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告別人世,他只是回歸了星空

2020-12-03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視頻截圖

撰文:ANDREA STONE

當地時間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告別人世。這位英國理論物理學家發現了引力和量子理論之間的關聯,並宣稱黑洞不是黑的。

霍金的子女在聲明中說:「他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卓越的人,在未來的很多年裡,他的工作和成就將會繼續影響我們。他的勇氣、堅持,他的傑出和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不能為你所愛的人提供一個家,宇宙便沒有什麼意義。』」

1963年,霍金被診斷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早早地被醫生下了死亡判決書。

英國天體物理學家Martin Rees說:「很少有人能加深我們對引力、空間和時間的認識。」在霍金70歲生日時,Rees回想起,年輕時的霍金站立不穩,說話困難。那時候,所有人都覺得他活不到取得博士學位的那一天。

儘管身患盧伽雷氏症,霍金不僅頑強地活了下去,還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霍金最著名的科學成就在於,他指出宇宙始於奇點,即一個密度無限大的時空點。霍金在數學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的基礎上進行了理論研究,他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空間和時間始於宇宙大爆炸,終於黑洞,而宇宙的起源完全由科學法則決定」。

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最先提出有輻射從黑洞逃逸,黑洞不完全是黑的。霍金輻射理論讓他成為科學界的超級巨星。多年後,霍金表示,黑洞沒有「視界」,即無法逃逸出去的時空界面,人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宇宙中最神秘的物體之一。

早年生活

1942年1月8日,史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英格蘭牛津郡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這一天恰巧是伽利略去世300年。霍金的父親是一名熱帶疾病研究專家,他希望兒子投身醫學,但霍金的興趣並不在此。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霍金開始研究宇宙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好景不長,21歲的霍金被診斷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只能活兩年半。然而三年後,即1966年,霍金獲得了劍橋大學頒發的博士學位。這可能要歸功於Jane Wilde。1965年,二人結婚,有3個孩子,這是霍金活下去的動力。

但長期照料丈夫的壓力導致他們在25年分道揚鑣,很快,霍金迎娶了照顧他的護士Elaine Mason,但這段婚姻也破裂了。

名人生活

1988年,霍金出版了《時間簡史》,成為家喻戶曉的世界名人。這本書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術語,解釋了複雜的數學運算和各種概念,堪稱外行人的宇宙指南,總銷量超過1000萬本。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史匹柏製作了電影版《時間簡史》,霍金也在一些電影、電視劇中露面,其中包括6集紀錄片《史蒂芬·霍金的宇宙》。他還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出演了自己的全息圖,在《辛普森一家》中扮演了一個卡通角色。

霍金在32時就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而他的名人效應並非完全來自工作上的成就。美國大學傳播學教授Declan Fahy說:「外貌使霍金成了純粹智力的象徵,這個形象被記者反覆運用,深入全世界人的腦海。」

這也讓霍金的許多物理學同行感到沮喪,他們認為把霍金和愛因斯坦放在一起比較,是「誇大其詞」。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天文學家Virginia Trimble說,霍金是「克服巨大困難的象徵,我們不得不佩服。但我認為,不應該因為這項工作而對他頂禮膜拜」。

霍金本人也承認,他「符合了人們對於身殘志堅的天才的想像」,雖然他從未讓輪椅拖累自己的腳步。他經常在護理人員的陪伴下,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在劍橋大學,他擁有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牛頓曾擔任此教席),也是理論宇宙學中心的研究主任。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霍金因為肺炎,做了氣管切開術,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交流變得愈發困難。他只能依靠右臉頰肌肉控制一臺語音合成器,與人交流,每分鐘只能說出一個單詞。由於擔心霍金的才華很快被「禁錮」在身體裡,人們在努力尋找方法幫助他表達。

