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歐洲阿麗亞娜公司的「織女星」運載火箭在點火8分鐘之後偏離軌道,搭載的兩顆衛星均未能送上預定軌道,歐洲的「一箭雙星」發射計劃慘遭失敗。
太空上頻頻失利的歐洲
事實上,這並不是「織女星」運載火箭在近期的首次失敗,在2019年的7月11日,「織女星」運載火箭在發射阿聯的軍用鷹隼遙感衛星時,火箭在升空之後,二級火箭點火失敗,衛星和火箭全部墜入海中,價值5.5億美元的衛星煙消雲散。
此次一箭雙星的經濟損失更大,搭載的兩顆衛星分別上法國的對地觀測衛星和西班牙的遙感衛星,分別價值約3.74億美元和2.36億美元,原本歐洲就處於疫情期間,訂單數量大為縮減,協調各種資源保證火箭成功發射也殊為不易,此次發射的失敗,對歐洲阿麗亞娜公司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更令歐洲人難堪的是,除火箭發射連連失敗之外,歐洲人引以為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也頻頻發生問題,大大影響了在用戶中的信心,從全體人類的角度上來說,此次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的失敗,堪稱人類世界探索太空的壞消息。
太空領域進展順利的中國
和愁雲慘澹的歐洲不同,2020年,中國不僅成功發射了新型運載火箭、飛行器採集月壤並成功返回、自主建立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圓滿成功,如果說,歐洲是敗績頻傳,中國就是盛捷連連了。
然而,誰又能想到,早在2003年,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開建時,中國也曾想加入進去,然而,卻被狠狠的嫌棄了,一怒之下,中國決定自己單幹,這才有了今天國人為之自豪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在太空領域僅僅經歷了十七年,而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從雄心勃勃到唯唯諾諾,也只經歷了十七年,追根究底,歐洲在一體化進程上的拖延和頂尖工業的落後才是重要原因。
曾幾何時,歐洲是人類最強大的工業產地,如今,在中美兩國均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服役的情況下,歐洲卻連研製五代機的計劃都沒有,真是令人不勝唏噓,事實上,這也正說明,中國堅持走的現代化工業道路,讓我國在航天領域,有一席之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