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徐強:「徐強精度」帶領中國齒輪走向世界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徐強:用實際行動詮釋工匠精神。視頻剪輯:楊茜

徐強在檢測機器設備。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小時候喜歡『搞破壞』,家裡鬧鐘、手錶和很多玩具很多都被我拆過,可是有些拆完後又裝不回去,每次都免不了家長的一頓打。」 

  誰也沒想到,多年以後,當年的「破壞王」,會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製造王」,並創造出令人震驚的「徐強精度」! 

  他是一名工匠,從事齒輪加工23年;他是齒輪王,致力於追求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藝加工;他是瀋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鼓集團」)齒輪壓縮機公司副總經理,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壯大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精兵巧匠。他的名字叫徐強。 

  初出茅廬 用實力擊碎質疑 

  「我就是從這個車間走出來的。這就是我工作的生產車間。」徐強指著標有「東北齒輪加工中心的車間自豪地說。 

徐強在操作機器設備。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與其他車間「轟轟隆隆」的嘈雜相比,這間齒輪加工車間像個「文靜的姑娘,只有綜合水平較高的技術工人才能夠操作這裡的高精尖加工設備,這個地方見證了徐強一路走來的成長曆程。 

  1990年,徐強成功考取瀋陽鼓風機集團技校的數控大專班,成為沈鼓集團培養的首批數控大專人才。 

  1993畢業後,徐強被分配到沈鼓集團,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這些精密、稀有的大型設備,他被深深地震撼,並斷定這是一個可以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優秀的複合型技術工人,還傲氣地對曾是沈鼓集團技術權威的父親說:「爸,現在人們都叫我是徐義錚的兒子,用不了多久,人們就會說您是我徐強的爸爸。」 

  徐強真的做到了。學徒期內,徐強如饑似渴地跟隨師傅學習瑞士馬格HSS-90S磨齒機的操作,在師傅的傾心傳授下,僅半年,他就達到了出徒水平,而當時規定的出徒期為一年。 

  徐強的優異表現很快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公司決定讓他獨立操作瑞士馬格SD-32X磨齒機。這在部門裡引起一陣轟動,有羨慕聲,敬佩聲,同時也有質疑聲:「不到半年就出徒了,操作這麼複雜、精密的設備,他行嗎?」 

  擊碎質疑的最利武器是實力。徐強一個人獨挑大梁,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給質疑者以強有力的無聲反擊。 

  然而,沒過多久,他就跌了一個大跟頭。在加工一件外協小齒輪時,因無意中將進給倍率旋鈕多擰了一圈,導致速度成倍地增加。 

  「活幹廢了!當工人,幹活出廢品是既丟手藝,又丟人的事情。」徐強特別懊惱,並暗暗發誓,同類事情絕不能發生第二次。從那以後,徐強更加嚴苛地要求自己,抓緊一切求教機會虛心學習,從早晨研究到天黑,有時甚至連忘記吃午飯都渾然不知。 

  在堅持設備操作技能學習的同時,徐強還不斷學習相關機械理論知識和外語。「家裡十幾平米的臥室,專業技術、應用工具和管理方面的書觸手可及。」 

  努力終會有所收穫,如今的徐強已成為業內著名的技術能手,創下大型齒輪加工四級精度的全國之最,並先後榮獲「全國傑出青年崗位能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還先後當選為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不卑不亢 用技術捍衛國人尊嚴 

  20013月,徐強到德國某公司驗收本公司定購的一臺價值1280多萬元的高精度磨齒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磨齒機。 

徐強(右)向徒弟傳授經驗。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作為公司驗收團中唯一的工人,徐強深知自己將是這臺設備的操作者,也深知如果不把設備原理和操作方法搞清楚,回去後沒法開展工作。 

  徐強必須將心中的疑問全都搞清楚,然而在這個推崇「顧客就是上帝」的國度,他感受到的卻是他們的傲慢,「也許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技術人員根本沒有能力檢驗他們的產品」,這使徐強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 

  但是,他是一個迎難而上的人,為了能儘快掌握設備的原理和操作,徐強對著滿是英文字母的說明書一字一句地翻譯成中文,「翻譯的過程太痛苦了,很多單詞都是熟詞僻義,特別讓人抓狂。」徐強說,在操作機器之前吃透說明書是他的一個習慣。 

  「為什麼不校驗全行程,多測幾個點?」在驗收這臺工具機一個坐標軸的精度時,德方只在全部行程中檢測了很短的一段就認為誤差在允許範圍之內,徐強對此提出質疑。 

  「沒有那麼長的測棒。」對方輕描淡寫道。 

  這麼精密、貴重的設備必須得確保萬無一失,徐強立刻提出,可以通過調整工具機的迴轉角度來增加檢驗長度。德方確定這個方案可行。然而,檢測結果顯示,誤差超標!這位操作者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不到十分鐘,德方技術專家便趕到現場,分析查找原因。 

