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同行碰瓷《寄生蟲》?聊聊那些人紅是非多的電影

2021-01-19 影客空間

今年的奧斯卡無疑是屬於《寄生蟲》的,該片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外語片四項重磅大獎。

奉俊昊帶著他的電影創造了歷史,同時也讓世界更加關注韓國電影工業的崛起。

自從《寄生蟲》閃耀奧斯卡之後,它的全球票房一路飄紅,截止到今日全球票房已突破了2億美元大關。

而且還帶火了電影中曾出現過的廉價啤酒和速食烏龍麵。

但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電影更是如此。

就在《寄生蟲》在全球引起廣泛討論的時候,

一位印度電影製作人PL Tenapan於2月17日在社交媒體發帖稱《寄生蟲》抄襲了自己1999年製作的電影《Minsara Kanna》,兩部電影構成相似,自己正在與國際律師討論,準備起訴。

Thenappan表示自己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看到了《寄生蟲》,竟然發現和自己的電影在構成方面相似,並聲稱會聘請國際律師, 在兩三天內決定是否進行起訴。

但具體到《寄生蟲》的哪一部分抄襲, 他並沒有提到。

據悉,這位製片人提到了印度電影《Minsara Kanna》講述了一個男人為了爭取愛情而隱瞞身份, 在富有的戀人家中當保鏢的故事。

同時男主的弟弟和姐姐也分別在那家當僕人和廚師,共同生活。

從劇情簡介上來看,乍一聽這兩部電影還真的有點相似。

但事實上,電影工業發展至今,如果僅靠故事大綱來區分抄襲的話恐怕要追溯到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來了》。

電影之所以能稱之為一門藝術是因為它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和思想。

我們先不說到底有沒有這麼一部印度電影,但僅從描述來看這位印度製片人的電影一聽就是傳統的印度愛情電影,外加點耗時間的歌舞。

但與《寄生蟲》這樣一部能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棕櫚雙認證的電影扯上關係,這瓷碰的有點大。

那無疑《阿凡達》有抄襲《藍精靈》的嫌疑,趁著《阿凡達2》即將上映,我建議儘快起訴,千萬別讓卡梅隆跑了。

事實上,當初《阿凡達》風靡全球的時候還真遭遇過碰瓷,而且還不止一個。

我們來看下都有哪些戲精參與過這場碰瓷大戲:

先是有人指出《阿凡達》的情節涉嫌抄襲遊戲《魔獸爭霸》,隨後日本人曝出它抄襲了宮崎駿的《天空之城》,緊接著俄羅斯人又說它抄襲了前蘇聯天才科幻作家斯特魯加茨基兄弟的經典小說《正午世界》。

然後紐約的設計藝術家傑拉德·摩爾斯基表示《阿凡達》的創意來自於他的4個幻想系列藝術作品並以違反合同、詐騙以及陳述史實的罪名控告卡梅隆。

緊接著埃裡克·賴德提出的訴訟,他聲稱《阿凡達》偷竊了他的原創故事《K.R.Z.2008》裡的想法。

科幻片作家布萊恩特·摩爾也提出訴訟稱《阿凡達》抄襲了自己的兩個劇本。

最後,國內著名碰瓷大師周紹謀起訴《阿凡達》抄襲自己的作品《藍烏鴉的傳說》,並且「有理有據」地指出了《阿發達》80%的內容都涉嫌抄襲自己,要求《阿凡達》片方道歉和停播的同時再索賠10億元人民幣。

