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號怎樣跟人類互動?人類探索深空的瓶頸在哪裡?

2020-08-05 圖說科技

200多億公裡外的旅行者號,是怎樣跟人類互動的?

旅行者號怎樣跟人類互動?人類探索深空的瓶頸在哪裡?


這是個老話題,畢竟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離開地球已近43年

時間過得很快,很多負責監測旅行者號的科學家,陪伴旅行者號四十多年,從青壯年開始堅守,一直到現在的古稀之年。


不得不說,人類探索星空的水平還是有限的,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旅行者號也不過才到達太陽風的屋頂,人的一生有多少個40年呢?


現在太空探索的瓶頸在哪裡?

說到底的就是兩點,一個是速度,一個是聯繫方式。


太空飛行器的速度過慢是最大的障礙。

比如旅行者1號,即便是借力行星的引力實現加速,也不過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即16.7千米/秒。

相比人類目前所有出現過的太空飛行器,旅行者1號的速度已算是最快

但在茫茫的太空中,這點速度的確像是螞蟻爬,遠遠不夠。

或許,人類需要突破現有的認知,去發現新型的動力,製造出超出想像的宇宙「快」船。


另一個障礙就是聯繫方式。

旅行者號怎樣跟人類互動?人類探索深空的瓶頸在哪裡?

目前的旅行者號是如何與地球聯繫的?

很多朋友已經清楚,旅行者號與地球互動,靠的是巨型的深空探測網。

這其中的原理其實挺複雜,簡單說其實就是電磁波。


與普通無線電通信相比,旅行者號與深空網通信信號有兩個不同點:

1、採用超高頻信號。

旅行者1號的頻率範圍是2.3G~8.4GHZ的超高頻信號。

之所以使用超高頻,是因為工作在這個頻段下,幾乎沒有幹擾,通信的噪音小,獲得的信號更純淨。


2、超遠距離傳輸,信號衰減大

旅行者1號的發射功率大概在23W左右,經過200多億公裡到達地球時

即便是用最大口徑的70米天線接收,也只有10^(-22)W級別。

差不多是初始功率的百萬億億分之一。


旅行者號怎樣跟人類互動?人類探索深空的瓶頸在哪裡?

為了儘可能提高通信效率,旅行者1號配備了一個直徑3.7米的高增益拋物面天線。

拋物面天線最大的優勢就是具有很高的方向性。

類似用於遠射的高強度探照燈,高增益拋物面天線可以向特定方向發送或者接收無線電波。


此外,旅行者號還配備了高精度陀螺儀,確保這個天線能始終指向地球

所有的這些工作,就是為了讓地球儘可能接收到更多的更清晰的,來自遙遠旅行者的信號。


但限於電磁波的速度,200億公裡,仍然需要20小時才能到達地面,而返回也需要同樣的時間。

一來一回需要40小時。這樣的通信速度,也是人類目前探索深空的瓶頸。

旅行者號怎樣跟人類互動?人類探索深空的瓶頸在哪裡?

近些年,人類的深空探索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一些根本問題上,並沒有實質性突破。或許應該如一些科幻小說中描述的一樣,多轉變思維,打破固有的一些科學思想框架。


總之,旅行者號雖然是上世紀70年代的產物,但通信的核心原理到現在仍然未改變。能做的只是適當提高太空飛行器發射功率,增加攜帶的能量,延長探索時間,提高數據傳輸速度等。關鍵的兩個瓶頸,飛行速度和通信速度,是目前科學難以逾越的障礙。

