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各國都在提高航空力量,最重要的一點是國際上有規定,太空領域的歸屬權,完全取決於哪個國家率先佔領。因此美國野心勃勃,引起各國的危機感。但需要指出的是,具備徵服太空的野心,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就比如歐洲的織女星在發射時就出現了意外事故。據法新社報導,織女星運載火箭在發射8分鐘的時候就偏離軌道,攜帶的兩顆衛星一同丟失,隨之歐洲火箭計劃也宣告了失敗。
據報導,織女星火箭原本是計劃要將西班牙首顆衛星送入軌道,搭載的兩顆衛星是西班牙和法國共同研製,用於觀測氣候引發的自然災害的,打造衛星過程中共耗資24.5億元,也就是說該事故,令24.5億一下子打了水漂。負責火箭發射的阿利亞納太空公司表示,火箭是從晚間11點起飛,隨後8分鐘就偏離軌道,該公司負責人隨後就在直播中提到,任務失敗了。但具體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火箭發射失敗的,該公司並沒有說清楚,只是強調後期會努力找出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織女星運載火箭首次任務失敗了,在去年7月份,發射阿聯軍用遙感衛星時,也出現了事故導致失敗。對於任務再次失敗,專家分析失敗原因很有可能是人為操作不當的因素,也可以反映出這些年歐洲在航空技術領域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更多的是停留在了過去的優勢中。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的連續失敗,說明在首次失敗後,依然沒有對織女星進行整改和升級,才會引發第二次的失敗,會給航空事業的名譽造成損害。
當下全球範圍內,在航空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當屬中美俄三個國家,美國和俄羅斯的航空事業早在美蘇冷戰時期就開始發展了,這麼算來中國比兩國發展起步晚了幾十年的時間,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中國航空取得的偉大成就。這回嫦娥五號取得成功後,還順利帶回了月壤,美國方面還發出了合作邀請,希望中國能夠與他們分享部分月壤。中國方面回應是,很願意和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分享取得的數據和成果,但可惜的是,美國在去年出臺了政策,禁止美國航空局和中國達成合作意向,因此中美是否可以取得合作,還要看美國自己。
不得不說,美國這麼做無疑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是想限制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但沒有想到卻把自己的路給堵死了。而另一邊,美國和歐洲的關係近期也鬧得不可開交,原因是美國煽動歐洲國家禁止對華供應半導體產品後,令歐洲經濟出現大幅度暴跌。而這時候美國卻私下給本土科技產業豁免,讓他們重新回歸中國市場中,因此歐洲方面認為美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想利用抵制中國的機會,將歐洲半導體從中國市場剔除,好讓自己企業代替。
歐洲現如今是半導體產業受損,航空領域發展也不順利,在今年特殊的大環境下,本來各行業的發展就寸步難行,這回更是雪上加霜。織女星運載火箭經歷了先後兩次的失敗後,相信必須停止工作進行整修了,否則將來還是會出現同樣的事故。另外,歐洲的航空技術也有待加強,不能再停留在過去的輝煌回憶中,否則與國際會拉開更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