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追求的目標越高遠,員工需要持有的思維方式越高遠。
——稻盛和夫
人生方程式
我常常想,像我這種畢業於鄉間大學、赤手空拳創業的人,應該如何與畢業於一流大學、在大企業工作過的人們共事,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
同時,我還經常思索如何用人人都能明白的方式將這些樸實的道理表現出來。於是我發明了一個方程式:
「
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
人從出生到死亡,其人生及事業的結果取決於「能力」「熱情」和「思維方式」這三要素相乘的結果,即人生和事業的結果取決於這個人擁有的「能力」,對人生和事業的「熱情」,以及以何種「思維方式」對待人生和事業。
我提出領導者首先要有「能力」。領導者必須思考戰略戰術,必須具備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
同時,這裡所說的「能力」並不單指頭腦聰明,擁有健康結實、適應高強度工作的身體也是「能力」的一種。
但是,有的人雖有能力,卻無法讓人感到他的「熱情」。這種傾向在畢業於名牌大學的高才生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他們自覺頭腦聰明,往往不肯認真踏實地付出努力。
相反,有的人儘管頭腦不夠機靈,但起早貪黑,埋頭苦幹,不惜粉身碎骨,對工作充滿了「熱情」。
「能力」與「熱情」的分值範圍為0~100分,而且它們之間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的關係,其結果對人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按照這個思路,即使能力並不出眾,但只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能力優秀的人,獲得優異的成果。
在這裡,還需要考慮「思維方式」這一要素。思維方式的分值範圍為-100~+100。
因為是乘法,所以一旦思維方式為負,哪怕只是極小的負值,其人生和工作的結果便立刻變為負數。
這麼一來,「能力」和「熱情」的數值越大,結果的負值反而變得越大。
換句話說,這一方程式充分體現了「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有的人雖然有充分的「能力」和「熱情」,卻總是憤世嫉俗,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與矛盾,既然活在這樣的社會裡,乾脆玩世不恭,甚至採取恐怖行動,報復社會。
這種人即使原本有崇高的理想,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自以為是,為了實現所謂的理想,不惜選擇自私自利的手段,其人生的結果必然會變成負數。
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不管我們打算如何度過人生,成為怎樣的領導者,首先都必須擁有與之相吻合的「思維方式」。
擁有怎樣的「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哲學,是一個人的自由。然而,由此而產生的人生結果,也必須由個人承擔。
然而,我們在學校裡卻幾乎沒有接受過關於人生觀的教育,因此人們往往不會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觀,而是稀裡糊塗地、漫無目的地活著,對人生逆來順受。
我深深地感到,人從年輕時開始就有必要探求人生中應具備的思維方式與哲學。
在27歲創立公司之後,我就把作為人應該做的事情逐條歸納總結,編集成「京瓷哲學」。其中記錄了幾十條我在工作實踐中體悟的「人生應有的思維方式」。
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思維方式,就是方才所說的「作為人何謂正確」。即把做人應當遵守的普遍真理作為人生的原理原則。
同時,我還把這些原理原則作為京瓷的「哲學」,向員工反覆講述,努力共有。
每當我講述這些原理原則,部分人馬上表示牴觸:「擁有怎樣的思維方式是我的自由。為什麼進了京瓷,就必須遵從京瓷的思維方式?這是對個人思想的鉗制!」
這使我非常苦惱。「持有何種思維方式的確是個人自由,但如果對大家的思維方式放任自流,就絕不可能將工作做好」。
然而,想要讓員工認同、接納這些思維方式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們可以用「登山」來比喻「應該擁有怎樣的思維方式」。
如果要爬附近的低矮山丘,只需以郊遊的心態,身穿常服,腳穿運動鞋就能實現。
可若想徵服阿爾卑斯之類的雪山,就必須配備相應的裝備,更不要說攀登珠穆朗瑪峰了,那更必須身懷攀巖技術,配備各種各樣的裝備,接受嚴格的訓練。
正如攀登的山峰不同,需要的準備工作和裝備也不相同,一個人追求的人生、經營目標不同,他所持有的「思維方式」的境界也截然不同。
換句話說,企業追求的目標越高遠,員工需要持有的思維方式越高遠。
先確定追求的「目標」,然後才能確定達到目標所需要的「思維方式」。
京瓷一直以來都在制定高目標,因而在公司步入正軌之後,我也一絲不苟地貫徹清教徒般的「思維方式」。
為此我還遭受過媒體記者的中傷,說「京瓷瘋了」。
同時,也有的經營者說:
「快樂工作、輕鬆經營是我們公司的風格。稻盛先生的經營風格太清苦、太苛刻,還是我們這種輕鬆愉快的公司能讓員工感到心情舒暢。」
對這種批評我根本不去辯駁,因為我所追求的企業和那些追求活得輕鬆愉快、同時在經營中也奉行輕鬆愉快風格的人截然不同。
我追求的目標是開拓一個從未有人涉足的、全新的精密陶瓷世界,讓京瓷成為世界第一的陶瓷公司。
要想成就這樣的企業,光靠嘻嘻哈哈、輕描淡寫的思維方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難免選擇飽嘗艱難困苦的道路。
提升心性,拓展經營,與森田直行關門弟子薛錦展老師一起學習落地正宗的阿米巴經營!
薛錦展老師講述阿米巴的核心,讓員工像老闆一樣開展工作
部分落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