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最近似乎流行起來了日式整理收納,看著人家東西排列的井井有條,不僅乾淨整潔,還有留白,感覺真的好舒服啊。
那麼他們是怎麼做的呢?我怎麼收拾都不行呢?孩子的東西剛收拾好又滿屋子都是,衣櫃裡永遠找不到自己那件心愛的衣服。家裡的東西一用找不到,不用發現到處都是。每天就是一邊抱怨著一邊收拾,要麼乾脆不收拾,直接不得不接受這種凌亂之「美」~
其實在整理之前我們先不要著急就買買買,買啥?收納盒收納箱唄。你以為你家裡的凌亂是因為缺少幾個收納箱就能解決的?把凌亂的物品都一股腦塞進這些箱子盒子裡就眼不見為淨了?
NO NO NO ~等到我們使用收納盒子裡的物品就知道比沒有收納盒更費勁,因為你需要尋找正確的盒子→打開盒子→尋找物品(這時候可以用翻動這個詞來形容)→也許找不到氣哼哼地想究竟放在那裡呢?
所以,我建議在沒有做好專業規劃前先不要著急買無用的收納品,否則你家還沒收拾好,將來你會因為要收納你買回來的收納用品或者更找不到物品而頭疼的。
其實無論我們如何做整理收納或做什麼地方的整理收納之前都要掌握一個原則:
要學會用我們現有的空間控制物品的數量,再根據我們需要的物品數量控制我們購買的欲望,這是整理收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否則你買多少收納用品,也是覺得家裡亂總也收拾不完。
掌握了以上原則接下來就是收納整理四步曲了:
一規、二整、三收、四調
一規,即規劃,很多人學習收納整理的人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好,其實就是這一步做不好,就如同建設大樓需要打地基一樣,這就是收納整理的地基。在收納整理之前認真思考我們要在相應區域內做什麼事情,使用者都是誰等等。審視以後進行空間的規劃,空間需要調整、增加還是減少,都要在這一步考慮清楚。
二整,即整理,清空物品,進行集中分類,再根據物品量進行斷舍離。有了第一步這一步就相對來說簡單一些。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整理收納就一位的扔扔扔,是否留下或丟棄也要從實際使用出發。
三收,即收納,根據規劃的空間和整理的物品,分別把它們收入相應的位置,記住收納五字口訣,會呈現出完美的收納效果,即淺、顯、空、掛、立(以後會給大家介紹)。最後別忘記對相應物品進行標記,以便所有使用的人都能快速找到物品並放回相應位置。這裡要提醒一點的是,我們開始可以用一些紙盒、牛皮紙袋、購物袋代替收納體,如果我們後期需要可以再購買收納盒、收納箱等收納體,我保證那個時候再更換完效果比你直接買一堆收納體隨便放放效果要好很多。
四調,即調整,並不是所有的整理收納永遠都適合,比如隨著孩子成長我們要隨時調整,或者我們在第一次整理收納過程後發現並不是那麼適合了,我們就可以隨時調整方案。
好了經過了以上四步曲,就掌握了整理收納的基本方法了,勤快的小夥伴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操作一下了呢?相信通過這樣一步一步整理完,你會收穫一個更舒適的使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