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荷華流域
在知乎熱榜上有個問題叫做人是怎麼廢掉的,其中有一個叫做曾加的人因為提出了——沉溺於容易獲得高成就的事情,只接受低密度的信息源,習慣用錯位成就感麻痺自己,過度依賴既有可行路徑,封閉強化學習通道的五條,受到了眾多人認同和稱讚。
那麼這五條其實不僅僅可以運用於解釋人廢掉的道理,還可以指導我們走向成功,關於成功的定義當然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見解和道路,但今天在這篇文章裡面荷華將通過《印度有嘻哈》《印度合伙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部勵志的印度電影,從小人物成長以及做法淺談一下,他們成功崛起的通用法則。
1、自怨自艾放棄自我,是成功的病毒;他會毒倒成功的元素。
如果你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和體味的話,你會發現成功和強大的人有很多共點,比如都愛學習,愛運動,愛思考,但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這些其實只是本,而源的話絕對是內心強大,遇到挫折,困難臨危不亂,越屢敗屢戰,勇於向上。
這樣屢敗屢戰,越挫越勇的人更容易,成功你認同嗎?
在《印度合伙人》之中克拉西米在為媳婦做衛生巾的時候,做了很多嘗試,甚至錯到讓本來偷偷摸摸支持他的媳婦都產生了懷疑的心理,但是這又能怎麼樣呢?屢敗屢戰,從錯誤中汲取正確的方向是克拉西米成功的法寶。
在《印度有嘻哈》之中也是這樣,主角馬拉德第一次去嘻哈聚會的會上,被別人DISS的毫無話說;在生活中被父親和舅舅貶低的毫無作用,但是這又怎麼樣呢?屢敗屢戰,在別人的詆毀裡沉默,不代表自己沒有反抗,而默默的反抗就是不放棄自己。
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裡也是一樣,賈馬爾因為被誤會作弊的原因,導致被SIR吊起來暴打了一頓,且還被電擊,但是那又能怎麼樣呢?賈馬爾沒有自怨自艾,自己被平白無故的冤枉,沒有放棄自己,面對他們也只是靜靜地說:我就是知道。
從這三部的印度電影中,我們 不難發現,無論是賈馬爾,還是馬拉德,又或者克拉西米的成功都非常不容易,他們都是一類的人,共同點都是不輕易言敗。
成功的道理有很多,但是失敗的原因其中有一條就是不相信自己,面對挑戰和苦難自怨自艾,不敢邁出第一步,被嚇倒。
2、打破固有的思維,勇敢的邁開第一步。
都說成功是失敗之母,失敗多了然後就成功了!
然而為什麼失敗多了會成功了呢?
還不是因為,通過實踐的失敗可以讓我們突破固有的思維,然後找到正確的行動方法!
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中,賈馬爾想要見到找到他那個心愛的姑娘,因此而參加《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遊戲節目,因為他知道自己心愛的姑娘,喜歡看這個節目。
事實上在決定上這個節目之前,他也曾通過自己上門,求助別人等方式去尋找過,只是人力太過於限制,沒有找到罷了,於是想到這個方法,然後通過節目的效果,讓那個姑娘來找到他。
如果他沒有改變思想,如果賈馬爾認為這個節目不是他這樣貧民窟的人能夠來參加的,如果不是勇敢邁開第一步,那麼這部電影可能就沒有了這樣贏得百萬金額,抱得美女歸的結果。
男人也可以做衛生巾?
還有男人也敢親自動手為女人做衛生巾?
說實話在已經很開放的國內,給我錢我都不敢,也不願意去做,這不僅僅是自我意識上的退步,還有被現實道德觀念自由度所束縛,但是你一定不敢相信,在思想自由度落後的印度,且是女權底下的鄉村居然有人敢做,並且成功了。
電影《印度合伙人》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內容,初中文化的克拉西米為了妻子健康,自己手工做衛生巾失敗多次不說,並在當地被稱為變態,無奈離開村莊走向大城市。
原因還不是在農村人們的思想太過於傳統,保守;然後他想明白了大城市人們更樂於或者說接受程度更大,思想更開放自由的原因,後來他成功了。
事實上在現實從這個簡短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克拉西米的困難可不僅僅來自於傳統思想上的束縛!
還有自我學歷和知識的束縛,但是他居然成功,而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敢為人先邁開第一步,打破固有思維是第二步!
