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選錯專業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08 和訊

  作者 | 番茄

  好規劃的朋友們

  首發於微信號 好規劃網

  高考結束剛放飛了幾天,娃和家長們就要開始面對報志願選專業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了。

  有職業規劃師說,專業是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所以得認真挑認真選。萬一選錯了,人生的路就輸在了起跑線。

  聽起來怪嚇人的。

  真是這樣嗎?為此我們特意採訪了5位曾經的學霸。你會發現,不管是聽從自己內心興趣,還是屈服父母權威,沒有哪種方式能保證選出來的專業一定令人滿意,後期的調整是一種常態。

  有什麼關係呢,人生本就是個不斷體驗、試錯、探索自我的過程,不管是高考、報志願還是擇業,沒有哪個環節能對你的人生一錘定音。

  哪怕真的選錯了專業,只要始終保持一顆向上的心、追尋自我的勇氣,並付諸持續的努力,結局也會有驚喜。

  畢竟,擁有對人生的掌控力,才是最大的底氣。

  1、

  「本來以為要望聞問切,

  卻開發了中國聯通(600050)第一個APP 」

  @Aaron

  原專業:中醫學

  現從事:網際網路工程師

  2005年參加高考,那年河北省一本的分數線是551分,我考了603分,全班第一。

  當時手機已經開始流行起來,身邊幾乎人手一個,我覺得通信電子未來應該是個大趨勢,所以報了華中科技大學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等6個頂尖專業,結果一個也沒錄上,鬼使神差地被調劑去了「中醫學」。

  學習了兩年之後,我覺得人生應該沒有翻盤的機會,從此一身白大褂逢人望問切了。

  轉機發生在大三,偶然得知可以申請輔修雙學位,我堅定地報名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當然,這個選擇不是心血來潮,大學前兩年我就喜歡鼓搗電腦,選修的課程全是計算機相關的,還跟幾個有共同愛好的學長學弟一起搭建了一個校內的BBS論壇和一個在線看高清電影的網站。

  我醫學院的同學感覺好神奇,他們的世界充斥的都是神經末梢和人體解剖,完全沒想到他的一個舍友竟然在維護著他們每天都要看的視頻網站和論壇。

  不過,拿雙學位的路並不好走。

  兩個專業不在一個校區上課,坐公交車單程得1個多小時,而且輔修學位的課程全部安排在周末和晚上,上完課回去宿舍都熄燈了。課程最多的時候,每星期64節課,平均每天9節課。

  那時候幾乎天天都在準備考試。因為醫學專業是每門課程開課一個多月之後就考試,計算機專業是期末集中考,所以大學後三年幾乎都是在學習-複習-準備考試-再學習的狀態中度過的。

  吃力是肯定的,醫學和計算機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專業,除了堅持,沒有別的辦法。好在這個過程是有盡頭的,五年後我順利地拿到了一個畢業證,兩個學位證。

  畢業後,我的同學都對口去了武漢周邊的縣市級醫院,我則去了一家北京的外包公司。

  接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給中國聯通做網站,還有手機和IPAD客戶端的1.0版本都是我做的,就是咱們手機裡安裝的那個「手機營業廳」,當時做完一個星期就衝到了APPStore免費榜的第一名。

  之後我又去了搜狐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在工程師的路上越走越遠。

  Q 現在回憶起來,有沒有後悔因為選錯了專業,白白浪費了前兩年時間?

  @Aaron

  其實當時我第一次填志願,選的是山東大學的計算機,後來覺得這麼報我的高分可惜了,所以才改了華科的熱門專業。現在想想,只有經歷了才能慢慢發現興趣所在,即使我如願讀了華科的通信工程,沒準還是會換專業。

  2、

  「全校第一讀了清華化學系,

  自學Python才找到了自己」

  @UnDefined

  原專業:化學系

  現從事:後端開發工程師

  在別人眼中,我是學霸,可在我自己看來,學霸的光環在高考報志願那一刻就慢慢褪去了。

  2011年高考,我考了640分,學校第一全省50,而甘肅省一本的分數線只有520分,在眾人的期盼中,我是非清華不讀的。

  雖然分高,但在競爭激烈的清華,我這點分就不算什麼了,能選擇的專業很有限,再加上對未來打算要做的工作沒有一丁點遐想,所以最後選了「化學生物學」,它是化學系中偏生物的一個交叉學科,也就是啥都學點的學科。

