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特約稿件 文/張千、劉羽璇 編輯/李瑤
天壇祈年殿為什麼共設28根柱子?故宮三大殿高度為什麼是九丈九尺高?南京中山陵設計蘊含著哪些冷知識?我蘇建築課堂今日「營業」,小蘇將從等級觀、吉祥觀、宇宙觀等多個方面為您解讀數字與中國古建的關係,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裡不為人所熟知的數字奧秘。
數字天機
「中國人委天數,西方人恃人力」。與西方人不同,中國古人相信天機在於數字。千百年來,中國孕育了內涵深厚的數字文化。人們賦予數字較多的文化象徵含義:「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喜發財」「五穀豐登」「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順遂」「萬事如意」,數字從計數符號逐步發展為底蘊豐富的數字文化,並被人們運用於各種生產生活實踐中。
數字體現在城市的尺度數字、街道數目,建築的層數、高度、直徑,欄板的個數等諸多方面,並藉以表達古人的等級觀、宇宙觀、吉祥觀等思想觀念。
△ 北京天壇祈年殿
數字與等級觀
中國古代社會十分強調等級差別,建築反映等級和社會地位的現象在中國比較突出,建築設計中的數量關係也是等級制度的產物。
例如唐朝規定三品以上官吏的居室不得超過五間九架,六品以下不得超過三間九架;明朝規定一二品官員廳堂為五間九架,三至五品官員廳堂為五間七架,庶民百姓堂屋不得超過三間;清代規定王府正門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一般百姓的正房不超過三間。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論是規模還是等級都屬於最高層級,太和殿面闊九間,高度為九丈九尺高,午門高大磚石墩臺上建有崇樓五座,正樓九開間等等。
△ 太和殿九開間正立面
△ 故宮三大殿剖面
數字與吉祥觀
吉祥觀是指在長期社會實踐和特定心理基礎上,人們為趨吉避兇,將某些自然事物與文化事物視為精神依託的觀念與信仰。
數字的吉祥意義,多來自陰陽五行學說的約定,特別是對奇數的推崇,滲入到規劃、建築、裝飾等各個層次。民宅建築中房屋間數也象徵吉兇,《魯班木經匠家鏡》「 造屋間數吉兇例」 中寫道:一間兇,二間自如,三間吉,四間兇,五間吉,六間兇,七間吉,八間兇,九間吉。
△ 《魯班木經匠家鏡》插圖
數字與宇宙觀
對宇宙的思考與探求一直是古人的重要思想內容之一,「月令圖式」則是古人思想觀念中的一種宇宙模型。
「月令」體系將時間、空間二者統一起來,以春季配東方,夏季配南方,秋季配西方,冬季配北方,成為時空合一的宇宙模式,從而把神秘的時空改造成可以感知的模型。
北京天壇祈年殿是典型的代表。祈年殿一共有28根楠木大柱,其中被稱為「龍井柱」的柱子有4根,象徵著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層有12根「金柱」,數字12代表一年中有12個月;最外層的12根柱子寓意一天有12個時辰,中層和外層一共有24根柱子,與一年之中的24個節氣相對應,龍井柱和這24根柱子總數量為28根,這28根楠木大柱代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28星宿,與頂柱8根童柱相加後總數為36,代表36天罡。
△ 月令世界圖式
△ 祈年殿象天法地圖
數字與天地觀
中國古人追求天、地、人和諧的思想,「天圓地方」的觀念深入人心。蘊含此觀念的中國古代建築設計中的方圓作圖比例手法歷史悠久,已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周髀算經》指出:「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萬物周事而圓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規矩設焉。」 北宋的《營造法式》一書中,出現在圖版中的第一幅圖樣即是「圓方方圓圖」,分別為一幅「圓方圖」(繪一圓與其內接正方形)與一幅「方圓圖」(繪一正方形與其內切圓)。
△ 圓方方圓圖
古人在宮殿的規劃設計中常以「象天法地」概括。紫禁城的名稱,首先就是象徵天帝之居所,因此,有學者通過對紫禁城中二十餘座單體建築的構圖比例進行了分析研究,印證了方圓作圖比例(1:√2:2)在建築中的廣泛運用;同時,紫禁城整體規劃同樣遵循著近似的比例關係。
△ 紫禁城建築比例分析圖
近現代紀念建築與數字
南京中山陵由呂彥直設計,從碑亭到祭室的花崗巖石階被分成八段,上層三段、下層五段。上層三段象徵「三民主義」,下層五段象徵五權憲法。根據記載,這段路程的石階數量共為312級,與孫中山先生的忌日3月12日相吻合。陵門為三拱門的形態,是「三民主義」的具體象徵。
△ 中山陵祭堂立面
△ 南京中山陵總圖及正立面
周恩來紀念館由齊康院士設計,選址在水中的一個半島上,建築融於自然之中。造型上採用抽象的方形,象徵著中國傳統思維中的「天圓地方」觀,具有「正直」「中和」「方正」「四面八方」之意。此外,將方形置於「中軸島」的圓形外堤中,通過強烈的對比,更加強調和突出方的形象。建築中的四根石柱隱喻著周恩來總理生前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從正門拾級而上的51級臺階隱喻著周總理自23歲投身革命,歷經28年於51歲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的歷史。
△ 周恩來紀念館總平面圖
△ 周恩來紀念館技術圖紙
參考資料
【1】劉曉光,王耀武,宋聚生. 建築的比附性象徵[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3.
【2】許璇璇,淺談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與建築營造中的數字文化[J].中國建築裝飾裝修,2016.
【3】嶽娜,中西傳統建築中數字符號的文化意義解讀[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
【4】萬翠蓉,李潔. 中國園林建築數字文化象徵藝術與景觀設計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
【5】中國古典園林數字文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 宋軒.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0.
【6】焦雷.數字建築文化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思考[J].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第二屆建設行業文化論壇徵文作品集萃,2020.
【7】故宮博物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單霽翔、劉曙光主編.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7.
【8】王南. 禁城宮闕,太紫圓方——北京紫禁城單體建築之構圖比例探析[J]. 建築史,2018.
【9】漢代月令思想研究[D]. 王路.蘇州大學,2011.
【10】楊振鐸,徐志長. 天壇祈年殿柱與柱間之寓意[J]. 北京園林,1999.
【11】南京東郊紀念性場所及中山陵研究[D].張力.東南大學,2019.
【12】齊康. 象徵不朽精神—寄託無盡思念—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建築創作設計[J].華中建築,1995.
圖片來源
1、中山陵:鐘山風景區官網
2、北京天壇祈年殿:張千
3、太和殿九開間正立面、故宮三大殿剖面:張千,底圖來自參考文獻[7]
4、《魯班木經匠家鏡》插圖:萬曆版《魯班經匠家鏡》
5、月令世界圖式:參考文獻[9]
6、祈年殿象天法地圖:參考文獻[10]
7、圓方方圓圖:《營造法式》《周髀算經》
8、紫禁城建築比例分析圖:參考文獻[8]
9、南京中山陵總圖及正立面:參考文獻[11]
10、中山陵祭堂立面:張千
11、周恩來紀念館總平面圖、周恩來紀念館技術圖紙:參考文獻[12]
(來源:「建築的文化」微信公號;審核/崔曙平、何培根;本文系我蘇網特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