在《印度有嘻哈》之中也是一樣,主角馬拉德也是一樣,如果他按照自己父親安排的做法,老老實實的上班,當一個打工仔,那麼他的母親可能依舊在父親的權威下每天忍受著委屈,以淚洗臉不說,他也不可能取得後來的成功,因為第一步沒有邁開的話,什麼成功啊,夢想啊,都是白談,都是扯淡。
而他馬拉德邁出第一步可不僅僅是挑戰了父親的權威,還有相信貧民窟也是能出現嘻哈明星的。
印度有多窮?
相信不少人在電視劇,在新聞,在各類書籍和人們的交談中都能了解到。
在《印度有嘻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印度合伙人》之中我們都不難看到,貧窮的人群,擁擠的車子,骯髒的街道和河流,以及匱乏的生活資源和困難求生的人,但是這些都無法制止有勇氣的人,相信自己的人。
3、相信自己,然後努力,一步登天的想法不可有!
邁開第一步不一定會成功,但是邁開第一步一定是成功的開始!
這是我從《印度有嘻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印度合伙人》之中學到的道理。
至於人們為什麼會失敗,會貧窮,會廢掉,很多人認為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懶,不努力;
但荷華認為更多的是不相信自己。
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中有一個我記得很清楚的環節,是問哪一位板球運動員是本世紀歷史得分最多的這個問題?A、沙奇·德魯卡 B、瑞奇·龐汀 C、邁克·斯萊特 D、傑克·豪爾斯。賈馬爾沒有答案,主持人其實在休息的時候,廁所裡面給了他B答案想誤導他,但賈馬爾選擇了相信自己,然後贏了!
《印度合伙人》之中克拉西米也是遇到了困難,村裡面的人不相信他能成功,且阻止他做衛生巾這樣傷風敗俗的事情(人們認為非荷華觀點),就連他的媳婦也漸漸產生懷疑後,他依舊堅持相信自己,所以後來成功了。
《印度有嘻哈》也是一樣,馬拉德的父親不僅僅是因為信仰與臉面的原因,阻止他去唱嘻哈,更多的原因是他不相信,貧窮小夥應該做這樣的事情,能夠做成功這樣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永遠不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究極原因在《貧窮的本質》之中有一句話說的好:窮人會更加懷疑那些想像中的機遇,懷疑其生活產生任何根本改變的可能性,他們的行為常常反映出這樣一種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變都要花很長時間。
換句話說那些貧窮的人更注重當下的享受的原因不僅僅是不相信自己,不考慮長遠;且是他們更安於現狀,不敢挑戰,沉溺於容易獲得高成就的事情,就像知乎曾加在人為什麼會廢掉中說的一樣。
4、做好足夠的準備!
在《印度合伙人》的電影之中我們知道克拉西米最後之所以成功,直接的原因是遇到了高學歷的帕利瓦利亞,縱然克拉西米沒有錢,學歷也低,但是帕利瓦利亞卻非常欣賞並且喜歡他。
很多人總是把他的成功歸功於關鍵人物帕利瓦利亞,但是如果沒有克拉西米之前做出的足夠工作和準備的話,那麼即便有這次偶然巧合的機遇也不可能能夠抓住。
在《印度有嘻哈》之中也是一樣,主角馬拉德能夠獲得最後的冠軍,還不是其在諾小的屋子裡,日夜不停的寫歌詞,和練習唱的原因。
所以上帝是公平的,我們可以通過這幾部電影看到,無論你處於多麼卑微的層級,和多麼糟糕的環境裡面,其實你依舊有著成功的機會,只不過能不能看的見,抓的住那就是自己額度本事了,而本事何來,就是來自於日常的積累,也就是足夠的準備才行。
就像現實中,我們都知道大佬的信息一般都很難得到,甚至即便得到了大佬一般也不會理你,為什麼呢?因為你們的時間和朋友圈是不平等,不對等的,即便加上了好友那也不是你的資源,因為別人不承認。
就像我曾經參加某個知名講師的課程一樣,但是我卻沒有加入他們的聊天群,因為我知道我還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也沒有他們需要的價值,所以打擾人家只會讓別人反感。
最後總結:關於標題說通過三部印度電影淺析印度小人物成功的共性法則,說實話用淺析這個詞我都有些誠惶誠恐的感覺。
畢竟不說電影選擇的問題《印度有嘻哈》,《印度合伙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三部電影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就說通過這些電影折射出來的觀點是否能夠符合大眾的認同都讓我略有懷疑,當然文學作品的出現本來就是給人學習,反思和吸收成長的。
在荷華這篇關於《從三部印度電影,淺談那些貧窮小人物成功崛起的通用共性法則》的文章中,荷華認為他們成功的共性是越挫越勇,相信自己,敢於挑戰,且做好了足夠的準備,你認同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