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過冬,它把腦袋「縮」了20%

2021-01-08 讀創

冬至降臨,北方有不吃餃子凍掉耳朵一說,而以鼩鼱為代表的部分哺乳動物不需「吃餃子」,它們有獨特的技巧應對嚴冬——顱腦與重要臟器的體積在冬天縮小高達20%,這被科學家稱為戴耐爾現象。

大腦是代謝最旺盛也是可塑性最高的器官之一,這兩個屬性決定了腦的結構和功能必須不停地適應機體代謝水平的變化,才能提升動物生存機會,常見的變化包括季節性冬眠、遷徙和交配等行為。

戴耐爾現象是其中最令人驚奇的,在這樣極端的情況下,鼩鼱的大腦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研究員RobertNaumann帶領團隊,聯合來自德國、以色列的科學家,深入研究了鼩鼱科小臭鼩腦結構和功能季節性的變化,解釋了冬季動物體感皮層中更多神經元被觸覺信號抑制的實驗現象,從而揭示小臭鼩冬季捕獵時對獵物選擇「飢不擇食」的自然現象的神經機制。

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並被選為封面文章。

解碼神奇的戴耐爾現象

小臭鼩是最小的陸生哺乳動物,其體重僅為2克,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緯10度到40度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嬌小的體形導致其代謝率極高,無法儲存額外的能量。

為了適應生存環境,小臭鼩演化出日間休眠以及冬季的戴耐爾現象。

為了探索神奇的戴耐爾現象,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在體雙光子鈣成像、原位雜交等技術,從大體解剖追蹤到細胞水平、從行為學追蹤到皮層神經元活性,明確了冬夏兩季動物皮層神經元構築的變化。

團隊成員通過核磁共振長期追蹤了小臭鼩的多個腦結構,發現大腦皮層是其縮小最顯著的結構,冬季小臭鼩的大腦皮層厚度比夏季縮小約10%。

由於小臭鼩視力不發達,捕食主要通過觸覺高度靈敏的鬍鬚來定位獵物。前期研究發現,小臭鼩是捕獵高手,從碰觸獵物到咬死獵物,僅僅需要幾百毫秒,做到了真正的「秒殺」。

基於上述現象,團隊將研究集中到了小臭鼩的體感皮層。團隊發現,體感皮層的第四層神經元,也就是能量代謝需求最旺盛的皮層亞層,其厚度在冬季的時候減少了28%,同時其它亞層厚度卻沒有顯著變化。

在皮層第四層中,存在一類Parvalbumin陽性中間神經元(PV神經元),這類抑制型神經元主要功能是抑制周邊神經元活性。根據腦片染色顯示,冬季動物PV神經元數目較夏季減少,這為研究成果提供了解剖學上的數據支撐。

跨越四季追蹤皮層神經元活性

神經元對觸覺信號的反應可以分為被激活、被抑制或者無反應三類。通過在體雙光子鈣成像實驗,研究團隊重複撥動小臭鼩的鬍鬚,記錄皮層神經元的鈣信號,定量神經元對觸覺刺激的反應。

通過比較秋冬季與春夏季的實驗,研究團隊發現,在冬季,小臭鼩有更多的神經元被觸覺信號激活,和解剖學數據PV神經元在春夏季增多相一致的是,第四層中的神經元被觸覺刺激抑制的比例是秋冬季的2.3倍。

上述實驗表明,小臭鼩冬季皮層比夏季薄,且抑制性神經元較少,導致其秋冬季體感皮層神經元更容易被觸覺刺激激活。

早在2012年,MichaelBrecht團隊就發現小臭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它們偏好捕獵多汁的蟋蟀和蠕蟲而不是有著厚重外甲的土元。但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小臭鼩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捕獵土元充飢。

「在冬天食物匱乏的情況下,降低體感皮層檢測觸覺信號的閾值,可以令小臭鼩不『挑食』,提升其生存概率。所以冬季減少皮層的體積不僅節約能量消耗,而且是一種應對惡劣環境的神經適應機制。本研究為理解神經系統應對生態環境挑戰的適應機制提供了新視角。」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基因編輯腦疾病動物模型研究中心研究員RobertNaumann表示。

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晝夜節律分子機制的三位科學家,這種(晝夜、性周期等)周期性神經系統的變化,已經逐漸被大家熟知和接受。

但是季節性神經系統的變化,由於其時間跨度長、採樣困難、實驗周期久,相關研究並不多見。

「該項研究填補了有關季節性神經系統變化研究方面的空白。通過長期追蹤單個個體以及跨年度對群體動物進行記錄,在細胞水平、生理水平以及大體解剖不同層面,揭示了冬夏兩季動物皮層的自然變化。同時這種長時程的神經系統適應性變化,也可認為是神經可塑性的一種表現形式。有別於學習記憶這種短時程的變化,季節性的神經可塑性分子機制還等待著我們揭開其神秘面紗。」論文共同作者、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研究員王虹表示。