  大學四年都在上課—做實驗—處理數據—分析數據中度過,對做化學研究談不上多喜歡,也不覺得多反感,要不是分數差一些沒能保研成功,我可能還會這樣不溫不火地繼續學三年。

  本科畢業後,基本上很難找到對口工作。因為要做化學研究的話本科學歷不夠格,而去大四實習的培訓機構教化學,又不是我志向所在。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做廣告運營的網際網路公司,我負責的是數據分析和運營,因為工作中經常要處理大量的數據,所以我自學了Python語言,它極大地提升了創建和優化數據的效率。

  說實話,直到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掌握了這種計算機語言,我才發現做技術開發是適合我的,而這個後知後覺的發現過程,我用了兩年。

  好在一切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現在終於如願成為了一名後端開發工程師,目前自學的計算機語言、框架、資料庫基本能應付手頭工作,但我也深知和那些科班出身的人相比,未來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Q 假如倒回去2011年報專業那會兒,你還會選清華的化學系嗎?

  @UnDefined

  當時報清華有很多現實因素,有點身不由己吧。再加上我的確對各個專業未來學什麼全然不懂,如果能提前了解下畢業後可能會做的工作的話,應該會選計算機專業。

  3、

  「經濟與數學不是一回事,

  32歲『高齡』的我依然選擇出國讀書」

  @卡卡

  原專業:金融學

  現從事:「數理統計」研究生留學ing

  像我這樣從小學開始,就立志未來要做數學相關工作的人,應該不多。

  我是那種看見任何數字就興奮的人,書架上枕頭旁放的也都是《數學之美》《數學聊齋》這類的書。

  但高考選專業和之後的工作卻發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偏差。

  我是2003年高考,估的分數也不錯,讀個好大學的數學系不算難事。可爸媽還有身邊的親戚們卻紛紛跳出來阻攔勸說,中心思想只有一個:「數學系不好就業」。

  胳膊擰不過大腿,在N次開會溝通甚至抗爭無果後,我選了就業前景最被看好,還和數學有點關係的「金融學」。

  四年本科和兩年研究生學習,我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金融人士。之後從事的兩份工作也是和投資理財相關,最後還做到了產品業務線的負責人。

  雖然日常工作和數學也有一些關聯,會用到一些軟體去統計和分析數據,但總覺得和我想學的數學還差點意思。

  就在生活大體平靜、波瀾不驚的時候,我決定辭職,出國讀書,去學我期望了很久也糾結了很久的「數理統計」專業。

  在三十二歲「高齡」,工作8年之後,放棄一份被不少人羨慕的工作,重新撿起課本學習,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畢竟,走出這一步,就意味著離財務自由又遠了一些。

  在得知我辭職出來讀書後,身邊非常多的朋友表示羨慕或欽佩,甚至有幾個說把我當成了榜樣。

  我想說,這件事真的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瀟灑和無畏。旁人看到的通常是華麗,而冒險的部分,則結結實實要自己承擔。因此我並不想鼓勵身邊的人輕易做這樣的嘗試,除非你確信自己做好了至少兩方面的準備:心理上的和財務上的。這絕不是單單靠勇氣就可以做成的事。想清楚利弊,千萬別理想化、浪漫化。

  人到了一定年紀,得學會像盤點資產一樣,去盤點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像做投資一樣去考量做一件事的成本、風險、收益。

  當然,如果想要做出點什麼改變,要趁早,因為年紀越大試錯成本越高,越難改變。

  Q 工作8年又出國讀書,下這個決定不易,難道就沒有動搖過嗎?

  @卡卡

  動搖過無數次。從產生想法,到實現,歷時兩年。2017年整個春節假期都在高強度備考,除夕夜還在做題。想來一大把年紀了,何苦這樣為難自己?每每在這樣的時刻,不免一陣心酸,心想要不算了吧。可每次這種念頭都不超過半分鐘,因為不甘心。

  4、

  「興致勃勃以為要成為高級翻譯,

  卻掉進了經濟學的坑」

  @毛毛

  原專業:經濟學

  現從事:投資相關

  即使你明確知道自己的喜好,但到了高考選大學、選城市、還是選專業的關鍵時點上,還是很容易選錯。

  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當時最想學的專業都是標準的人文社科類,想報的是西班牙語、法語、外交學、國際關係、各種小語種,最不想學的是經濟類和法學。