對於這些口口聲聲想要對《阿凡達》提起訴訟的人,我推薦這些人內部先打一架再說。

《阿凡達》到底抄的誰先放一邊,但得先搞清楚他們互相之間到底是誰抄的誰。

無獨有偶,另外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水形物語》也出過類似的事情。

劇作家Paul Zindel的遺產委員會將《水形物語》告上法庭。

她在起訴文件中指出:該片「利用」了自己在1969年推出的戲劇《Let Me Hear You Whisper》。

後者講述一個女清潔在科學實驗室試圖解救一隻被改造成軍事武器的海豚,最後沒有成功。

涉及到《水形物語》的第二起指控是疑似抄襲了紐西蘭的學生作品《The Space Between Us》。

這部短片在2015年拍攝,據稱《水形物語》的人物和故事設定和其「高度相似」。

當熱心網友們去認認真真調查這些所謂「抄襲」事件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發現這瓷碰得是有多麼無釐頭,甚至是哭笑不得。

但或許,他們碰瓷的目的並不真的就是因為「版權意識」。

事實上,在他們「有理有據地」提出「抄襲」的那一刻,這些人就已經贏了。

國外的情況咱不了解,就拿國內的例子來說。

我們上文提到的曾經碰瓷《阿凡達》的周紹謀於2010年3月7日在北京市一中院起訴詹姆斯·卡梅隆,稱《阿凡達》抄襲其小說《藍烏鴉的傳說》,並索賠10億元人民幣。

這次事件由於《阿凡達》的高知名度而備受全國吃瓜群眾的關注,甚至有人專門為周紹謀組建了團隊來協助他碰瓷。

當時還沒遇到過類似事情的國內媒體也是大肆報導該案件的進展,助力周紹謀成為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的「碰瓷網紅」。

而他的小說《藍烏鴉的傳說》也從默默無聞的十八線科幻作品搖身一變載入了國內網民的記憶中。

畢竟,當時你如果在網上搜索「阿凡達」、「卡梅隆」這些關鍵詞,出現的詞條幾乎都與「周紹謀」或者「藍烏鴉的傳說」有關。

那個時候,國內還不太流行負面炒作,相信不少網友的心裡都是下面這個表情:

