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九年級物理《變阻器》一節課後,不由得給老師們點了個贊。關於滑動變阻器的教學,老師們是卓有成效的,歷年來的中招考試中,學生都能把實物電路的連接題考到難度係數0.7左右,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在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法教學中,老師們總結的口訣:一上一下;對學生正確連接滑動變阻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老師們都知道我是最反對口訣的,現在,我們來對比一下兩種口訣。
一上一下:
學生觀察過滑動變阻器,就算是沒有見過實物的學生,圖片總是能見到的,而形象思維正是學生的長板。這樣的「口訣」配上實物,真的是能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一倍焦距分虛實……物距變小像變大:
跟滑動變阻器相比,「一倍焦距……」在學生的腦海裡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一個「具象」的東西與之對應。更要命的是,學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記住這個口訣——變成了學習內容的一部分;如果這種記憶能解決所有的相關問題那倒也罷,關鍵是很多時候口訣是解決不了問題並且會抑制學生思維的。我問過九年級的學生,問他們用這個口訣解決了多少問題,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很少。
所以,老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你非常喜歡某個口訣準備教給學生,那麼,請完成上述對比分析:與「一上一下」相比,有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有沒有成為學生學習內容的一部分;學生記住這個口訣能解決多少問題?
完成對比分析後,如果你的口訣有記憶的價值,你完全可以教給學生。
在「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的實驗中,建議加上以下兩點:
一、讓學生畫出電路圖
如下圖所示實物電路——生活情景,讓學生畫出相應的電路圖——物理模型,就又一次強化了學生的模型意識,重要的是,這是學生第一次在電路圖中使用滑動變阻器的符號。另外還可以進行對比,對比實際上的滑片的滑動情況跟電路圖中滑片的滑動情況——這不就是實驗題的一問嗎?
二、學以致用
前面學生剛學過串並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在「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的實驗中,如下圖所示。
不妨讓學生設計一個簡單的表格來記錄(計算)實驗數據——學生的另一短板:電源電壓、R兩端的電壓、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做到以上兩點,你就是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祝老師們教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