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農村小夥用麥秸稈做吸管,月銷百萬根!

2020-12-06 牛鏡

還記得小時候玩過的麥稈嗎?河南農村小夥孟凡耀,把看似沒用的麥秸稈做成吸管、工藝品,通過淘寶賣向全國。近日,《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垃圾分類新規實施,他的天然麥秸稈吸管也火了一把,每月賣出上百萬根。

孟凡耀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著這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他回到老家河南省安陽市清豐縣,準備做一名新型農民。

清豐縣處於河南北部,土質比較特殊,當地生長出來的麥稈高、粗且顏色發亮,適合麥稈畫和編織的工藝品,頭腦靈活的孟凡耀便開始了創業嘗試。

因為勤奮吃苦、肯動腦筋,孟凡耀做的麥稈很快打開銷路,除了給一些大型的編織工藝品廠供貨,他還自己開起淘寶店「晟泰工藝品店鋪」,把麥秸稈吸管和工藝品賣向全國各地。

十裡八鄉的村民帶著自家的麥杆前來售賣,孟凡耀會根據麥杆的成色給出合理的收購價格,附近村民因為這個「麥秸稈」增加了不少收入。

作為吸管用的麥稈,還要經過清洗、高溫烘乾、消毒等多個環節,孟凡耀和妻子、父母已經忙不過來,還僱了附近一些留守老人來家裡做工。「比在家閒著好了多,這活也不累,還能掙個零花錢。」其中一位老人說到。

近日,隨著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劇中主人公張小敬用麥秸稈吸管吃火晶柿子的畫面被網友記住;加上垃圾分類新規實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環保問題,天然、可降解的麥秸稈吸管受到網友熱捧,不少人通過網絡下單選購。

「目前我們一個月的產銷量大概在100萬根。」孟凡耀說,他對可降解的麥秸稈吸管很有信息,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未來會有更多人用麥秸稈吸管代替塑料吸管,減輕對環境的破壞。