來源:中國科學報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天絲面料的織縮率是什麼意思 織縮率怎麼產生的並怎樣計算
    織縮率怎麼產生的並怎樣計算?織縮率天絲面料與一般紡織品一樣,從天絲紗線到坯布,這個織造過程是有一定縮率的,專業上稱之為織縮率,是指織物中經(或緯)紗線的原來長度與相應的織物長度(或寬度)的差數,對經(或緯)紗線原來長度的百分率。分別以經紗織縮率和緯紗織縮率來表示。天絲面料的織縮率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出來。
  • 啄木鳥媽媽攻擊幼鳥,啄食腦袋吃掉大腦,網友:太殘酷了
    啄木鳥媽媽攻擊幼鳥,啄食腦袋吃掉大腦,網友:太殘酷了提起啄木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小時候我們學的文章中,啄木鳥就一直是以正義的形象出現在人們心目中的,他們捕食害蟲的高手,是森林醫生,作為森林醫生的他們每天都在給樹木治病。
  • 動物過冬各有「妙招」:企鵝住溫室 黃金「藏」被窩
    動物過冬各有「妙招」:企鵝住溫室 黃金「藏」被窩 2018-01-「所以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根據動物自身情況,把它們周圍溫度控制在適宜的範圍,讓它們不冬眠也能安全過冬。」圖為縮在被子旁的黃金蟒。 韓璐 攝  大部分人提起企鵝,都會聯想到南極的冰川和嚴寒。但生活在重慶動物園企鵝館的十隻麥哲倫企鵝,卻在這個冬天住進了有中央空調的「溫室」。  「麥哲倫企鵝來自南美洲,它們的舒適環境一般是在10至25℃。
  • 動物過冬各顯神通 馬來貘的VIP套房有地暖
    貴賓馬來貘:「20攝氏度」愜意過冬馬來貘穿越半個地球來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安家,可是天生怕冷的馬來貘能適應杭州的寒冬嗎?不用著急,這裡早早為馬來貘準備好了「VIP套房」。有空調有地暖,圈舍內全天都是20攝氏度。飲食方面,飼養員增加10%的顆粒飼料,搭配胡蘿蔔、水果,給它們調配了營養大餐。
  • 羅漢魚縮頭,並不是什麼壞事,可能之後的腦袋會更大
    養魚老道,就是我養的金花羅漢,這個頭有一個一周由大到小的變化周期,大個幾天就開始縮頭,縮個幾天再變大,不能一直大。 剛想寫一篇關於羅漢魚縮頭的文章,正好有魚友問到了,這是多麼的心有靈犀啊。
  • 越冬轉場,防寒保暖,長春市動植物園的小動物們溫暖過冬
    06 07:57 校對:徐冰鑫    審核:張亮 時值深秋,人們都早早換上了秋衣秋褲,做足了過冬準備。
  • 昆蟲怎麼過冬 你知道嗎?
    結合水就不同了,它不但參與昆蟲體內的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而且在零下十幾度甚至零下三十幾度都不結冰,這就提高了昆蟲的抗寒能力。第一期排水是在昆蟲停止取食要轉入過冬狀態以前,從消化道裡排出所有食物殘渣,部分游離水隨之被排出體外。
  • 現實版吸血鬼啄木鳥,將幼鳥腦袋活活啄開,吸食裡面的腦髓!
    文/仗劍走天涯現實版吸血鬼啄木鳥,將幼鳥腦袋活活啄開,吸食裡面的腦髓!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動物的存在都是有著雙面的影響,既有有利的那一面也有不利的那一面。現實版方式,啄木鳥將幼鳥腦袋活活啄開,吸食裡面的腦髓,簡直可怕至極,這樣的吸血鬼版啄木鳥還配稱為森林的醫生嗎?其實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無論自然界的何種生物都是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如果只是按照人類的慣性思維來將它合理化,或者說是善意化,那麼是對於其他物種的一種不尊重,就比如琢磨鳥,它是可以去危害樹木的。
  • 動物過冬有高招!來看看銀基動物王國裡的動物如何過冬?
    (原標題:動物過冬有高招!來看看銀基動物王國裡的動物如何過冬?)相比於獅子、老虎等大型動物,靈長類動物和鳥類的耐寒能力較差,為了幫助這部分動物過冬,工作人員早早修葺了籠舍小屋,在開通暖氣的基礎上還專門配有小太陽,取暖器,擋風防雨布,擋風板,各類取暖設備齊上陣,為動物們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
  • 過冬只能靠一身正氣?南方過冬取暖家電大盤點
    這周突如其來的降溫,可以說殺了廣東人一個措施不急,上周還在短袖短褲,吐槽全國瞞著廣東過冬,這周就翻箱倒櫃把放得快發黴的棉褲大衣掏了出來。瞅了一眼天氣預報,下周還會繼續降溫。  那麼南方人該如何過冬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過冬的取暖家電,順便聊聊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  南方真的需要集中供暖嗎?  在討論南方十分需要集中供暖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弄明白幾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哪些地區為南方。
  •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動物怎樣過冬》