看吧,碰瓷這種事,真的,只要你提出來了,並引起了關注,就已經贏了。

如果被碰瓷的當事人回應一句,那麼就算是大獲成功了。

不然你看當初周紹謀團隊給卡梅隆發律師函的時候,除了石沉大海外毫無波瀾。

這種事卡神看得透透的。

相關焦點

  • 看了那部被《寄生蟲》「抄襲」的電影,我很憤怒-虎嗅網
    抄的還是部沒幾個人知道的電影?你要嘮這個我可不困了。翻看了一大波社交媒體相關評論,我發現,其實早在2月10日,也就是奧斯卡獎頒出當天,就已經有印度影迷在推特上聲稱《寄生蟲》抄了這部電影。但在此之前,奉俊昊是否有可能去了印度看這部電影,或者特地找資源看這部泰米爾語電影呢?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奉俊昊還曾經透露過,自己創作《寄生蟲》的靈感來源於《下女》、《僕人》和《禽獸該死》等影片,這些影片都有類似的潛入設定。
  • 「度紅是非多」小度遭天貓精靈碰瓷網友眼睛雪亮
    都說「人紅是非多」,近日,素有國民第一智能音箱品牌之稱的小度就遭遇了出道後第一次被大規模「蹭流量」的尷尬事件。6月9日晚,在微博每天提醒大家喝水的小度官方微博小度小度「喝到一頭問號」,稱自己遇到碰瓷,直指競品天貓精靈,配圖中滿屏的問號似在表達對堂堂大廠做出如此行為的不可置信。
  • 《寄生蟲》獲奧斯卡大獎惹是非,印度製片人擬告抄襲,韓航空禁播
    《寄生蟲》獲獎其實非議也不少,《今日印度》報導,印度泰米爾電影製片人PL Thenappan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剽竊了自己的電影,正準備提起訴訟。據悉這位製片人在1999年製作《Minsara Kanna》的Tenapan說,奧斯卡頒獎禮上看到了《寄生蟲》,和這部電影在構造方面相似,並且會聘請國際律師,在兩三天內決定是否進行起訴。
  • 《寄生蟲》、《肖申克的救贖》重映,經典重現你是否還會支持?
    在前不久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來自韓國的電影《寄生蟲》一舉斬獲最佳影片的獎項。外國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這是自奧斯卡成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但是現在就真真實實地發生在了《寄生蟲》的身上。俗話說得多,人怕出名豬怕壯,在《寄生蟲》獲得奧斯卡後,不少人就開始「碰瓷」這部影片。先是某個印度的電影工作者,他發出聲明稱《寄生蟲》抄襲了他在1999年製作的電影,並表示自己已經開始準備對《寄生蟲》的製作團隊發出訴訟。《寄生蟲》的團隊也對這件事情做出了回應,他們稱並未受到印度方的聯絡。
  • 細數電影《寄生蟲》裡那些細思極恐的隱喻
    (按照多頌的人設,我開始以為會是某個神廟,例如秘魯庫斯科太陽神殿,因為印第安人在那裡舉行太陽祭。)樸社長家用的餐盤都是Costa Nova 的 一個葡萄牙的品牌。一家無業游民,靠著電影還是推薦自己去看,這裡聊聊幾個有意思的點。
  • 是人的失敗還是社會的悲哀?我們聊聊寄生蟲吧
    一、前言看電影,趴趴一直是重劇情輕視效的...趴趴認為,優秀的電影總是深刻的反映社會問題的,《寄生蟲》不僅拍攝水平很高而且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直擊人心...關於劇中反映的韓國社會問題,趴趴也不過是道聽途說...通過電影中的場景兩相印證罷了...當然,也許韓國的社會問題並沒有影片中描述的那麼嚴重,影片只是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而老美也總是喜歡給那些「抹黑自己國家」的影片以更多的「鼓勵」,《寄生蟲》能夠獲得奧斯卡的青睞我們也見怪不怪了...
  • 韓國電影《寄生蟲》:窮的味道
    奉俊昊電影《寄生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本片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公衛·科普 | 聊聊寄生蟲病的那些事 2020-11-0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寄生蟲方回應抄襲說了什麼 寄生蟲抄襲事件始末回顧
    近日,韓國電影《寄生蟲》抄襲的事情在網上炒的是沸沸揚揚,對於奧斯卡的一部黑馬獲獎作品,被指出有抄襲的行為,確實是大家大吃一驚。近日,韓國電影《寄生蟲》官方回應抄襲這件事,具體是如何回應的呢?電影《寄生蟲》講述了什麼故事呢?一起來看一下。
  • 《寄生蟲》獲獎後,字幕還會是外語電影發展的障礙嗎?
    Netflix訓練了每個人在客廳看帶字幕的內容,現在輪到《寄生蟲》在電影院裡做同樣的事。」現在,隨著數字發行和流媒體平臺的流行,觀看外語電影的途徑也在變得越來越多。為了能更好地在海外發行,Netflix給它平臺上的內容添加了28種語言字幕。Netflix的一名發言人告訴《紐約時報》:「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訂閱者在選擇超越國界和文化的電視電影節目。」更關鍵的是,字幕並沒有阻礙好的內容在Netflix上被人喜愛和欣賞。
