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娥,女子羽毛球運動員。1979年第一屆世界盃羽毛球賽獲得團體冠軍,也是我省第一位世界冠軍。同年,在第四屆全運會中,和李矛搭檔獲得混雙冠軍,為我省爭得一枚金牌。1982年至2013年擔任省羽毛球隊教練,曾經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我叫傅春娥,出生於1958年,是一名地道的杭州伢兒。1979年,我成為了世界冠軍,也拿下了全運會冠軍。羽毛球作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取得這樣的成績,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認可。
都說我是省裡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但這對我來說都是過去式。我為浙江的羽毛球開了個好頭,現在,能看到省隊整體發展欣欣向榮,我很知足。
「特別的緣分」
讓我和羽毛球結緣
其實,當初我開始練習羽毛球的時候已經13歲了,就現在的標準來看,這個年紀已經算是很遲了,因此我能走上這條路完全是靠「緣分」。
我原來就讀於下城區的文龍巷小學。如今,這所學校因為出了不少羽毛球世界冠軍和全國冠軍而被大家熟知。但在當年,學校並沒有專門的羽毛球隊,所以我當時也並不了解羽毛球這項運動,最多就是揮揮拍、自己隨便玩玩而已。
1971年開始,省羽毛球隊教練下到基層,尋遍眾多小學,只為挑到好苗子。我就是在那時被選中開始羽毛球生涯,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走上運動員這條路。
省隊教練初次見到我時,我剛好在一邊跑跳,教練一眼就看中了我的外形條件和運動天賦。因此,我就這樣被選召進了省二線。由於我從小練習舞蹈,協調性一直比較好,在一些動作的學習上也比同期的大部分隊員要快上不少。慢慢的,我也逐漸發現了對羽毛球隱藏的那份熱愛,這才在專業練習羽毛球道路上義無反顧。
其實當時省裡的羽毛球水平在全國範圍裡只能算「中不溜」,在我們之前男隊、女隊一共只有五六個人。為此,省隊先後邀請了林蘭英教練和顏存彩、謝雪英教練。在他們的幫助下,隊伍水平不斷提高,逐漸追上了當時的幾個羽毛球大省。
初登大賽一舉奪得世界冠軍
我的運動員生涯其實算不上太長,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豐富。印象最深的一次莫過於1979年在杭州舉行的第一屆羽毛球世界盃賽暨第二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因為是家鄉的比賽,當然得爭取一下。
當時我已經是國家隊的隊員,但是年紀卻比他們要小几歲,想要出成績,必須得拿出硬實力。好在平時紮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臨場發揮,被我「混」到一個世界冠軍的名頭。其實,我當時並沒有給自己定下明確的目標,只是不想在家門口輸太慘。或許正是這樣輕鬆的心態,讓我在比賽中能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勝負,在處理幾個關鍵球的時候仿佛是「有如神助」,現在回想起來,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世界級的比賽,能拿下世界冠軍當然是意外之喜。但是不得不說,因為當時中國隊的整體水平確實要略強於同時參賽的另外幾個國家,所以我的心態也放得很平,我的目標不僅僅是拿下世界冠軍,更是要在羽毛球國家隊裡混出一個好成績來。
不過,當時緊接著的世錦賽,我就被澆了一盆冷水。雖然拿下了女單的亞軍,可是卻是輸在「內戰」中——湖北隊的韓愛萍,年紀比我小,基本功比我紮實,處理關鍵球的時候比我老練。當時,已經走到了冠軍面前,臨門一腳的失誤讓我和它失之交臂。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打擊,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一種激勵,讓我明白不要沉溺於已經獲得的成就,要勇於走出舒適圈,如此才能在接下來更進一步。
全運會成功「復仇」拿下金牌
其實亞軍對當時才剛剛20出頭的我來說也很不錯,可是畢竟有「世界冠軍」珠玉在前,而且我們內部相互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所以在比賽結束後,我就開始對自己的技術、體能方面做了深度剖析,明白為什麼會輸,下次如何發揮更好的水平。第四屆全運會就在幾個月之後,為此,我發誓要拿下全運會的冠軍來證明自己。
當時我是和李矛這兩個單打運動員搭檔參加混雙。有意思的是,像湖北、廣東、福建幾個省的隊員都是練習單項,單打的只管單打,雙打的就專攻雙打,但是我們浙江隊當時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單獨練習雙打的隊員。這其實也是因為我們隊員敢打敢拼,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錯,因此才能做到兼項出戰。
我們兩個原本是專門練習單打的運動員,在個人能力方面都比較突出,防守、進攻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只要磨合一段時間就能有不錯的成效。可能也正是因為對手知道我們倆是跨項雙打,其他隊伍並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因此輕敵。所以,後來我們一舉奪冠驚掉了不少人的眼球。
整個賽程其實很焦灼,每場比賽我們基本上都打滿三場、逆轉獲勝,對於我們的大心臟、忍耐力各個方面都是一次艱巨的考驗。當然,我們也存在著小心思,打算以賽代練,有多幾場練習的餘地,並且儘可能多地感受雙打選手的技巧,再想辦法用我們的能力去對他們造成壓力。好在幸不辱命,以單打運動員的身份拿下了那一屆羽毛球混雙的金牌,這對於我來講,是一種激勵,更為我之後轉型教練積攢了經驗。
選擇急流勇退從臺前走到幕後
那年全運會結束之後,年底我就選擇了退役。隊友們都認為「太可惜」了,畢竟年紀尚輕,也沒有受到傷病影響。但在這方面,我卻想得很開。我那時候更想做的,是帶出更多的「傅春娥」以及比「傅春娥」厲害許多的運動員。
運動員時期在國家隊的經歷,參加世界比賽的經歷,全運會上嘗試非專業項目的經歷,如此種種,對我的教練生涯來說,是一筆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通過沉澱,讓這些經驗轉化為可以被隊員所接受的內容,讓他們能夠少走彎路,這就足夠了。
在我55歲那年,我退休了,新的一批教練已經能夠獨當一面,該給他們以足夠的舞臺。但是我並沒有徹底離開這片場地。我會參與羽毛球公益活動,或是回到文龍巷小學去給懷揣著羽球夢的孩子以啟迪,我依然很樂意為省裡羽毛球的發展做貢獻。
如今,我開始嘗試著打打網球,或者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更豐富的人生。不過,只要一有事關咱們的羽毛球比賽,我還是會抽出時間來關注,只因我終身都驕傲的身份——浙江羽毛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