生火災數約佔全年總量的四成。消防任務越來越重,安全演練非常必要,但一些地方仍存在不少消防隱患。記者調查發現,消防通道被佔、電路老化、市民消防意識不足等一些「小」問題往往成了大禍患。
    目前,山東省共建有城市綜合體188個,其中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城市綜合體達51個,5個建築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綜合體功能覆蓋廣、人員密度高、可燃材料多,一旦發生火災,後果嚴重。
    今年,濟南開出首例堵塞消防通道阻礙救火的罰單。濟南歷城區某小區住宅發生火災,兩輛私家車堵住了消防通道,導致延誤10分鐘救援時間。依照《消防法》,民警對兩名涉嫌堵塞消防通道的違法者分別處以500元罰款。
    高層建築消防難度大,對樓內消防設施和消防通道要求高。「建築物起火後,電力會陸續中斷,火場中的黑暗會造成人員慌亂、恐懼,以致選擇錯誤的逃生方法——跳樓。」 濟南市公安消防支隊宣傳科科長柏方朔說,跳樓方法並不可取,事實證明,從3層左右(9米以上)的高度往下跳,一般情況下死亡率超過95%。因此,火災發生時,正確使用手邊滅火設備和正確逃離是關鍵。
    記者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市民對滅火器使用存在誤區。有的人認為使用滅火器滅火時,噴射口應該對準火焰。「這是公眾長期以來的認知誤區,噴射口應該對準火焰的根部,還要站在距離起火點3—5米的上風或側風位置。」省公安廳消防總隊的工作人員說。
    除了打溼衣物、利用棉被外,一些技巧在緊急狀況下可以使用。比如對準礦泉水瓶、酒瓶等吸一口裡面殘存的氧氣,大約可以延長1分鐘生命;同樣道理,飲水機水桶大約可以延長4分鐘生命;將管狀物伸出窗外用來呼吸,對防止窒息大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