去世前,霍金在網站上寫下了對語音合成器的看法:「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雖然它給我帶來了一種混合了斯堪地那維亞人、美國人和蘇格蘭人的口音。」(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史蒂芬?霍金傳》迎接霍金訪華
    《史蒂芬霍金傳》迎接霍金訪華 2002年8月21日03:30  中國青年報   近日,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來到中國,並先後在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發表專題演講,與此同時,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最新版的
  • 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 霍金去世!成名書籍:時間簡史
    根據英國的天空新聞等多家新聞媒體報導,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歲!說道史蒂芬.霍金,讓人廣為人知的就是他的成名書籍:時間簡史,一本關於宇宙本性的前沿知識,對宇宙的起源,時間的變化等等,即便作為一個物力小白,天文小白,對裡面的很多具體的內容都看不懂,但也極大的開闊了我的眼界。說真的,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這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 史蒂芬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首先,由於諾貝爾獎沒有在死後被授予,現在霍金「應該得到」的問題只是一個純粹的推測。史蒂芬霍金一生中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嗎?我現在要說一些可能引起其他人的憤怒,但總的來說,是媒體創造了史蒂芬霍金的形象。而這個媒體塑造的史蒂芬霍金是比真實的史蒂芬霍金看起來更偉大的學者。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史蒂芬·威廉·霍金
    他坐在輪椅上半生,肌肉萎縮使他的身體蜷縮在一起,但他卻活成了人類歷史的巨人。「物理學家」、「數學家」、「宇宙學家」、他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科學家,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威廉·霍金。
  • 物理學家是不是看不起史蒂芬·霍金?
    霍金的《時間簡史》是令人感慨頗深的,但只有關於自旋1/2的奇異旋轉對稱性的一點讓許多物理學家大吃一驚,但是對大多數物理學家來說,霍金只是20世紀70年代理論宇宙學的「大人物」之一。這本身並不是一種批評,霍金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家,沒有人認為他不是,他也可以稱得上是20世紀理論物理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有很多,相對於公眾認為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看法,我認為這與物理學家的看法不符。
  • 史蒂芬霍金的骨灰埋葬在牛頓和達爾文之間
    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史蒂芬霍金於3月逝世, 他的骨灰埋葬在倫敦西敏寺的兩位傳奇科學家的安息處。星期五, 他的骨灰被放置在艾薩克牛頓和查爾斯·達爾文墓之間。霍金死於 76 , 這是他幾十年來所生活的一種漸進性神經變性疾病。演員本篤 Cumberbatch, 誰扮演霍金在 BBC 戲劇, 提供了閱讀服務, 這是出席了超過1000人。太空人蒂姆峰也提供了閱讀。
  • 史蒂芬霍金最佳流行文化時刻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為流行科學這個術語賦予了新的意義,他通過製作各種電視節目,電影和音樂,為流行文化領域贏得了應有的地位。就像他製作量子物理學和黑洞力學這樣的複雜題材一樣,超過1000萬讀者購買了他的1988年版本的「時間簡史」,他的大屏幕和小屏幕只是通過腳踏實地而成功。 。
  • 仰望星空:霍金和他的先行者
    2018年3月,英國物理學家霍金辭世,舉世悲悼、惋惜的同時,「時空節點」一詞開始流行。在霍金出生和去世的時間節點中,兩個偉大的名字赫然在目: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去世;300年後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139年後即2018年3月14日霍金仙逝。
  • 傳奇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安靜"的人擁有最卓越的頭腦  時光網訊 據多家外媒報導,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他的家人於英國當地時間3月14日早晨確認了這一消息。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代表作《時間簡史》暢銷全球。霍金做出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 史蒂芬霍金留給世界的最後一份禮物
    上周六,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私人葬禮在劍橋大聖瑪麗教堂舉行舉行。其家人及親朋好友同事等500人應邀出席了儀式,葬禮不對外界開放。教堂外圍,數千人一道見證並共同追思。曾經在電影《萬物理論》中扮演霍金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在葬禮上朗讀聖經經文,以「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收割也有時」悼念霍金。他的悼詞感動了在場的很多人。
  • 瘋子還是天才,褒貶不一的物理學家——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ALS患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霍金強調,「蟲洞」就在我們四周,只是小到肉眼無法看見,它們存在於空間與時間的裂縫中。他指出,宇宙萬物非平坦或固體狀,貼近觀察會發現一切物體均會出現小孔或皺紋,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則,而且適用於時間。時間也有細微的裂縫、皺紋及空隙,比分子、原子還細小的空間則被命名為「量子泡沫」,「蟲洞」就存在於其中。
  • 「沒有上帝,」史蒂芬霍金在最後一本書中說
    沒有上帝 - 這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結論,他的最後一本書於周二出版。這本書由他的家人去世後完成,為霍金在地球時期所獲得的問題提供了答案。霍金被認為是他這一代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在3月份去世,享年76歲。「沒有上帝。沒有人指導宇宙,」他在「大問題的簡要回答」中寫道。「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相信像我這樣的殘疾人生活在上帝所詛咒之下,」他補充道。
  • 史蒂芬霍金:「沒有黑洞」
    大多數物理學家都滔滔不絕地寫了一篇聲稱「沒有黑洞」的論文 - 至少不是我們通常想像的那種 - 可能會被解僱為曲柄。但是,當重新定義這些宇宙運動員的呼籲來自史蒂芬霍金時,值得注意。在網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這位位於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以及現代黑洞理論的創造者之一,摒棄了事件視界的概念,即無形邊界被認為是每個黑洞的籠罩,沒有任何東西,甚至光線都無法逃脫。
  • 霍金76年傳奇人生謝幕!把他的勵志故事講給孩子聽!
    導讀   據英國媒體報導,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他的勵志人生,建議老師、家長們講給孩子聽!
  • 霍金76年傳奇人生謝幕!把他的勵志故事講給孩子聽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著有《時間簡史》等書。   今天,觀教君給大家梳理他的學術理論和人生勵志故事,建議老師、家長們講給孩子聽!
  • 雖然霍金離開了我們,但卻留下這個兩部電影給後人,傳奇仍將繼續
    而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出生的哪一天正好也是伽利略逝世300年,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他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霍金簡介、經典語錄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利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學,當代最主要的狹義絕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巨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他走後,從此世間少了一個能看見宇宙的人。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獨特取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 牛津大學緬懷史蒂芬·霍金教授
    3月14日牛津大學緬懷史蒂芬·霍金教授(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他是最知名的牛津學子之一,享年76歲。這位舉世聞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於1959至1962年間,在牛津大學的大學書院(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完成了他的本科學位,並以一等榮譽畢業。
  • 霍金葬禮於今晚舉行,與牛頓、達爾文為鄰,多位影人主演傳奇人生
    已故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葬禮,將於今晚2018年3月31日21時,在聖瑪麗教堂舉行安葬儀式。其骨灰將於今年感恩節的紀念活動中,安放至威斯敏斯特教堂,霍金享年76歲。威斯敏斯特教堂教長約翰·霍爾說:「史蒂芬·霍金教授的骨灰將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靠近傑出科學界同仁的墓葬,這再合適不過了。」霍金也將與牛頓、達爾文作伴為鄰。霍金的一生非常傳奇,他的傳奇人生被多個劇組拍成多部影視劇及紀錄片。
  • 76歲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霍金對人類的貢獻以及他的生命意義論
    綜合自鳳凰資訊、羅輯思維、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等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全球科學界最耀眼的巨星、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史蒂芬-霍金於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