    因此為了順應幼兒興趣需要、發展需要,我認為通過活動《動物怎樣過冬》可以讓幼兒了解冬天對動植物們的生活習性產生的影響,以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的興趣和愛護照顧動物的情感。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1)、引導幼兒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 馬褂木——可可愛愛,沒有腦袋
    為了加強大家對植物保護的潛意識,所以請大家看完今天這篇文章吧。鵝掌楸的形態植物:是為高大喬木,可高達40米,是十分優美的園林景觀植物。而且,馬褂形狀的葉子也是十分的可愛了,就像沒有腦袋的小紙片人一樣。但是,因為鵝掌楸十分高大,一般很難見到它的花……果實:聚合果紡錘形,長7-9釐米,具翅小堅果長約米,頂端鈍或純尖,種子1-2。
  • 為了過冬,它們每年要「殺死」自己的大量腦細胞
    為了過冬,它們每年要「殺死」自己的大量腦細胞 2020-12-24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物怎樣過冬教案
    動物有很多種,也有不同的過冬方式。鳥類兩種,有候鳥和留鳥。候鳥,會飛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杜鵑,黃鸝,小燕子、丹頂鶴等,它們是隨著氣候變化而遷徙的鳥。留鳥,留鳥有麻雀、烏鴉、白頭翁、喜鵲、畫眉、魚鷹、啄木鳥、鷹等(冬天到了,它們本來就不容易找到食物,我們可以在窗臺上,地面上放一些小米,麵包渣 等食物)青蛙是兩棲動物,它的身體表面光滑,沒有毛和羽毛。它是變溫動物,身體體溫調節能力很差,隨著氣溫變化而變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會凍死的。儘量用已有的養分來生活,不吃也不喝。直到了春天再醒來。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在廈門被放生 小腦袋大眼睛應為本地品種
    放生時,穿山甲蜷縮成一團,然後慢慢地探出腦袋。周清攝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 林依文 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昨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人員將一隻救助的穿山甲放生。  昨天下午,記者見到這隻穿山甲的時候,它正在林業人員給它準備的箱子裡美美地吃白螞蟻,一聽到有動靜,馬上蜷縮成一團。林業人員說,它膽子很小,一點點動靜都能讓它「瑟瑟發抖」。  見周圍沒有什麼動靜了,它慢慢展開身子,露出小腦袋和大眼睛,萌萌的,十分可愛,與平時大家印象中皮甲堅硬威猛無比的穿山甲截然不同。
  • 巴西龍骨如何過冬?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巴西龍骨安全過冬
    巴西龍骨如何過冬?注意這幾點,讓你的巴西龍骨安全過冬導語巴西龍骨擁有通用砧木的稱號。用這種植物做砧木可以嫁接虎刺李和蟹爪蘭,這些花不一樣色彩非常鮮豔,嫁接完成後會有不一樣的美麗,龍骨頭上的蟲害較少。特別是冬天對於巴西龍骨來說是非常難度過的,那麼巴西龍骨要如何過冬呢?巴西龍骨的養殖方法繁殖巴西龍骨的繁殖通常採用扦插法,因為龍骨柱是漿狀植物,當枝條會被切斷時可以用植物灰封閉,放置在陰涼處7-10天,植物萎縮後扦插。
  • 動物過冬有高招!來看看銀基動物王國裡的動物如何過冬?_發現頻道...
    天氣越來越冷,路上的行人紛紛裹上了厚厚的棉服,今年備受歡迎和關注的銀基動物王國裡的動物朋友們又是怎樣過冬的呢?今天我們來到銀基動物王國為大家一探究竟。  來到銀基動物王國記者發現,與路上瑟瑟發抖的行人對比,這裡的動物面對寒潮過冬,可以說是「高枕無憂」。
  • 人們把鯨魚腦袋炸了,「嘣」的一聲,鯨魚:解脫了!
    人們把鯨魚腦袋炸了,「嘣」的一聲,鯨魚:解脫了!鯨魚之所以叫做鯨魚,只不過是因為外形像魚,其實它們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鯨魚分為兩種,一種是齒鯨是有鋒利牙齒的海洋巨獸,一種是鬚鯨就有鯨鬚的鯨,體長為15至20米,就是這樣有著龐大身軀的鯨魚,人們竟然把它腦袋炸了。
  • 黑臉琵鷺又來深圳過冬了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nbsp&nbsp&nbsp&nbsp黑臉琵鷺又來深圳過冬了&nbsp&nbsp&nbsp
  • 某寶買的小草龜怎麼過冬?我建議別冬眠,加溫過冬才安全
    前幾天,有朋友留言問我:他在某寶買的3-4cm的草龜怎麼過冬?這幾天的天氣冷,只有5攝氏度,想放著寢室養,需要什麼環境會安全些?我個人覺得,這類問題是很多龜友近期的困惑。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過冬的難度大,「成本」高,幼龜或是尾苗龜過冬非常考驗我們的養功,同時對賣家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因此,損耗率高決定了這個季節的小龜價格自然就會便宜。正因為經不住親民價格的誘惑,所以這個時候入手幼龜的龜友不在少數。那麼問題來了,就像這位龜友問的一樣,我們這時候買的幼龜該怎麼過冬?下面我就來簡單講講我的看法,希望能對新手龜友有所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