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幾十年沒能實現的太空計劃,被我們嫦娥團隊突破,成本僅10%

2020-08-10 圈聊科技

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美國幾十年都沒有實現的太空計劃,被我們實現了,航天領域的未來終將屬於中國,我們又拿下了什麼關鍵技術呢?

中國自21世紀以來的各項進步,我們有目共睹,特別體現在太空領域,起步比美國晚上了幾十年,他們登月的時候,我們還沒整明白飛船是什麼原理,因此我們也是處處受到限制。

經過短短的幾十年的發展,他們封鎖的技術被我們逐個擊破,我們最終逆襲了,從我們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開始,宣告著我們正式踏入太空領域,我們一路追趕,目前在相關技術上已經實現反超西方國家。而美國50年前沒有實現的夢想,也將由我們來完成。

根據相關消息稱,中國航天將通過地月中繼通信的辦法,來解決太空通信難題,尋找一個地球與月球的引力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上部署一顆中繼通信衛星,而這顆衛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溝通嫦娥四號落月器與地球的通信中繼節點。

而這個衛星就是被我們稱之為「鵲橋」的衛星,在其發射時還跟隨了兩顆環月衛星龍江一號與龍江二號,而它們有著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擔任測試編隊飛行能力,這項技術是探月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美國拒絕透露任何相關信息給我們,我們只能自己著手去研發,探月工程也只是起步,未來我們要實現的載人探月,這項技術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登月過程中載人太空飛行器需要進行多次的對接分離,出現一點差錯就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還有更讓人振奮的消息就是,除了鵲橋的升空,嫦娥4號衛星目前也發射成功了,而它使用的探測器是當年月兔登陸車的備份,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復活了「月兔」,整個工程的花費大概在100億人民幣左右,而當初美國則花了足足的1000億人民幣,中國不但要完成他們做不到的事,還要以極低的價格去完成,這就是中國的力量,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力爭做到最好。

那中國憑什麼這麼自信呢?

主要就是因為我們有著一群年輕的航天人,目前更新換代基本已經完成,為祖國奉獻了一輩子的老戰士,也基本已經退居一線,現在靠的就是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5的嫦娥團隊,我們的自信也源自於此。

在得知這樣的消息之後,西方國家也紛紛表示不羨慕我們的技術,只羨慕我們擁有這麼一群年輕人,他們的時間還長著呢?在未來的幾十年的時間裡,終將完成中國人的夢想,實現載人登陸月球。

對於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而言,從來就沒有怕過他們的技術封鎖,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的技術封鎖只會讓我們成長的更快,我們自己研發出來的成果,也能讓我們不再受制於他人,他們以為能限制我們,殊不知把我們逼上絕路才是他們噩夢的開始,現在這個時代只有合作才能共贏,一味的封鎖只會讓原本先進的技術被淘汰。

中國終將成為航天領域的領航者,帶領著我們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為這群默默付出的科學家加油。

