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的位置圖、國旗和國徽:
二、基本概況: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俄語名: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Къарачай-Черк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諾蓋語:Карачаево-Черкесский Республика,是俄羅斯一個物產資源豐富的北高加索多民族自治共和國,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南端,北高加索聯邦管區西南部,首府:切爾克斯克市,共和國所轄區域面積為1.41萬平方公裡,約佔俄羅斯國土面積的0.08%,約為我國北京市(約1.64萬k㎡)面積的85.98%。截至2018年人口約為46.6305萬,除約1/3的俄羅斯人以外,其它主要少數民族有:卡拉恰伊、切爾克斯、阿巴扎和諾蓋。1922年2月13日成立,通用俄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卡巴爾達語、阿巴扎語和諾蓋語,主要信奉東正教和遜尼派伊斯蘭教。
三、區域、地形與水系:
1.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在地理位置上,其西部與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接壤,北部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交界,東部與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毗鄰,南部隔大高加索山脈與喬治亞接壤。共和國南北最長140公裡,東西最寬寬170公裡。
2.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地處東歐平原的南端,與大高加索山脈的交界處,大高加索山脈的北麓山區坡地上,其最高點是位於南端的棟巴伊-烏爾根山,海拔4046米。
3.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是庫班河水系河流的發源地,且都以南北走向的方式從大高加索山脈發源,然後北上貫穿共和國後出境,其河流向由西到東分別有:大拉巴河,屬庫班河左岸支流,長214公裡;烏魯普河,屬庫班河左岸支流,長231公裡;大澤連丘克河,屬庫班河左岸支流,長158公裡;以上三條河的幹流-庫班河,全長870公裡。
四、氣候與資源: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地處北溫帶,因緊靠大高加索山脈,所以共和國全境處於高山氣候中;隨之而來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其中煤、鉛、鋅、銅、片紅鉛、石灰石、花崗石和大理石等資源儲量比較可觀。
五、主要少數民族:
1.卡拉恰伊人,北高加索地區原住少數民族之一,是古代欽察人和白人的混血人種,突厥民族之一,講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該語言屬突厥語系-欽察語支,分卡拉恰伊方言和巴爾卡爾方言,原來並無文字,從1936年開始創製了以西裡爾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系統。另外,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從奧塞梯語、卡巴爾達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中借鑑了許多的詞語。
2.切爾克斯人,北高加索地區原住少數民族之一,是古代阿迪格部落其中一個分支的後裔,白人和古代可薩人等突厥民族的混血人種,講卡巴爾達語,該語言屬高加索諸語言-西北高加索語系-切爾克斯語組,有47-48個輔音,擦音多達22-23個。
3.阿巴扎人,北高加索地區原住少數民族之一,古代分布在黑海東岸的阿布哈茲部落分支的後裔,講阿巴扎語,該語言屬高加索諸語言-西北高加索語系-阿巴茲其語組,分阿什科勒瓦方言和塔潘達方言;1938年起,共和國境內的阿巴扎語使用者開始用西裡爾字母來拼寫該語言。
4.諾蓋人,又稱高加索蒙古人,已經完全突厥化,金帳汗國分裂後其中一支族民的後裔,講諾蓋語,屬突厥語系-欽察語支,分北方諾蓋語、中心諾蓋語和西方諾蓋語三種方言;其中西方諾蓋語比前兩者有著明顯的差異,在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庫班河流域使用的就是西方諾蓋語。
六、行政區劃: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現轄10個區、2個共和國直屬市、2個區屬市、11個城鎮和59個行政農莊。建城時間最早共和國直屬市為首府切爾克斯克市,始建於1804年;另一個共和國直屬市卡拉恰耶夫斯克市,建於1929年。
七、共和國首府-切爾克斯克:
切爾克斯克,俄語名:Черкесск,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首府,共和國直屬市之一。位於共和國北部庫班河上遊右岸河畔,是共和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市區西北方向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1319公裡,全市所轄區域面積約為69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人口約為12.2395萬,始建於1804年,起初作為要塞使用。現市內主要以生產低壓電器、冷藏設備、合成橡膠和水泥的工業為主,文化方面建有歷史、語言、文學研究所和地誌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