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老闆
關注後免費收聽熱點資訊,經商策略,精英必備!
成都疫情反撲了。
一夜之間,四川人民,人心惶惶。
一個20歲成都女孩,也順勢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是,在成都新增三例確診,兩例是她的爺爺奶奶,另一例就是她。 為了排查她的密切接觸者,大數據顯示了女孩近14天來的活動軌跡:
曝光後,女孩的噩夢就此開始。網友們開始對女孩的行動軌跡產生了質疑,圖上顯示:女孩曾往返多個酒吧。
於是「多個酒吧、奶奶病重,女孩……」被網友認為是陪酒女、外圍、轉場女皇。
各種髒言髒語撲面而來。「20歲大晚上去酒吧,肯定不是什么正經女孩。」
短短幾個小時,一張帶有女孩全部個人信息的截圖,在網絡上瘋轉。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地址具體到門牌號,都被人摸索得一清二楚。
一場網暴的盛宴。不明真相地對一個無辜感染病毒的女孩,卻用起蕩婦羞辱、人格詆毀。目的只有一個,讓她被瘋狂人肉,不給她留有一點生機。真相,沒人在乎。
不僅於此,同樣被罵的還有與這件事毫無關係的一位「無辜」的女孩。在網傳的照片裡:她一張坐在車裡,穿白色裙子……被調侃為「轉場皇后」
更可怕的是。網上流傳的女孩照片,壓根不是成都確診女孩。這位照片被傳作疫情的當事人的女孩,人在三亞。
正所謂,科學尚未照拂之處,便是道德棍棒揮舞的地方。如果倒黴的人正好看上去「生活不檢點」,那踩上一腳的力度就更大了。
這位三亞女孩,因為長相好看,無故捲入了這場災難。而那位新冠受害者,因為出入酒吧,卻在網上「死」了一次。
作惡者不覺自己在作惡。聽風是雨,見到大家扔石頭,就也扔石頭的「英雄」,也以為自己是個英雄。
然而事實是什麼?被確診的女孩,並非網上所說,她不顧家人安危,自己死活。
「她的家人7號確診,她去酒吧都是在6號夜間和6號之前,她7號傍晚接受的檢測,8號凌晨出的結果。」事發之時,她並不清楚自己已經被感染。在確診後第一時間,她也是詳細回憶,告知了檢疫人員,自己去過的地點。
而她去酒吧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工作原因。
經歷了,謾罵、侮辱、造謠。最後,作為受害者的她,被逼道歉。
好在四川省委書記出面表態:保護患者隱私,堅決制止網暴
12月9日上午,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住持應急指揮部會議時表示,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做好群眾心理疏導,堅決制止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圍。
一
謠言是小人的狂歡
《圍城》所言極是:「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快,比流星蘊含的能量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每次熱點一出來,以這件事情為導火索的各種爆料、小道消息、蹭熱點馬上就會集中出現。
真假信息摻合在一起,無良媒體煽風點火,受眾難以辨別真假,
於是,就會出現謠言牽著真相走的局面。
要達到以訛傳訛的目的,別有用心的人自會給出文字圖片的說明。
比如:
2016年,謠言周星馳突發死亡。
2017年,「趙本山去世」
那些無良媒體為了流量和熱度究竟可以狂妄到什麼地步?
輿論可以壓垮一個人,傷害更不可挽回。李詠老師去世前,網友傳他已經移民國外。一時間輿論譁然,議論聲此起彼伏,謾罵聲不絕於耳。
真相呢?李詠老師去世之後,我們才知道他其實是去國外治病。
可怕!
