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該怎麼選,志願該怎麼填報?選大學還是選城市,選專業還是選學校?什麼方向最能賺錢?什麼學科找工作最容易?這些問題,從十幾年前我上大學那會兒,就開始困擾高三學生們以及他們陪讀十八年的父母們了。
市面上也一直都流行著一種排序方法:優先選城市,北上廣一定比二線城市好;其次選學校,985、211肯定比一般院校好;最後選專業,熱門專業一定比冷門專業好。
基本上來說,填志願,就是在城市、大學、專業這三者之間博弈,大家都想要達到一個平衡,想要找出一個最優解。
可事實上,在這場博弈中,能找到最優解的,往往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必須放棄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而放棄誰,就是這場博弈中最令人難以抉擇的點。
大家好,我是大塊頭強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志願填報季,關於上面的問題,先說我的觀點:
我認為,志願填報,應該以專業為主,專業,才是上大學最重要的選擇。
你可能覺得我的這個觀點有點顛覆,沒關係,今天我就跟大伙兒聊一聊我的大學專業,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我,大家如果覺得我的這個觀點不對,可以留言跟我討論。
好,我們的旅程現在開始。
01應對複雜世界,我們需要專業知識
你也許會說,有數據統計,在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中,有一大部分,都選擇了跟專業不同的領域工作,所以專業並沒有那麼重要。沒錯,我也一樣,我大學學的是生物學專業,畢業後,我一天本專業工作都沒幹,就進入了影視行業,成了一個職業編劇。
不過,我想說的是,生物學這個專業,帶給我的真正價值,是一整套決定我日後行為方式和人生態度的思維模型。換句話說,你選擇什麼專業,就是選擇了什麼樣的思維模型系統。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以我的專業背景帶給我的生物學思維為例子來說。
大家可能都感受到了,今年是多變的一年,不管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還是今年夏天的極端天氣導致的洪水泛濫。這些黑天鵝事件背後的發生邏輯已經複雜到難以理解的程度,而這種複雜性危機,正是我們如今面對的最大難題。
那麼,以生物學思維來重新看待這個世界,會發現什麼呢?
首先,我會產生一個疑問,世界不是一直很複雜嗎?為什麼過去我們沒有面臨這種複雜性危機呢?
要知道,我們能夠製造出擁有600萬個零件的波音飛機,能夠駕馭航空母艦這樣級別的超級複雜工程,還有什麼複雜性是我們人類不能面對的呢?
沒錯,航空母艦的確很複雜,我們控制其複雜性的手段也很高明,就是將其模塊化,讓每個工程師只負責一個模塊,並且將模塊和模塊之間的聯繫,也清楚明確的界定下來。這樣,如果一個模塊出了問題,我們就能夠很快的確定位置,並且將其更換,而更換之後,並不會影響整體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即便航空母艦的功能再複雜,其模塊化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是我們人力可及的。
但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複雜性可就沒這麼簡單了。比如,阿里巴巴的程式設計師,一年可以寫下12億行的代碼。怎麼樣?是不是覺得不是很多嗎?好,再往下看,這12億行代碼被放進網絡之後,會產生級聯效應,也就是他們之間會發生相互的連結和互動,並且是一層一層不同級別的互動,這樣下來,會產生多少種可能的情況呢?
答案是,比整個宇宙的粒子數量還要多,無數倍。
你看,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複雜性危機,跟機械時代的複雜性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最重要的是,這種複雜性,已經不是我們人力和現代科技所能解決的問題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00的那場千年蟲危機,簡單說就是最早的計算機系統記錄年份的數字是兩位數,比如91年,92年,但是,到了99年,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再過一年,數字是全部歸零,還是變成2000年呢。因為軟體系統經過幾十年的迭代,已經太過複雜,最早的那批工程師已經去世,誰也不知道早間年他們在技術上挖下了什麼坑,而這些坑完全是不可追溯的,一旦出現問題,當時所有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一切,都將迎來不可預測的挑戰。
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遭遇的不可理解的複雜性危機。
02生物學專業,讓我找到面對複雜世界的心法
如果你有一點生物學思維,你就會明白,人類事實上一直都生活在巨大的複雜性之中,無論是宇宙、還是海洋,或者天氣,甚至包括我們人體自身,都是無比複雜,且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無法完全了解其運作原理,更別提對其進行控制。
可我們不是也跟這些事物和平相處了幾十萬年嗎?也並沒有被這些複雜性危機困擾前進的腳步啊。
這就是生物學思維和傳統思維最大的區別,生物學研究的問題,是如何跟複雜性和平相處,而不是想盡辦法去控制它們,消除它們。
的確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會漸漸失去了理解世界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反應會趨於兩個極端:要麼恐懼,要麼崇敬。
一方面,在面對異常複雜的科技系統時,一些人會被它的強大和複雜性壓倒,並因未知而感到恐懼;另一方面,在面對科技所展現出的美麗與力量時,另一些人則會像對待宗教信仰一般表現出無比的崇敬。
這兩種心態,要麼導致將技術妖魔化,要麼導致在追求控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是很明顯,這是一條不歸路。
生物學則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條道路,叫做進化剪刀。
簡單說,就是與複雜性共存,在複雜性中尋找修復bug的方法,一個補丁一個補丁的打,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只要能夠在複雜性中生存下來,就能穿越進化剪刀,成為優勝者。至於優勝者身上是不是還有bug,是不是不夠完善,生物學思維根本不去關心,因為生存,才是王道。
就像如今生存在網際網路世界的我們,想要在這樣的世界生存下去,不被進化淘汰,就要不斷尋找解決方案,但是,一招鮮吃遍天的辦法根本不存在,我們只能隨著網絡世界的發展,不斷的迭代我們自己的思維,改變我們的做事方式,不斷的打補丁,做迭代。這些做法可能不夠究竟,但是有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至少是解決一時一地的問題,這就夠了。
跟複雜性共存,迎接挑戰,熱愛挑戰,甚至藉助複雜性挑戰完成自我進化,這,就是我所學到的生物學思維,也是我的大學專業帶給我最有價值的幫助。
想想看,我們以最善變的年紀,進入了最豐富的世界,選擇了一套思維系統,並用四年的艱苦學習,將這個套系統深化到我們的腦海,紮根在我們的思維深處。而這個系統,就是你人生的風帆,你的所有遠航,都由這裡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