相關焦點

  • 變廢為寶!《長安十二時辰》帶火麥秸稈吸管 農村小夥月銷百萬根
    河南農村小夥孟凡耀,把看似沒用的麥秸稈做成吸管、工藝品,通過淘寶賣向全國。近日,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垃圾分類新規實施,張小敬同款的天然麥秸稈吸管也火了一把,如今每月賣出上百萬根。土裡長的麥秸稈成了網上熱銷品7月20日一大早,家住清豐縣鞏營鄉孟家村的孟凡耀便帶著妻子一起來到了50裡外的古城鄉梁村嶽父家,最近的兩個月他們常常兩地奔波。嶽父家主要負責收購、加工、存儲麥秸稈,他們家負責銷售、打包、發貨。
  • 用了20多年才知道,在空油桶上插2根吸管還有這樣的作用,厲害了
    戳好後我們再找兩根吸管把它們分別插到兩個孔裡,再用熱熔膠將吸管固定住,沒有熱熔膠的朋友們也可以用502來固定!固定好後我們再把吸管向下掰彎,然後再把兩根吸管剪短一個點,但注意上面這根要比下面這根留長一點,兩根相差大概1-2裡面就可以了!接著我們再將油桶裡面裝滿水!
  • 生物質顆粒燃料:將秸稈枯木「變廢為寶」
    《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規範》推廣培訓邀請函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規範》行業標準已發布,為了推進全國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的標準化發展,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分會將舉辦系列活動進行推廣,現誠邀各地秸稈管理機構及利用企業聯合舉辦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及秸稈綜合利用會議及活動
  • 高校教授解決農村秸稈焚燒難題 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 為土地設計...
    潘根興教授解決的是農村秸稈焚燒的難題,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既解決了秸稈無法處理和焚燒汙染環境的難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讓土壤進入良性循環。在農田裡,1個單位的水稻可以得到0.45個單位的稻子和0.55個單位的秸稈,秸稈處理成了現代農業的難題。他們設計了一個能變廢為寶的反應器,讓秸稈在反應器中炭化。
  • 用吸管做好看的花朵 簡單吸管花朵的製作教程
    吸管變廢為寶教程來了!今天的生活DIY頻道,袋鼠姐姐帶你做好看的吸管花朵。準備好塑料吸管,最好是不用的吸管哦,顏色越多越好,做法非常簡單。下面,就和袋鼠姐姐一起來看吸管花朵的製作教程吧。有六瓣花瓣的塑料吸管花朵製作吸管花朵的步驟一:將各色所料吸管剪成小段,用扭扭棒穿在一起。步驟二:扭成花朵的形狀,依次做出六個花瓣,將它們扭在一起。
  • 塑料吸管變廢為寶創意花型小飾品
    吸管是最常見的生活用品,一般人們喝完飲料,一次性吸管就仍了,但是手工創意達人可是用心的搜集起來了,經過手工製作各種藝術品栩栩如生,今天咱們看看最簡單的吸管變廢為寶創意,塑料吸管變廢為寶創意花型小飾品,只需要六步哦!
  • 大慶市杜爾伯特縣秸稈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作為省級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杜爾伯特縣積極探索多種綜合利用方式,在肥料化、燃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上下功夫,尋找秸稈資源再「生金」的途徑。通過制定印發《2018年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實施方案》,明確了秸稈綜合利用的推進方向、補貼政策及推進方式等,鼓勵各鄉鎮、各企業創新舉措,讓秸稈變廢為寶,同時也為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開展描繪了大方向。 小秸稈,大用途。
  • 吸管變廢為寶手工製作個性花瓶200920
    吸管制作花瓶,製作方法還是挺簡單的,但是需要有耐心哦,將這麼多的吸管交叉疊合在一起是件很繁瑣的事。如果你自認比較細心,那就跟著下面的圖解來嘗試變廢為寶,製作這個個性的花瓶吧。
  • 才知道在空油桶上插2根吸管這麼厲害 漲知識了
    相信家中都有使用完了的油桶,而這些使用完了的油桶大家都是扔掉了吧,其實這些油桶是有很大作用的,那麼今天就來教大家一個非常實用的,將油桶變廢為寶的小竅門,只需要兩根吸管,一個油桶就足夠了。而我們打好洞之後,將吸管插入油桶中,並且用熱熔膠或者502膠吸管固定住,而我們將吸管彎曲。剪掉多餘的部分,上面的吸管管子長一些,下面的吸管管子短一些,這樣我們就得到成品了。我們將水倒入油桶中,會發現長一點的那根水管一直在往外流水兒,短一點的西瓜,一直在往裡進氣,但是當我們的容器水位已經沒到了短一點的吸管的末端之後,就不再往外流了,而保證一個水位的平衡。
  • 秸稈炭化辦廠在鄉鎮的實踐