二
造謠一張嘴,闢謠難又難
管好自己的嘴,是給別人一條生路。
比尋找真相更難的,是證明自己的清白。15歲就出道的大張偉,紅到發紫的時候參加了一則訪談節目。出現了下圖中的情況。
點擊播放 GIF 0.0M
「他說話前言不搭後語,暈乎乎的,一看就是吸毒了。」沒有確切的信息,甚至沒有「知情人爆料」。
謠言便披上了真相的外衣,大張偉被扣上了「吸毒」的帽子。事實是大張偉前一天凌晨近五點才睡覺。
第二天早上空腹喝咖啡之後又接連工作,低血糖加睡眠不足,於是出現了節目中的「斷片」現象。牆倒眾人推。
漫天的流言蜚語讓他名譽受損、深陷抑鬱。幾年過後再提當年舊事,他那句「我解釋沒有用啊……一刀紮上之後,傷是合了,痕跡永遠都在」,
在暴風雨一樣的譴責聲中,無力又心酸。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
謠言怎樣毀掉一個人?敲擊鍵盤的三秒鐘。大家還記得當年唱著「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張含韻嗎?
2004年,張含韻參加了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平民家庭出身,長相靚麗加上歌聲甜美,張含韻紅遍全國。而在收穫無數粉絲的同時,嫉妒她的人更是不少,流言蜚語全跟著來了。
類似「爸媽有錢有背景、被包養、混社會小太妹」的標籤,如數被貼在當時正在上高中年僅14歲的張含韻身上。甚至還有人精心p圖,傳到網上,以「證據」落實張含韻人設崩塌。
結果昔日青春偶像名聲一落千丈,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悲得失,人群散去,流言不曾散去。《扶搖》女二起初定的是張含韻。合同都籤了,妝也試了,結果臨時被換。
2007年,馬天宇《該死的溫柔》紅遍大江南北。同時,謠言四起。一個叫高波的攝影師宣稱自己和馬天宇談過戀愛,大肆渲染馬天宇是同性戀的謠言。
從小與馬天宇相依為命的爺爺知道這件事後,精神受到極大的刺激。不久,爺爺去世。馬天宇,餘生只能在自責中度過。後悔為什麼爺爺最後一刻,他沒有陪在身邊。更恨自己讓爺爺生氣,永遠失去了他。
三
無腦鍵盤俠一張嘴,毀掉別人的一生
發布謠言和傳播謠言的人,其實是一類人:自私,冷漠,不負責任。事不關己就可以高高掛起。還記得之前「牽動全網」的樂清男孩嗎?
2018年,溫州女子陳某謊稱兒子放學途中失聯。男孩父親更是向社會懸賞50萬尋找線索,「請大家多多幫我轉發一下。「網友們紛紛接力轉發,希望能儘早找到孩子。真相卻讓人氣憤不已。
一個人的謊言行為,全國人買單。透支了全國人的信任!
此前,「疑因妻子遊泳時被撞到,男子竟在遊泳池中按著小孩打」的視頻被很多大V轉載,在媒體的炒作下,這件事很快引發全網熱議。
在男孩家長發的視頻中,女主安醫生與孩子發生「碰撞」後。丈夫迅速遊過去,抓住一名男生按下水。男生浮出水面後,女主丈夫接連給了他幾巴掌。不了解真相的網友一邊倒地支持被打男孩。網友由批判上升到道德攻擊,涉事女主成為眾矢之的。事實呢?
男孩家長又是怎麼做的呢?不僅包庇孩子錯誤,還找到女主所在的醫院大吵大鬧,要求醫院領導把她開除。
而安醫生不負網絡暴力,服下500片安眠藥自殺。在她去世後,更令人吃驚的一幕曝光了:
網上熱傳的視頻經過了男孩家長的剪輯。吃瓜群眾圍觀的不是真相,是熱鬧。
安醫生的死,和每個在事情沒有定奪的情況下,躲在網絡背後謾罵的人都有關。事件,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網際網路時代:
一張圖,就能引起一場網絡暴力。
一個短短幾秒的視頻,就能煽起千萬人的憤怒,恨不得用唾沫淹死當事人。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越來越多未經證實、捕風捉影的報導裂變式傳播,造成不良反響的同時,要引起人們反思的,應該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看待事情的角度。要知道網上隨意的一句惡意揣測,對於當事人來說,卻可能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媒體需要堅守底線,不應只是為了點擊率造假。
作為讀者,不要讓自己變成只是看熱鬧的人。
人言可畏。嘴上留德,不亂站隊,保持冷靜,清醒頭腦。
大俠,文章看完了,給大夥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