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爆料」還在繼續……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重慶高中生獲獎論文與某碩士論文撞圖」後,湖北武漢一項獲獎作品也陷入被質疑風波。至此,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遭質疑獲獎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
湖北省武漢市被質疑的作品獲前述第33屆國家級比賽三等獎,項目名稱是《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公示信息稱,前述獲獎項目競賽組別是小學組,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他們分別來自三年級和五年級,輔導教師為王茜和熊曳。
大賽官網展示的「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截圖
網友質疑,該項目需要研究者進行小鼠實驗,提取裸鼠肝臟腫瘤,且實驗對邏輯性要求很高,小學生難以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員也向新華社記者表明,「小鼠成果沒有幾年不可能完成。」
對此,武漢市科協今日(7月16日)回應記者稱,已獲悉此事,並已介入調查。同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校務辦工作人員回應稱,不了解相關情況,學校已經放假。
網友質疑:這麼小就敢取小鼠心肝脾肺腎?
前述獲獎項目簡介附有兩張圖片,一張為整齊排列的20多隻小鼠實驗體,另一張為不同狀態下的不同體積的小鼠腫瘤。有網友質疑「這麼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腎」。
大賽官網展示的該研究相關圖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截圖
該項目簡介中提到:許多專家表示喝茶可以預防癌症,茶多酚是茶葉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本項目研究主要是為了探索茶葉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的抗腫瘤效果,並研究如何在實驗動物中證明喝茶能防癌,從而去驗證喝茶可以抗癌這一說法。
新華社:「神童」獲獎並非個例
新華社15日《莫讓孩子的「科學夢」變了味》一文中指出,通過查閱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歷年獲獎名單發現,類似的「高大上」中小學生研究項目不在少數。
其實,為了防止造假,大賽不僅要求參賽學生做項目時要拍照留痕、留存資料,還在各級比賽中設置了答辯環節。雲南省一名科研人員告訴記者,從評審專家的專業背景、資歷來看,要甄別出參賽者是否作假、是獨立研究還是借他人力量,應該非常簡單。
但是對於評審專家為何沒能發現一些參賽作品明顯超出了中小學生知識能力範圍,賽事組織方沒有正面回答,僅稱「我們也提倡高校院所對青少年進行支持,大手拉小手,會對青少年有所啟發」。
青少年科創大賽組委會:進一步完善評審規則與程序
此次青少年科創大賽獲獎作品接連受到質疑,引發學界廣泛關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主辦方必須反思評獎標準和辦法。比賽應重視對學生參加創新活動過程的考察,引導學生重視參與過程與體驗,而不能只是看學生提交的「成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應健全迴避制度,提高評委會專業評審、甄別能力。另外,對參賽項目是否為參與研究、獨立研究以及規範署名等問題有更細化的規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在15日關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的聲明中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大賽評審規則與程序,強化監管機制,更好引導和規範青少年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中國青年報綜合 澎湃新聞、新華社、科技日報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