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作為一種社會群居性昆蟲,以抱團成群的方式生活在自然界中,蜂群是由三種蜜蜂構成:蜂王、雄蜂和工蜂,不同的蜜蜂會負責不同的工作,比如蜂王負責產卵、雄蜂負責與蜂王交尾、工蜂負責採蜜釀蜜等工作。因此,可以說蜂群是一個具備高度社會分工的群體,也有人把蜂群比作「小社會」!因為蜜蜂必須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和價值,才能留在蜂巢內!否則就會被拋棄,就比如到了缺蜜期的雄蜂,就會遭到工蜂無情地驅逐或者屠殺。
看到這裡,沒有接觸過蜜蜂的粉絲可能會有疑問:一個蜂巢內的蜜蜂數量有成千上萬隻,為什麼產卵的工作只能由蜂王負責,工蜂可以嗎?其實,要說產卵工作,工蜂也是雌性蜜蜂,是具備一定產卵能力的!雖然工蜂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善,但卻具備完整的生育能力!那麼,為什麼工蜂不選擇「推翻蜂王的統治」,自己產卵,而甘心屈居蜂王之下數千萬年呢?
一、工蜂與蜂王的演變過程
實際上,工蜂和蜂王一樣,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在這個階段,工蜂和蜂王是完全相同的,兩者出現區別主要是在之後的飼養過程!有過養蜂經驗的人都知道,兩者的區別主要是因為食物的不同!如果蜂卵是在工蜂巢內,蜂卵變成幼蟲後的前3天,工蜂依舊會給幼蟲餵食蜂王漿,但過了3天以後,這些幼蟲的食物就會變成蜂蜜和花粉,朝著工蜂的方向發育,但卻保留了生育能力,這是生物進化的基本特徵;而如果蜂卵是產在蜂王臺中,即使蜂卵變成幼蟲後,時間超過3天,工蜂也會持續給幼蟲餵食蜂王漿,幼蟲就會朝著蜂王的方向發展。這就是工蜂和蜂王的演變過程,兩者的主要區別還是來源於3日齡後的餵食狀況,但都保留了完整的生育能力。
二、工蜂可以產卵,為什麼甘居蜂王之下?
1、工蜂無法與雄蜂交尾
秦地原品在上面已經說過了,幼蟲發育成工蜂或蜂王最大的區別就是:變為幼蟲3日後是否還會餵食蜂王漿。蜂王漿中的特殊物質可以促進蜜蜂卵巢等器官的發育,3日齡後依然被餵食蜂王漿的幼蟲,將來就可以變為各項器官發育完善的蜂王;而3日齡後主要吃蜂蜜和花粉的幼蟲,器官無法發育完全,就會變成工蜂,因為生殖器官的缺陷,工蜂是無法與雄蜂交尾的!這也是工蜂無法超越蜂王的主要原因,只能屈居蜂王之下。
2、工蜂只能產下未受精卵
巴西科學家曾對45個蜂群的600隻雄蜂進行基因檢測,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這些樣本雄蜂中,竟然有23%是工蜂的後代!工蜂無法與雄蜂進行交尾是事實,但卻可以產下未受精卵,這些未受精卵就可以發育成雄蜂。很多時候,蜂王會對蜂巢內的卵進行排查,將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卵吃掉,但總不可避免有一些漏網之魚……這些漏網之魚將來就會發育成雄蜂。
其實,除了是否餵食蜂王漿會導致工蜂與蜂王器官發育上的區別外,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影響工蜂卵巢的發育,那就是在有王群中,蜂王會分泌信息素抑制工蜂卵巢的發育,所以,工蜂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產卵的。現在大家應該都明白工蜂為什麼甘願屈居蜂王之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