  • 那些年因名字被誤解的好電影,《寄生蟲》不是恐怖片
    剛剛在奧斯卡拿獎拿得手抽筋的《寄生蟲》,光看名字就挺嚇人的。很多人看到這個片名,就以為這是一部和《鐵線蟲入侵》一樣的恐怖片,好這兒口的影迷猴急得滿網找資源,期待一睹「寄生蟲」的芳容。終於一個高清的資源後,點進去耐著性子看了半小時,才發現人家是劇情片,然後罵罵咧咧地退出了播放器。
  • 《寄生蟲》是恐怖電影還是喜劇電影呢!一起揭秘下吧
    馮俊浩導演的作品總是在探討社會階層和人性的黑白問題,比如2006年的電影《恐怖怪物》和2003年的電影《殺人記憶》。最新作品《寄生蟲》也有很強的風格品牌。無論是社會底層的金氏家族,還是社會上層的樸素家族,都沒有絕對的是非。沒有人是完全善良或邪惡的。它往往與相對的結論相比較,這也使得人物更接近現實,這是非常殘酷的。
  • 人紅是非多,肖戰因喜歡貓被黑粉攻擊這是什麼梗?
    在當時肖戰曬出圖片後,就有自稱自己是這就酒店員工的人說自己是肖戰的粉絲禮物是自己製作送給肖戰的,她說賀卡的字是她叫同事寫的,然後幫寫賀卡的同事也站出來證實了這位員工說的話。黑粉之後看見了就激動了,他們紛紛指責肖戰言行不一,說好不收粉絲的禮物還收禮物等各種說辭。
  • 電影大揭秘,撕破亞洲困惑的韓國電影,如何將《寄生蟲》送上神壇
    今年《寄生蟲》在奧斯卡的奪魁可以說它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畢竟它打敗了《1917》、《小丑》這些勁敵,成為了首部非英語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但它同時也不算是意外,因為它今天能夠獲得如此傲人的成績,卻是是實至名歸。
  • 《寄生蟲》背後 進擊的韓國電影
    原標題:《寄生蟲》後,該直視韓片的進步了 恐怖/災難/諜戰類型的突破,值得我們學習 《寄生蟲》獲奧斯卡4項大獎的新聞,如平地驚雷般,讓人們的目光再度聚焦韓國電影。不少人一臉困惑,「這幾年韓國電影是什麼情況?」「怎麼突然就獲奧斯卡了?」
  • 除了《寄生蟲》,還有這幾部精彩電影也講了類似的主題
    在剛剛過去的第92屆奧斯卡上,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創造了歷史,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電影四項大獎,一時間風頭無倆。今天,我們先不來討論電影的技法,想和大家聊聊故事的主題。
  • 粉絲錄音事件真相,人紅是非多
    #肖戰#這件事的經過是這樣的,網上放出了一段關於肖戰工作室混吃等死,我愛的是肖戰等驚人語錄,讓不少網友有點摸不著頭腦,還有以下5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某酒店的工作人員對其工作室人員很是氣憤,可是依然稱讚肖戰各方面都很優秀,人也很不錯
  • 網紅熊「地鐵碰瓷」堪比戲精,網友喊話男生:「要保護好自己!」
    現在對於玩偶裝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了,以前這種玩偶裝一般都是在發傳單的時候穿的,但是現在這種玩偶裝被用到的地方是越來越多。很多玩偶裝也是越來越好看,有的時候穿上惡作劇一下,也是可以的。最近就經常有人穿著網紅熊的玩偶裝搞一下惡作劇,有一個網紅熊就「地鐵碰瓷」帥氣小哥哥,行為舉止堪比戲精,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現在有不少人會穿著玩偶裝在地鐵上,做出一些比較奇怪的舉動。小編已經看到過很多個了,都是對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下手,其中不乏有很多帥氣的小哥哥,而且網紅熊裡還是女生。
  • 只為一個原因,奧斯卡獎電影《寄生蟲》被韓國自己人拒播
    除了不喜歡之外,我還對類似的電影在國外上映感到厭惡。如果他們贏得了國際電影獎,將會有和馮俊浩的《寄生蟲》一樣的批評。然而,他們沒有看到電影中塑造的「我的祖父」、「我的祖母」和「阿哈特叔叔」等普通人的群體形象,也讚揚了底層那些敢於愛恨的普通人的精神和骨氣。
  • 韓國電影《寄生蟲》推薦,誰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寄生蟲」?
    說來肯定也有人覺得,《寄生蟲》超越了《殺人回憶》。就像無論《燃燒》有多好,同樣有為數不少影迷認為,《燃燒》不能夠代表李滄東。作為近兩年來入選坎城主競賽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和《燃燒》之間的比較好像是很多看完兩部片子的影迷朋友都樂意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