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動車惹禍 車倒了人摔了看不見了 眼醫伸援手 搶時間接神經再次復明(圖))
本報記者 李淑麗
本報通訊員 陳燕 夏瑋羲
在擁堵的城市中,最快的代步工具是什麼,大家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電動車」。不錯,電動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鋪滿了大街小巷,但電動車一加電門轉瞬即飛的速度,使許多人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風馳電掣的代價失明
10月15日上午,19歲的小胡騎著電動車往同學家趕,看著與同學約定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他將時速加到了50公裡,突然,從旁邊的一個小路衝出一個小孩,他一個急剎車帶急速左拐彎,避過了小孩,自己卻飛出電動車重重摔在了地上,因右側身體先著地,右額頭摔在了地上,他當時只感覺到眼前一黑就昏倒在地。
再次有知覺,已是20分鐘以後了,他躺在了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急診ICU室,除了右側肩膀疼痛之外,使他最感恐怖的是右眼什麼也看不到了,包括手電筒的光照他也毫無感覺。「失明」這個可怕的現實霎時映照在腦海。
送診及時的欣喜有救
年紀輕輕,就要面臨失明的後果,孩子的後半生怎麼辦,小胡的父母非常著急。
鄭州市二院
眼科眼眶眼整形淚道病區副主任醫師荊文濤看過小胡的腦部CT片後說,因為孩子送來的及時,通過CT片來看,小胡通過內窺鏡下經鼻腔視神經減壓聯合藥物進行治療,小胡視力恢復的機率可達80%以上。
眼科醫生的技術復明
一個半小時的內窺鏡下經鼻腔視神經減壓手術後,奇蹟誕生了,小胡模模糊糊可以看到處在自己眼前一米的人影了,得到這個消息的小胡父母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當荊文濤告訴他們,不出意外的話,手術第二天小胡就可以看清站在眼前家人的大致輪廓。
荊文濤告訴記者,內窺鏡手術就是這麼神奇,它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最為重要的是,視神經受到損傷的患者,能及時的到醫院這才是關鍵,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在視神經受到損傷的最短時間裡得以快速恢復,小胡就是因為送的及時,從術後恢復情況來看,恢復到失明之前的視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無獨有偶,今年只有16歲的小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也是因為
騎電動車摔倒昏迷通過急診送到了當地一家醫院,在摔倒昏迷的瞬間,他的左眼眼前一片漆黑,從腦部CT片來看,左眼也沒有受到損傷。五天過去了,小嶽的左眼還是什麼也看不到,15天以後,左眼依然無光感的小嶽來到了鄭州市二院荊文濤這裡,在手術時發現,小嶽的
視神經管出現了骨折(此處骨折,CT片顯示不出來,只有手術才能看到),因為視神經充血時間過長,視神經管復位了失明的機率還是很高。手術後的第二天,小嶽只能感覺到眼前模糊的影子,但是具體的位置卻指不出來,手術第四天,才可以影影綽綽地看到人影。
荊文濤說,一般來講,無光感手術48小時內進行效果最好,小於72小時多數有效。單純藥物治療的有效率極差。有光感,早期手術多數有效,最長不能超過三個月。
目前,醫院治療的視神經受損患者的手術,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最大的65歲,從目前恢復情況來看,都很不錯。特別提醒:60%患者來自騎電動車受傷
荊文濤告訴記者,在他們所治療的視神經受損患者中,有60%的患者來自騎電動車受到的損傷。
視神經為什麼這麼容易損傷呢?因為眼眶是由7塊骨頭構成的錐形,視神經管位於錐尖部,因此來自顳上眉弓的衝擊力,經常造成視神經管骨折及損傷,因此,車禍或墜落極易導致視神經受損。
在以往,因外傷導致的多數患者瞬間視力嚴重下降或失明,被稱為眼科的不治之症。內鏡下經鼻腔視神經減壓聯合藥物治療視神經外傷使許多已經或瀕臨失明的患者重見光明,且創傷極微小。
荊文濤特別提醒騎電動車的朋友,騎車時一定要注意車速,如果真是出現了意外,只要是頭先著地的,眼睛出現了暫時性失明,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找專業的眼科醫生來看看,以確定眼睛的損傷程度,制訂出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因為,外傷性視神經受損一旦造成,治療不及時,所受到的傷害是永久性的,將永遠不能再恢復。
專家簡介
荊文濤,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在淚道、眼底病、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經驗豐富。率先在省內運用眼科內窺鏡微創診療技術治療慢性淚囊炎、甲亢突眼、眼眶骨折、視神經損傷及各類眼科疑難疾病,完成各類手術數千例。坐診時間:周二全天、周六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