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印表機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把電腦傳來的列印信號轉化為脈衝信號傳送到雷射器,此時充電棍已經完成對鼓芯表面均勻充電,雷射器射出雷射抵消鼓芯上圖像部位的電荷,這樣在鼓芯上形成我們看不見的靜電圖像,把磁輥上的碳粉通過靜電原理吸附到鼓芯上,此時我們就能夠用肉眼在鼓芯上觀察到圖像,
再次通過轉印輥進行轉印,由於轉印輥上所帶的電壓高於鼓芯上的電壓,使鼓芯上的碳粉被拉到紙張上,此時紙上已經形成了我們要列印的圖文,但是碳粉是浮在紙面上的,用手就能輕輕抹去,所以要通過定影,也就是加溫加壓以後才能使碳粉熔化滲入紙張的纖維中,完成整個列印過程。
關鍵部件感光鼓知識
感光鼓:是由鋁製的,表面覆蓋多層無毒的有機光異體,又稱OPC鼓。感光鼓最忌高溫高溼和近火、多光環境,同時在清潔鼓時不良的觸摸、劃痕都會造成鼓面塗層的永久性傷害。目前印表機硒鼓的壽命一般為5000張,A3的機型一般為10000張左右。
磁輥:是一個永久磁芯的金屬套筒,固定在粉倉中,旋轉時將碳粉吸附其上,並通過電場和磁場作用將碳粉吸附到感光鼓潛像之上。
磁輥刮板(也稱小刮板):由金屬架和聚氨酯刮片組成,它均勻地控制磁輥表面的碳粉量,並使碳粉摩擦帶電。
清潔刮板:當感光鼓完成一次列印後,鼓表面的碳粉圖像並不會100%地轉印到紙上,因此,要用橡膠製的清潔刮板將上一幅圖案遺留下來的殘餘碳粉刮去,存入廢粉倉中。如果清潔刮板老化,無法除淨殘餘碳粉,就會使之附著到下面的頁面上,出現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和線條。
充電輥:充電輥本身被施加交流和直流兩種電壓,因此它具有雙重功能,即給感光鼓表面充電,也能清除一次成像後的殘餘電位。充電輥破損或不潔以及運作過程中電壓的消耗所引起的感光鼓充、放電不足,都會造成底灰或對列印質量產生影響。
碳粉的選擇要素
碳粉的綜合品質主要考慮以下五個因素:黑度、底灰、廢粉率、解析度、定著度。這些因素相互關聯,又相互影響,下面就影響這些因素的原因作相關闡述。
黑度
黑度值的計算是黑度值測試器先發射一定數量強光束,射到待測圖形,再反射回到黑度值測試器,計算它被吸收的光束,再通過固定的計算程式得出的值。
我們一般都有這樣一個習慣,認為列印字樣越黑的碳粉越好。但有時碳粉的其它因素也可能造成這個錯覺,比如碳粉的定著度較差,僅僅只是吸附在紙的表面而未充分滲透到紙纖維裡,這時紙張表面的碳粉顆粒大部分堆積在紙張表面,對光線的吸收率是非常高的,給人感覺非常黑,但事實上,這種碳粉的熔點偏高,列印的字樣並不牢固,並不是一種好碳粉。
底灰
底灰值是用黑度測試器測試列印樣張中沒有字樣的空白處的黑度值。它與列印紙的白的程度也有關係,即同一種碳粉在不同的列印紙上的底灰值也不一定一樣。在一般情況下,OEM碳粉的底灰值約為0.05~0.06,大於0.06時,目測的結果就會感覺列印樣張有點髒。影響底灰值的原因主要和碳粉的導電特性(簡稱電性)及碳粉的顆粒大小有關。導電性越強、顆粒越細越容易產生底灰。每種型號的印表機要求碳粉的電性性能一般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我們強調專粉專用的一個原因。另外,由於感光鼓表面的感光層的破損而引起的漏電,也會引起底灰。
廢粉率
廢粉率是指一定量的碳粉在正常列印中產生的廢粉所佔的比例。碳粉在生產時,把各種配料按一定比例加入在一起,並充分攪拌,經相應的處理,再研磨而成。在這過程中,並不能保證每個碳粉顆粒的粗細以及其主要配料碳粉、鐵粉、樹脂的所佔比例相同,只能是在一定的比例範圍之內。超出這個範圍,這個碳粉顆粒就可能成為廢粉。碳粉的廢粉率在5%~7%之間時屬正常範圍。廢粉率也直接影響到一定量的碳粉的列印頁數。
解析度
解析度是指每英寸上所能列印的點(DPI)。碳粉顆粒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解析度。我們可以列印一些筆劃較多的小字來目測其是否模糊,以此判斷解析度的高與低。也可以觀察線條是否有毛邊,漢字在拐角處是否斷角以及是否有空心發虛等現象。目前,碳粉的解析度主要有300dpi、600dpi、1200dip。
定著度
定著度指的是附著在紙張表面的碳粉熔化後滲透到紙纖維的能力。熔點是影響碳粉定著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熔點過高時,當附有碳粉顆粒的紙張經過定影組件,未能充分熔化滲透到紙纖維時,已從定影組件中通過。但是熔點過低,碳粉的穩定性又會變得很差。我們測試時,可以用手撫摸列印圖形的表面,來感覺其粗糙程度,可以判定出其定著度好與差。一般來說,定著度較差的碳粉其列印的文字表面會很粗糙。嚴格測試時,可以用一種特定的膠帶去粘列印圖形,再揭下來檢測圖形的黑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