  可惜事與願違。

  我是2007年在黑龍江參加的高考,文科生。當時是估分報志願,所以估分的準確性對後面的選擇有很大影響。

  由於分數低估了快20分,所以綜合型大學的文科專業都不敢報。偶然間,爸媽在報志願的大白本裡發現了北航,它滿足我所有要求,在北京、985/211、在我省招一個英語專業,我的分數也差不多。

  錄取結果出來了,我們省有兩個人都報了英語專業,我考第二。造化弄人,在我興致勃勃以為自己要成為國家領導人隨行翻譯後備人選的時候,因幾分之差被調劑到了最不喜歡的專業——經濟學。

  本以為本科四年會過得非常糊塗,學不到什麼東西,結果卻開啟了人生新篇章。原本因偏見而拒絕的經濟學,給我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原來經濟學世界也可以這麼有趣。

  當然,我也沒有放棄心中所愛。原來想報的英語專業,通過二學位的方式學到了,還考取了北外的研究生,之後又通過自學西班牙語在巴塞孔院實習,在西班牙伯納烏圓了我17年皇馬球迷的夢。

  研究生畢業後,我的經濟學背景和語言能力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第一份工作去了一家提供北京戶口的私企,第二份和之後的工作則都是和投資相關的了。

  這一路走來,我發現興趣和專業是可以兼得的,雖然高考報志願很重要,但不是說選了不喜歡的專業就沒有出路了。在北航這樣的綜合型大學,我不僅接觸到了多元的世界,還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Q 陰差陽錯選了原來不喜歡的經濟學,目前也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你覺得未來會繼續朝著這條路走下去嗎?

  @毛毛

  我覺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從十歲起,我就堅定自己的夢想是長大當老師,在高中大學研究生各個階段我都為這個夢想實踐過。若是日後我有幸過上財務自由(差不多就行)的生活,一定會再次點燃心中這顆火苗,不為物質、不為社會地位,也不為自身的職業成長,只為做一個純粹的教育者。

  5、

  「7年地質學習路,

  冷不丁變身網際網路PM」

  @Nail

  原專業:地質學

  現從事:網際網路產品經理

  在高考選專業方面,我算是子承父業、自己也喜歡、父母也支持的那一類人了。即使這般天時地和人和,我依然還是選錯了。

  在沒有正式工作之前,我非常確定地認為自己會沿著地質這條路走下去。首先我的父母做的都是地質相關的工作,而自己又喜歡自然科學,覺得長期在戶外工作,研究那些礦物巖石礦床,簡直就是我心中所望。

  2011年參加高考,我以超過錄取線30分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學」專業,之後又以專業第二的成績,讀了本校的研究生。

  一切都是這樣的順暢和自然,直到工作將我原來的設想全部擊碎。

  畢業前期,我做了簡單的調研,發現如果做地質相關的工作,普遍收入不高;如果做地質科學研究,那註定是一條需要堅守和甘於清貧的路。再加上當時談了個女朋友,雖然她對我的擇業沒有意見,但我自己覺得未來靠這個,生活質量好不到哪裡去。

  對,世俗的我決定轉行了。

  身邊有一個好朋友,在網際網路公司做PM(產品經理),我覺得他的工作狀態是我喜歡的,富有活力。當然,我機智地發現這個崗位比傳統行業收入高不少。

  為了能與職位相匹配,我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在一些在線課程平臺也學習了相關的課程,還自學了PM必須會用的Axure、Xmind這些畫原型的軟體。

  當然,PM不是我隨便學點知識就能勝任的,但網際網路圈有句話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個好的PM需要具備的是「梳理流程、明確需求、制定方案、協調資源」這一整套邏輯方法,而不是已經成型的、確定的知識。

  可以說,沒有一個PM是科班出身,大家都是邊學邊做,現在我也在惡補一些計算機知識。

  門檻雖然相對低,但也有弊端。PM不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工種,如果到了一定階段沒有突破的話,40歲之後競爭力是逐漸下降的,很可能會面臨二次轉行。

  不過,我相信我能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誰讓咱年輕呢<自信臉>

  Q 為什麼父母做的都是地質相關的工作,你卻沒有提前了解到一些就業信息呢?