相關焦點

  • 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了43年,由於距離遙遠,目前沒有技術能夠監視它的飛行畫面,只能通過無線電波與它保持聯繫。人類與它最後一次互動,是在2017年11月28日,工程師下達指令,修正了它的航線。 關於旅行者1號 旅行者1號是美國宇航局於1977年發射的外太陽系探測器,目前已經朝著深空連續飛行了43年。旅行者1號還有一個兄弟叫做旅行者2號,也是在1977年升空的。
  • 42年前飛向宇宙的旅行者1號,它的最終任務是什麼?探索生命?
    42年前飛向宇宙的旅行者1號,它的最終任務是什麼?探索生命?那個時期的科技成果也是井噴式的出現,包括旅行者1號,所以現在就算是吃老本也能站在世界頂端,大量的資金投入在蘇聯解體的那一刻也停止了,而那些錢留著發展經濟做別的事。
  • 旅行者1號怎麼跟地球通訊?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人類向太空發射了許多飛行器。但要說目前飛得最遠的一個探測器,那肯定是1977年9月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後,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20億公裡,目前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 旅行者1號怎麼跟地球通訊?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人類向太空發射了許多飛行器。但要說目前飛得最遠的一個探測器,那肯定是1977年9月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宇宙中飛行了四十多年後,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20億公裡,目前位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
  • 美深空網絡與42年前發射人造物互動,一次需19天
    雖然人類還沒有到過星際空間,但是一艘42年前打造的人造物卻飛行在星際空間中,速度每秒15.37公裡。這不是痴人說夢,這也不是黑夜長夢,該人造物是美國宇航局在1977年8月20日發射升空的旅行者2號。截止到今天,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2年零1個月,來到了一個遠離地球約182億公裡遠的星際空間。現在美深空網絡再次和它進行一次「互動」。
  • 200億公裡外的旅行者1號,人類是如何與它保持聯繫的?
    ,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不過在這四個深空探測器中,最著名的當屬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為這個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飛出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目前為止飛行距離最遠的深空探測器
  • 飛行兩百億公裡,旅行者最後傳來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說起來,人類的航天史並不是很長,但在我們的認知中,航天領域發展的確挺快速的,並且各個大國都對地球之外充滿了好奇,因此開啟了宇宙大航海的篇章,一個個的計劃頒布,一個個的探測器發射,並且還設計了國際空間站,作為觀察宇宙的設備。
  • 旅行者1號,最後拍攝的一張照片,才知道人類是多麼微不足道
    另外,旅行者1號還對土衛六展開了觀測計劃,科學家們對土衛六這個星球十分關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旦旅行者1號飛越土衛六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這意味著旅行者2號將會終止路過土衛六,
  • 旅行者號飛船有可能在未來給人類引來禍端,這是怎麼回事?
    可以說,它們就是人類文明的信號飛船,只要外星文明捕獲了旅行者號,根據上面留下的地球定位坐標,就可以輕鬆找到太陽系,來到地球。這樣的搜尋地外文明的壯舉在上個世紀受到了人們的支持和歡迎,很多人都期望著有一天外星文明能夠根據旅行者號留下的信息來到地球。
  • 旅行者1號有多厲害?傳回的一張高清照片,顛覆人類認知!
    旅行者1號有多厲害?傳回的一張高清照片,顛覆人類認知!自從人類進入太空後,才知道宇宙是多麼廣闊。人類就宛如微不足道的螞蟻,在地球上轉瞬即逝,沒有留下任何印記。在1977年的時候,旅行者1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外,帶回了一張極其珍貴的照片,正是這樣的照片,讓人類對地球又有了全新的認知,它之所以能夠受到重視,主要是人類將所有的希望全部分寄托在旅行者1號上,不得不說旅行者1號極為珍惜,它給人類傳回很多重要的證據,讓人類對外太空有了一種全新的了解。旅行者1號有多厲害?傳回的一張高清照片,顛覆人類認知!
  • 人類被高級文明「囚禁」了旅行者1號無法衝破太陽系邊緣屏障
    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相繼進行了衛星發射、載人航天、建造國際空間站、架設太空望遠鏡,甚至在60、70年代還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登月工程,這些航天活動讓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不過人類發現宇宙實在太過於巨大,人類幾十年來對宇宙的探索依然沒有全面認識宇宙,甚至連宇宙的皮毛還沒完全搞清楚,這多多少少讓人類感到有些失落