    秸稈作為農業資源,也主要是產自農村地區,面對農村秸稈的私自焚燒問題,不能僅僅是靠監督、罰款、拘留等堵截手段,還要有疏導的方法,也就是做好秸稈的回收利用。以村集體為單位來開辦秸稈炭化廠就是一種很好的秸稈回收方法,讓秸稈成為有價值的原材料,讓秸稈進行流通,成為一種資源,而不再是一種農林廢棄物。秸稈炭化是以玉米、小麥、水稻等各種農作物秸稈及鋸末、枯枝、木材廢料等為原料,採用炭化技術,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無汙染,即可生產出成品炭、木醋液等產品。
  • 韓國大米吸管走紅,你能猜到圖5啥做的?老闆,奶茶加50根吸管!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吸管的使用率是很高的,但是畢竟是塑料,還是很汙染環境的。韓國有一個公司發明了大米吸管,成分包括70%的大米和30%的木薯,吸管可以在熱飲中浸泡2到3個小時,在冷飲中堅持的時間可以更長呢,真的是管喝管吃還沒汙染!
  • 大手大腳花錢的農村小夥 靠兩個字年銷兩個億
    17歲跟水果結緣27歲建立產、供、銷一體的水果公司積累千萬身家30歲那年 他卻因水果傾家蕩產大手大腳花錢的農村小夥 意外開啟了財富大門今天的主人公王汝榮,1985年出生在賓川縣金牛鎮新坪村。17歲那年,他種下了一畝葡萄,賺了8000元。
  • 吸管變廢為寶,做一朵可愛的小花,最強暑假手工課作業,附教程
    將一根吸管剪開捲起來, DIY 了一朵小花,簡單(附教程)01 吸管小雛菊1、用剪刀底部將吸管刮一刮,把它刮扁。▽2、每隔2毫米剪一刀,不要將吸管剪斷,剪至3/4處就可以了。▽3、在沒有剪開的部分貼上雙面膠,把白色這一條撕開。▽4、將吸管從一頭開始捲起來,卷至末端。▽5、用熱熔膠把吸管末端固定好,再用手指把「花瓣」稍微打開一些。
  • 生物秸稈炭實現變廢為寶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曹海粟)12月18日,山風凜冽,濟寧市泗水縣金莊鎮立山崆村家家點起了生物質取暖爐,煙筒裡冒出的煙,在空中慢慢升騰,幾乎看不到蹤跡。「往年燒的黑炭吧,都是冒黑煙,你看我的煙筒,這是往年燒的時候煙筒冒的煙末。」
  • 如何用秸稈驅動汽車?
    近年來,由於意識到焚燒秸稈汙染空氣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國家已經嚴令禁止焚燒秸稈,甚至部分地區已經禁用了農村柴火灶。 其他傳統的秸稈處理方法還有將秸稈用於飼料、堆肥、造紙和建築材料等等,雖然五花八門,但對秸稈的消耗量遠遠不夠。
  • 一根吸管竟然可以致命,全世界都跟吸管槓上了!
    而吸管更是喝奶茶時的標配。不只是奶茶行業需要應當吸管,就連豆漿、牛奶、汽水和咖啡等都需要吸管的輔助。而吸管吸乎是所有飲料的標配。有人曾經統計過,在英國,人均一天使用吸管兒的量和塑膠袋還有塑料瓶是一樣的。我們平常也非常依賴塑料吸管。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吸管最後都去了什麼地方?這個答案大家應該是模糊的。
  •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紙吸管成本高生產難,多數小企業仍在觀望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距離禁令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半年,餐飲行業做好準備了嗎?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 如何用1把剪刀、6根牙籤、6根吸管 做一個能站立且儘可能高的「塔」?
    如果是用這些材料呢:1把剪刀、6根牙籤、6根吸管或者1把剪刀、一張廢舊A4紙……  上周五,文海實驗學校全校學生的課題便是「搭高塔」。上面提到的兩種材料是三、四年級所運用的,五年級的學生難度增加,搭建的高塔上還得放一個桌球,六年級則要儘可能多的桌球疊高,至少兩個,且兩個球之間距離不大於20cm,比的是最終高度。
  • 把作物秸稈製成牛羊美食的「牛博士」
    ,我省年產秸稈近1億噸,將其轉化為優質飼草,產量規模遠超內蒙古大草原。」    12月8日,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龍子湖校區辦公室內,在中國畜牧界享有「牛博士」美稱的張衛憲教授向記者侃侃而談。    「變廢為寶」,把秸稈創新利用    張衛憲20世紀80年代末留學回國,在聯合國糧農組織項目的支持下,他帶著科研團隊一頭扎進了周口農村。    通過多年試驗,張衛憲成功研製出以尿素為氨源的秸稈氨化處理方法。
  • 麥當勞請谷歌團隊設計的那根吸管真的好用嗎?
    是吸管,也叫「STRAW」,全稱為反向軸向抽出吸入管(Suction Tube for Reverse Axial Withdrawal)。 這根吸管的創造者,也是谷歌Project Ara模塊化手機、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及D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局)等項目背後的創意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