  @Nail

  因為父母對我的興趣是完全支持的,當時我爸還提過一次要不要報個計算機專業,被我駁回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為什麼父母沒有把我從戶外工作看看星空、研究礦石的美夢中敲醒。

  寫在最後

  我發現人是有自動糾錯功能的,如果短時間甚至較長時間偏離了航線,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會把你拉回正確的軌道上來。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心中真正的興趣所在。

  只可惜,大部分高中生寒窗苦讀三年,兩耳不聞窗外事,對專業和就業缺乏體驗和感知,幾乎無法找到興趣點,甚至退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都頗有難度。

  這幾個故事的主人公,現在回憶起來大都有幾分後悔,為什麼沒有早點發現感興趣的或者適合的專業,白白浪費了幾年寶貴時間。

  當然,這種後悔其實也很難避免。大學是通識教育,傳授基本理論和方法,更多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再加上未來完全對口的工作將越來越少,靠讀個學位就找到適合的工作幾乎不可能。

  但當下我們還是能著手做一些事情。

  與其逼著孩子選熱門專業,不如花點時間去發掘孩子的性格、愛好,花點時間了解不同職業的分工和具體工作,都對選專業乃至未來道路的選擇很有幫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好規劃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外界的誤解、就業市場的冷落……頂著這兩大壓力選擇冷門專業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呢?*本文內容整理自「冷門專業互助交流會 」豆瓣小組討論《那些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阿拉斯加大鯨魚周易與預測學,轉行當文學史教授了。
  • 在生活中,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後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在生活中,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後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低級動物都知道以德報恩,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豈能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老去的時候,即使父母曾對自己有過不「友善」的言行,即使父母平淡一生,沒有創下家業。父母起碼給了我們生命,兒女焉有不孝之行為?
  • 選錯大學毀四年,選錯專業毀一生!
    不少大學畢業生說,選錯大學毀四年,選錯專業毀一生。高考成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填報志願留給大家的選擇性卻很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填報志願要比考試成績的作用更大。這樣的孩子適合選擇經濟類專業、社會學、政治學或導演、管理學專業(特別是人力資源)等。5、喜歡幫助別人天生一副好心腸,別人遇到困難,他會特別自然地去幫助。
  • 2020年大學生「最後悔」專業排行榜!選錯專業浪費四年
    在許多人眼中,進入大學就意味著塵埃落定  未來無需考慮太多,只要順利畢業即可  但也有一些大學生遭遇了這樣的問題:  我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怎麼辦?  大學選錯了專業就只能白白浪費四年嗎?
  • 填志願準備選生物專業?我勸你慎重!
    高考成績已經陸陸續續出爐了,又到了填志願選專業的時候了,作為過來人的學霸姐姐覺得,填志願非常重要,選專業更是重中之重!畢竟,每年都有人因為選了不好的專業或者是不喜歡的專業而後悔莫及。根據往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僅15%的學生有明確的專業方向,超85%的考生盲目選擇大學專業,有71%的大學生後悔選錯了專業,超65%的大學生跨專業選擇職業。學霸姐姐表示:我就是那盲選專業的85%以及後悔選錯了專業的71%中的人之一。。。
  • 那些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天知道我們這些社恐星人為了躲避社交,產生了多少讓人迷惑的行為和思想啊。 在網絡上跟人稱兄道弟,面基的時候卻又慫的不行。 當然有可能,但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人的社恐程度都不一樣,每個人恐懼的情境可能也不一樣。很多人也想幫助社恐星人,但貿然出手,給社恐星人帶來的可能是傷害。
  • 選錯專業毀一生,單身率最高的大學專業,你選的專業上榜了嗎?
    都說誤入專業深似海,選錯專業毀一生。有些專業發展前景不錯,但月老卻不愛光顧。有些專業更慘澹,事業愛情皆完蛋。想當初小編選的專業,班級五十人才11個女生,大學單身就算了,畢業四年才找到對象。讀大學的時候就無比羨慕中文系,四十多個人三個男生,班寵的存在。今天小編盤點一些單身率最高的專業,單身不是你的錯,都是專業惹的禍,且行且珍惜。