本文由圈聊科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為何中國多次上太空卻不直接登月?
    中國很早就有了登月計劃,並且可能在203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現在我國正處於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登月籌備的階段。一旦技術條件達到要求,我國隨時可能完成登月任務。作為登月的前奏,我國已經進行過多次月球探測,早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
  • 嫦娥五號太空「打水漂」回家,我們比美帝強在哪?領先至少10年
    中美之間的全面競爭已擴散到太空,無論我們承認不承認,嫦娥五號的登月行動和美國人的異常反應,事實上已拉開了中美太空爭鋒的大幕!不要慌,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這一天遲早要到來,現在一切才剛剛開始罷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探索宇宙深空比我們早的多,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阿波羅計劃」就已實現載人登月。
  • 嫦娥回家成功,拜登團隊不再淡定,呼籲和中國合作探索太空
    也正因為如此,拜登團隊本著務實原則提出在航天領域和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雖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太空探索非常消耗人力物力。根據NASA官方的消息,NASA在2021財年的整體預算高達252億美元,折合約1600多億人民幣。很多朋友可能不解,真的需要這麼多錢嗎?這些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 嫦娥四號探測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太空探索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據官媒《人民日報》報導,嫦娥四號探測器昨早10時26分著陸於月球背面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衛星,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圖像。由於地球和月球同步自轉,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另一面被稱為月球「背面」。此前雖然有探測器拍攝過月球背面的照片,但實際登陸月球背面的難度更高,蘇聯和美國早前的無人著陸月球任務都集中在正面。
  • 眼紅嫦娥五號成功?美國宣布5年內登月,卻發現造不出重型火箭了
    「阿爾忒彌斯」計劃中的太空人團隊名單,該名單共計18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太空人中高達一半是女性航天員,未來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將從這批航天員團隊中選拔一男一女兩名航天員。按照美國方面公布的消息,繼阿波羅登月之後,美國當局宣布將在2024年進行載人登月任務,有分析認為,之所以美國當局站出來表示載人登月計劃,實際上是受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刺激。
  • 海外網深一度:「嫦娥」奔月,驚豔世界的不只是「太空雄心」
    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肯定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突破,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和全球科學界分享數據,以增進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多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一直在向全世界敞開合作的大門。此前嫦娥四號探月任務中,就包含了由荷蘭、德國、瑞典、沙特科學家參與研製的4臺科學載荷。有分析稱,當一些外媒還在熱議中國探月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太空競賽時,中國早已推動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表彰此次探索的科學成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向嫦娥四號團隊優秀代表吳偉仁、餘登雲、孫澤洲頒發世界空間獎,這是 70 年來該獎項首次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該獎項旨在表彰在太空科學、太空技術、太空醫學、太空法或太空管理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 嫦娥五號的特寫照,側證美國登月造假?美國為何50年沒再登月?
    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20日成功登月,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天約有數億電視觀眾觀看了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踏上月球上的第一步。但在僅在幾年後,有人聲稱美國登月造假,美國登月實際上美國為贏得與前蘇聯的太空競賽而製造的騙局。
  • 「太空大戰」激化?美國載人登月計劃提前施行
    【家電網HEA.CN 10月18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已將這一登月計劃列為優先發展事項。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在降至距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在預定區域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目標,有序開展回收工作。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
  • 嫦娥四號和馬斯克太空船的規劃,這樣的月球基地離我們還遠嗎?
    「嫦娥工程「,分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標,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玉兔一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的月球上自動巡視勘測,實現多個方面的突破。引入以SpaceX為代表的私人太空公司來分攤高昂太空開發成本馬斯克在2002年創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 目標是實現把人送到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月球和最終目的地——火星的四步走任務。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2007年10月,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乘坐「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升空,執行中國首次探月之旅,完成了繞月探測的目標。2010年10月,「嫦娥二號」乘坐「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升空,完成了為「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月面軟著陸驗證部分關鍵技術,並對「嫦娥三號」預選月球虹灣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同時繼續開展月球科學的探測和研究。這次發射的「嫦娥三號」,正是在前次發射成果上完成的。
  • 嫦娥五號計劃年底發射 有望實現四個「首次」
    有這樣一群航天人,為了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目標中「回」的關鍵一步,正在為實現嫦娥五號任務的「探月夢想」奔跑向前。這個假期,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沒能和家人團聚,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作為火箭系統的「01指揮」,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部的黃兵是對火箭最熟悉和了解的人之一。不管是整流罩轉運還是火箭廠房測試,他總要在現場陪著這位「胖五兄弟」一起,走完每一步。
  • 載人登月偃旗息鼓48年,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專家:實現四大突破
    美國是從1960年到1972年期間,實現了多次的載人登月項目,在載人登月的過程中帶回了380多千克的月球巖石和月壤的樣本,其中大部分被美國收藏和研究,只有少部分贈送給了其餘的國家,包括給中國的1克樣本。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人類航天探索的創舉,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地球之外的天體,不過在1972年隨著阿波羅17號任務的完成,美國載人登月就次偃旗息鼓。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長徵五號在2020年成功發射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據官方消息,長徵五號B火箭將在2021年上半年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翻開我國空間站建設的第一頁。隨著長徵八號12月22日成功首飛,我國的中型火箭也成功上新。長徵八號填補的不僅是我國SSO軌道3噸-5噸運載的空白,也是通過模塊化實現低成本和未來重複使用的突破。
  • 嫦娥五號年內升空,我們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
    從1969年到1972年,美國共完成6次載人登月,共帶回約382公斤月球樣品,獲取了大量科學成果。  時隔半個世紀,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20年10月底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寫下「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被美國航天基金會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獎,被國際月球村協會授予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被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授予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中國航天碩果纍纍、人才輩出,為什麼嫦娥四號任務團隊能頻獲殊榮?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寫下「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被美國航天基金會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獎,被國際月球村協會授予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被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授予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中國航天碩果纍纍、人才輩出,為什麼嫦娥四號任務團隊能頻獲殊榮?
  • 嫦娥5號衝向太空,東西還沒回來,各國要求中國分享數據?
    如今,中國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突破,除了經濟之外,在科技方面就是如此。眾所周知,我國在航天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比如北鬥導航系統、火星探測器,再加上這次的嫦娥五號。我國這次發射的嫦娥五號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攜帶月球土壤樣本回國,一旦成功,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月球取樣的國家。但是我國嫦娥5號剛剛衝向太空,東西還沒回來,各國就要求我國能分享一些樣本,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想坐享其成嗎?
  • 嫦娥5號衝向太空,東西還沒回來,各國要求中國分享數據?
    如今,中國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突破,除了經濟之外,在科技方面就是如此。眾所周知,我國在航天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比如北鬥導航系統、火星探測器,再加上這次的嫦娥五號。我國這次發射的嫦娥五號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攜帶月球土壤樣本回國,一旦成功,我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月球取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