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視頻,學習逃生誤區
火災篇
錯誤認知1
發現失火,第一時間打開門逃生
正確做法:
· 火災真正的致命因素並不是大火,而是溫度。如果在對著火點辨別不清時,就第一時間貿然打開門,高達400-500度的氣體可能會撲面而來,對自己將造成極大的傷害。
· 首先要第一時間判斷著火位置,火災蔓延和煙氣瀰漫的方向。
· 如果著火點位於自己所處位置的下層,且火和煙霧已封鎖向下逃生的通道,應儘快往樓上逃生。
· 萬一所有安全通道都被切斷了,可以選擇離火源較遠的相對有利於逃避的且有水的房間內,進入房間後將門窗關緊,可以拿溼毛巾或棉被把縫隙堵嚴,並潑水降溫。
錯誤認知2
使用普通電梯逃生
正確做法:
· 電梯的供電系統在火災發生時隨時都有可能斷電導致人員被困,由於電梯井如煙囪般直通各樓層,有毒煙氣會直接威脅被困人員生命,發生火災時不能乘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電梯都不坐。
· 在火災中,不可乘坐普通電梯逃生,但如果是在高層建築內,平時掌握消防專用電梯的位置,在確保安全或有專業人員指引的情況下,乘坐消防專用電梯節約逃生時間。
錯誤認知3
朝著光亮處走
正確做法:
· 發生火災時,人們會比較慌亂,著急逃生時誤以為有光亮的地方就是出口,就習慣性地朝著有光的方向跑。
· 但是有光的方向可能恰恰是危險的所在,因為無論在居民樓還是辦公樓,一旦發生火災,火場中的電源多半已經被切斷或者短路跳閘,有光的地方正是被火焰吞噬的地方。
地震篇
錯誤認知1
地震中的活命三角空間能救命
· 地震發生時地面會劇烈震動,我們無法保持鎮定和身體平衡,很容易跌倒。
· 地震時產生的晃動讓人無法預知哪些地方是三角空間。
· 周邊的裝飾物如天花板、碎玻璃掉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在尋找三間空間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正確做法:
正確的做法是遵循「伏地,遮擋,抓牢」的原則。
· 一旦感覺到房子在搖晃,第一反應是伏地。
· 找到身邊的遮擋物如重心較低、結實牢固的桌子、床底。
· 地震中一些高層建築物的樓板可能會坍塌傾斜,人有滾出去的風險。因此要抓牢手邊的固定物。
錯誤認知2
不走樓梯乘電梯
正確做法:
· 住在高樓層的市民在遇到地震時可能認為乘電梯下樓會比較快,但是發生較大地震時可能導致電梯故障或者因停電導致電梯停運,那麼乘坐電梯逃生的市民就很可能被困在電梯裡面。
山體滑坡篇
錯誤認知1
遇到山體滑坡
逃離時朝著滑坡方向跑
正確做法:
山體滑坡發生時,要朝與泥石流垂直方向跑到安全地帶,不可朝著滑坡方向跑。
錯誤認知2
逃離時,
往地勢空曠方向跑
正確做法:
遇到泥石流的時候不要往地勢空曠,樹木生長稀疏的地方逃生,可以就近選擇樹木生長密集的地帶逃生,這樣密集的樹木可以阻擋泥石流的前進。
洪水篇
錯誤認知1
遇到洪水,遊泳逃生
正確做法:
洪水一般流速急,漲得快,輕易遊水轉移,很可能就會被洪水衝走。
如果遇到洪水不斷上漲並且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藉助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進行逃生。
錯誤認知2
攀爬到電線桿、鐵塔高處
正確做法
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不可攀爬到帶電的電線桿、鐵塔高處,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颱風篇
錯誤認知1
外出遇到颱風天
躲避到樹木下或者高塔下
正確做法:
外出遇到颱風天,不可在樹木或高塔下行走,以免遭雷擊或砸傷;不要在臨時建築物、圍牆旁避風躲雨;強風、颱風天,儘量不要外出,小心關好窗戶。
錯誤認知2
外出遇到颱風天,貼著牆根走
正確做法:
外出遇到颱風天,請走在空曠處,注意頭上情況,不可貼著牆根走。
錯誤認知3
颱風天,
把家裡的花盆、盆栽等植物放到陽臺上
正確做法:
颱風天,一定要把家裡的花盆、盆栽等植物收到室內,同時檢查窗臺、陽臺上有沒有會被風亂落的東西,有的話一律移除,謹防高空墜物。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新媒體中心 策劃:楊華 編輯:宋文珍 視頻(後期)金寶權 配音:蘭俊輝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宋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