  • 那些在言趣教育學習日語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同學想要知道,那些在言趣學習日語的同學後來都學習得怎麼樣啦?通過學習日語,他們的人生有沒有什麼改變,有沒有收穫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那麼老師今天就來給大家揭曉答案。四.日語兼職本來是出於興趣學習日語充實自己,後來通過日語來提升自己的收入,早就把用來投資自己的學費掙回來了。
  • 211生物碩士畢業工資才3000多,選錯大學專業,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每年的大學生就業黑榜專業中,總有一個專業會入選,這個專業就是生物專業。生物專業也曾是朝陽專業,世紀初也曾被追捧,然而後來考生就發現了這個專業的本質,也開始把這個專業打入「冷門」。211生物碩士畢業工資才3000多,選錯大學專業,究竟意味著什麼?
  • 選錯專業悔四年,選錯城市毀一生-虎嗅網
    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還是選地區,成了眾多畢業生當下最頭疼的問題。在填志願時,除了需要考慮自身的興趣,職業前景和未來發展也是左右專業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興趣明確,有志於在某一領域發展,又考取了高分,那麼填報志願就很容易了,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是畢業後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至於學什麼,能符合興趣更好,不那麼符合也沒關係。
  • 2019選錯專業毀一生?大學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你還有這些選擇
    每年的7、8月份,最讓人開心的就是收到大學的錄取信息以及錄取通知書收到的時刻了!這意味著,人生的新篇章即將到來。並徹底擺脫中學生的幼稚,逐漸邁向成年人的世界。殊不知,也就是這個7、8月份,最讓人無法適從。
  • 生物學思維:填報志願,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都錯!專業,才是最重要的...
    大學該怎麼選,志願該怎麼填報?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選專業還是選學校?什麼方向最能賺錢?什麼學科找工作最容易?這些問題,從十幾年前我上大學那會兒,就開始困擾高三學生們以及他們陪讀十八年的父母們了。
  • 她後來怎麼樣
    那些在小的時候有飛天夢想的孩子,也有的在長大後實現了自己遨遊太空的夢想。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就是這樣的,她是我國首位女太空人,返回地球以後為什麼沒有消息呢?她後來如何了?一、嚮往藍天的女孩這位我國首位女太空人就是劉洋。
  • 選錯專業毀一生?這4大措施可補救!考生:堪比「後悔藥」
    即將到來的高考,不僅僅是一場考試,後續的志願填報同樣重要,高考志願填得恰當,專業選得好,考生才能被心儀的院校和專業錄取。但現實不是總能隨人願,有的考生沒能掌握一定的填報技巧,最終無法進入到喜歡的專業,或者當初跟風,選了熱門專業,進去之後發現根本不是自己喜歡的,如果復讀一年再考,花費金錢不說,付出的時間成本也是巨大的。那麼,志願選錯怎麼辦?這裡給出4個建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高考志願選錯專業的錯誤。
  • 專業選什麼?選計算機呀
    經常看到人們在討論選什麼專業的問題。有的是父母在為孩子選專業焦心,有的是在校大學生、研究生自己在懷疑專業選錯了、是不是應該重選,有的是已經走上工作崗位但對現有工作不滿意、自我懷疑是不是該改行。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認定:該學計算機。
  • 那些出國鍍金的留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些被連哄帶騙弄出來的「天選之子」大都是10-16歲的孩子,留學期為15年。如果一切按照計劃,他們歸來時正值壯年,正好可以肩負起國之重任。雖然這個留學行動一共只進行了4次,總共也只選派了120人,但他們中有22人考入了耶魯,其餘的則考入了哥倫比亞、麻省、哈佛等名校,成材率≈100%!
  • 以為是加熱的,後來才知道錯了
    電熱水器也是很多家庭比較常見的家用電器,通常對於那些,衛生間離廚房比較遠,或者是家裡沒有天然氣的情況下,我們會考慮到使用電熱水器,但是很多人對於電熱水器裡面的構造並不是很了解,比如電熱水器裡面的鎂棒有啥用?
  • 選錯專業毀一生!最坑爹專業十大榜單
    距離高考僅剩一個月,選志願又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看著一大摞的志願填報指南,不禁嘆了口氣,原來以為報志願就像做一道人生的選擇題,原來報志願更像找對象,看不上門當戶對的,覺得自己還能更好。也不敢高攀,怕期末受委屈。
  • 高一選科歷史,地理,生物組合怎麼樣?李老師:專業受限很嚴重
    選擇這個組合的同學經常問我專業受不受限制,如果將來想報考理工科類院校專業,這個組合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高中選課對很多同學來講其實是兩難,一方面得考慮高校專業的選課要求。另一方面也得考慮到自身的實際能力情況。一、能力和專業哪一個更重要?
  • 最讓人後悔的10大專業,填報志願請慎重
    翻開微博話題#後悔專業#以及#讀大學千萬不要選什麼專業#,每個過來人都在聲淚俱下地告訴你自己的專業有多坑,而且比其他的專業更坑。這場比慘大賽的結果如何?爬取了這兩個話題下所有博文以及評論後,我們找到了最容易後悔的專業排行榜。從詞頻來看,醫學和工程類成為最容易後悔的兩大專業類別,其次是教育、會計、英語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