  • 難怪人類飛不出太陽系,外圍出現一堵「牆」,旅行者1號被擋住了
    阿波羅登月工程人類在實現阿波羅登月工程之後,在宇宙探索中信心大增,把下一個目標定為飛出太陽系,當人類躊躇滿志準備計劃飛出太陽系的時候,才發現要想實現載人飛出太陽系幾乎不可能,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月球距離地球僅有30萬公裡,可是太陽系的邊界(冥王星附近的舊邊界)超過150億公裡,是日地距離的5萬倍,人類連登陸火星(火星與地球距離僅
  • 飛了43年後,旅行者號距地球227億公裡,人類是如何與它通訊的?
    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來還被冷戰的陰影所籠罩。這也使得軍事、航天技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人類航天領域,兩枚無人探測器旅行者號從上世紀70年代發射,至今已經43年零3月,它仍然還在運轉,而且正在儘可能地突破人類的探索邊際。
  • 64億公裡之外的回望,旅行者一號帶給人類新認知,科學家也沉默了
    半個世紀前人類開始了真正的太空探索歷程,發射人造衛星、太空人進入太空以及載人登月,發射星際探測器,一切都是欣欣向榮。人類文明的發展演化,是對這個世界認識的逐漸加深,最初交通不發達不便利,有的人一生可能都只會在出生地附近活動,但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人類在地球上不同地域間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們生活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 旅行者號攜帶人類信息,若被地外文明發現,人類命運會怎麼樣?
    據說「旅行者1號」飛向太空,帶給人類信息和地球坐標,暴露了我們的位置,將受到外星文明的攻擊,並希望能夠回憶起來。簡直是胡說八道。雖然美國航空航天局仍在監控旅行者1號的飛行數據,但已經放棄命令和遙控。航行者1號以每秒17.043公裡的慣性飛向半人馬座。2017年11月28日,美國宇航局與旅客進行了最新一次良好的聯繫。經過近20個小時的信號傳送,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將沉睡37年之久的「航行者1號」喚醒,並發射了四個備用軌道校正推進器,這一成果非常完美。人類首次成功遙控並指揮了這種遙控飛行器。
  • 旅行者1號已飛越210億公裡,耗時41年,承載著人類探索太空任務!
    太空探索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從未停止過的活動,人類的人口雖然數量眾多,但是作為智慧種族,我們是孤獨的,地球上的智慧種族也只有我們人類一種,所以人類一直想要在外太空尋找到另外一個智慧種族。在很多年前,美國NASA向外太空發射了兩個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叫做旅行者,分別是一號和二號,一號已經飛行出了太陽系,而二號的話也已經快要飛出太陽系了,全世界也就這兩個探測器承載了人類的希望向著宇宙的深處飛去了。
  • 飛了43年,旅行者號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繫?
    除此之外,它們也是目前人類航天任務中單次任務拜訪行星最多、發回數據最多的探測器,可以說一次發射就完成了對「整個」太陽系的探索。那麼今天旅行者號飛到了哪裡?它們如何與任何保持聯繫?旅行者1號實際上比2號晚發射了一個月,因為探測器故障的原因而推遲。這兩個探測器採用的不同的飛行路徑,並且速度不同,1號所獲得的初始速度更快一些。
  •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深空門戶」:人類探索火星的「跳板」  ——美俄聯手建設月球軌道太空港  今日視點  北京時間28日,美國和俄羅斯航空航天機構,再次聯手,準備從2020年開始,打造月球軌道太空港。今年3月,其提出在月球軌道上打造「深空門戶」太空港構想。  本質上,太空港類似一個小型國際空間站,但裡面不會有人常駐,其能升降軌道,以完成不同性質的任務。  按照構想,太空港建完後,能具備對接能力,可作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門戶。
  • 當年的「旅行者號」,現在到了哪裡?人類真的無法離開太陽系嗎?
    1977年,美國宇航局向太空發射了一艘太空無人探測器「旅行者1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了。作為全世界第一艘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被寄予了太多人類對宇宙的渴望。除了傳回木星和土星的高清照片,旅行者1號更是肩負著尋找外星文明的使命。
  • NASA的深空網絡完成升級,重新建立與旅行者2號的聯繫
    最近,美國宇航局正在按照計劃對NASA的深空網絡進行升級,而且對新安裝的硬體進行了測試。根據NASA的一份聲明,NASA於10月29日向「旅行者2號」探測器發送了指令,這是它七個月來無法做到的。成功的重新連接本應在三個月後才會發生,但對新安裝的硬體進行的早期測試帶來了好消息,「旅行者2號」按照命令返回了一個「你好」信號,因為該設施預計將在2021年2月重新上線。在為期7個月的休息期間,NASA無法與「旅行者2號」通話,但它發回了最新的健康狀況和重要的科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