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5日至21日,我作為麗水世博會的評委,參觀了102個正式參展的展館,感觸良多。
這次麗水世博會的正式參加國共有102國。展館按面積大小分四類:A類館面積最大,共有11個國家參展;面積小一點的是B類館,共有24國;C類館共有11國;D類館是聯合館,共有56國參展。
麗水世博會的主題是「有生命的海洋和海岸:資源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評委的任務是對102個展館逐一參觀、打分,最後根據各類館的主題演繹和展示創意,分別評出金、銀、銅獎,每一類展館的得獎國共有6個。
韓國的麗水是朝鮮半島南部的一個小城市,人口僅29萬。我在2007年2月,曾經作為國際展覽局主席對麗水進行了考察,這次去麗水是第二次。第一次去的時候,韓國方面帶我們乘坐直升飛機看了2012年世博會的會址。那時的會址還只是沿海的一片農田和荒灘。韓國方面告訴我,如果申辦成功之後,這裡將會發生大變化。
5年之後我來到這裡,果然是滄海桑田,變化巨大。在濱海25公頃的土地上建起了麗水世博園。世博場館的建築錯落有致,沒有太高的建築。各個場館建築的顏色基本是白色和灰色,與海洋的藍色形成鮮明的對照,總體上還比較協調。
在我們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韓國麗水曾經是我們最強勁的對手。在前三輪投票中,韓國分別打敗了墨西哥、波蘭和俄羅斯。在第四輪投票中,韓國獲34票,中國獲54票,我們以壓倒多數勝出。麗水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但是在申辦過程中竟然表現如此之突出,你不能不佩服韓國人的執著、專注和行動能力。
麗水世博會組委會主席姜東錫先生是韓國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曾經花了8年時間領導修建了仁川機場。當時修建機場是非常艱辛的,土地不夠,只能圍海造田。仁川機場修建得很好,成為韓國最大的機場,首爾的門戶。8年期間姜東錫吃住在工地,現場指揮,很少回家。這次他受命建設麗水世博園來得也比較突然,因為時任建設世博園的總指揮病了三個月不能工作,政府找到他來完成此項任務。
這次在麗水姜東錫請我們評委吃午飯,談起當年韓國與中國競爭申辦2010年世博會時,他不無感慨地說,麗水與上海競爭,那是兔子與老虎在鬥,失敗是必然的。我回答他說:「麗水能進入第四輪投票,與上海對決,很不容易。我們非常欽佩你們的奮鬥精神。」
此次擔任評委參觀麗水世博會,讓我最高興的是中國館的進步。我沒有參與中國館的籌建,但看了之後,驚喜地發現,進步是非常明顯的。
中國館緊扣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突出「人海相依」。展館內有兩面陶瓷牆:一面是中日韓獲獎的兒童畫。中方舉辦了中日韓兒童畫比賽,讓孩子們來畫海洋,兒童觀察海洋最為純真。這面畫牆反映了孩子們對美麗海洋的憧憬和嚮往以及對汙染海洋的憎惡。另一面陶瓷器是浙江舟山的漁民畫。漁民天天跟海洋打交道,他們的生活與海洋密切相關,他們眼中的海洋最真實,他們保護海洋的願望也最為強烈。看了這兩面牆,給人一種震撼,你不能不佩服其獨具匠心的設計理念。
中國館放映了一部短片,展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在海洋中追逐嬉戲,令人愉悅的場景;突出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中國館的展示是很有創意的,博得了評委的讚揚。
麗水世博會是一個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中國對這個平臺利用得很好。11個沿海省市分別舉辦了各自的宣傳周,展現自己在保護海洋生態,發展濱海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並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共舉辦了四屆世博會。我是四屆世博會的評委,也是連續參加四屆評委的唯一的中國人。
愛知世博會是要告訴人類,要尊重自然規律。過去人們一度強調要改造自然、徵服自然、戰勝自然,把自然當成敵人,這是完全錯誤的。薩拉戈薩世博會告訴人類,水是21世紀的稀缺資源,水危機正在向人類逼近。上海世博會告訴人類,城市化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人的生活更美好。任何違背這個目的的做法,都是有害的,不可持續的。麗水世博會告訴世界的是,海洋環境正在嚴重惡化,海岸與海洋又是密不可分的,保護海洋,保護海岸,也是保護人類的未來。
四屆世博會反映出人類的反思正在深化。反思必定會帶來變化,反思也會教育人類。我們中國人必須從這種人類大反思中得出必要的啟示。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