  「如果設備不達到要求,我們將不會驗收;如果因設備質量問題影響加工精度,損失必須由德方承擔。」徐強立場鮮明地表明態度,狠狠打擊了德方的傲慢態度。 

  同年8月份,德方來沈鼓集團安裝、調試設備。在驗收試件的程序編制過程中,他們直接將15o48的齒輪螺旋角輸入成15.48,徐強對此產生疑問,可對方卻不耐煩地答道說:「我們從來都是這麼輸入」。 

  在加工中徐強發現,砂輪在齒寬方向僅磨削齒面一端,經驗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然而,德方卻在打哈哈:「這是一個奇特的齒輪」。 

  「科學面前人人平等,難道老外就不會犯錯誤?我要用我的技術捍衛中國人的尊嚴!」對方的敷衍激怒了徐強,他嚴肅要求對方立即與總公司聯繫,確認這樣輸入是否正確。 

  經過長時間的電話聯絡,老外滿臉歉意地對他說:「徐,剛才是我輸錯了數據,感謝你給我指出這錯誤,不然麻煩可就大了。」錯誤糾正了,齒輪保住了,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約10餘萬元。 

  徐強精度 用專注創造奇蹟 

  「創新無處不在,每一次效率的提升,每一次精度的提高,一點一滴的成本降低,都是創新。」徐強說。 

徐強介紹車間生產情況。中國青年網記者張群 攝

  2004年,客戶要求生產一個精度為5級的大型齒輪,齒輪加工有12個精度等級,1級最高。齒面寬模數小的大型齒輪要達到5級精度,難度相當大。「稍有疏忽,編錯一個程序,摁錯一個按鈕,都會導致齒輪報廢,不僅會損失幾十萬元,更會損害企業信譽,辜負用戶的信任。」加工過程中,徐強時刻提醒自己要細心、要專注。 

  可喜的是,嚴謹專注的工作態度使徐強加工的齒輪精度達到了4級!這不僅滿足了客戶要求,更創下了全國大型齒輪加工精度之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在當時是一個奇蹟。 

  就連德國專家也忍不住驚嘆:「雖然我們的設備設計上可以達到這個精度,但真正能在操作中實現這個精度的人實在太少,徐的技術令我感到吃驚!」 

  自此,同行將徐強創造出的高精度紀錄稱為「徐強精度」。這個精度,每年能為企業創造4000多萬元的價值。 

  「徐強精度」是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毫無疑問,它是一次精彩的創新,徐強通過不斷創新挑戰前人未達到的高度,讓世界為當代中國工人喝彩。 

  有一次,公司派徐強到大連某企業操作新購進的ZP08工具機,熟悉不到一個小時,他便能熟練使用,並在極短的時間,出色地完成了加工任務。這一幕,被正在對該企業進行操作培訓的德國操作技人員看到,便私下邀請他做售後技術指導,待遇與他們相同,年薪幾十萬。 

  「徐,我們看中了『徐強精度』。」那人很誠懇。 

  「『徐強精度』不是我個人的,我沒有權利出賣它。」徐強沒有絲毫猶豫地告訴他,「徐強精度」屬於沈鼓集團,屬於中國企業。因為他明白,國家、企業培養出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是多麼不容易,而他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給予他幫助的工友、師長,培育他的車間和企業,是黨和國家培養了他。 

  「『沈鼓』是我的家,我從未想過要離開她。」徐強常常鞭策自己「人生要常懷感激之情,常葆進取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在他看來,只有在沈鼓集團,他的人生價值才能真正得到升華。 

  沈鼓集團把徐強培養成一名「大國工匠」,他也不負眾望地創造出「徐強精度」為企業爭光,並將「徐強精度」無私傳授更多青年產業工人,為振興瀋陽老工業基地貢獻力量,帶領中國齒輪走出中國,衝向世界。 

  「師傅對待工作特別嚴謹認真,對我們要求也非常嚴格,但是生活中卻對我們十分關心。」餘寶華是徐強的徒弟之一,從2002年進廠來就一直師從徐強,在他心目中,徐強一直是他的榜樣。 

  嚴師出高徒,徐強帶出的5個徒弟都已經成為企業的生產骨幹,分別榮獲「優秀團員」和「生產服務明星」、「公司青年崗位能手」等光榮稱號。「一花獨放不是春,我期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只有湧現出更多具備高技能高素養的人才,企業才更有競爭力。」徐強希望年輕工匠能超越自己,讓裝備製造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二十三年來,徐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實事,一心一意做好事,殫精竭慮解難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什麼是大國工匠、什麼是工匠精神,並激勵著一大批青年產業工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強到中國衛通檢查指導工作暨...
    要聞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強到中國衛通檢查指導工作 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020.12.02會議現場12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強一行到中國衛通檢查指導工作,對公司後續經營發展工作進行具體指導,並結合工作實際和自身學習體會深入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徐強任陝西省統計局局長 原任張曉光已任省發改委黨組書記(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西安9月3日綜合報導 據陝西省統計局官網消息,9月2日,省統計局召開全局幹部大會,宣布省委決定,徐強同志任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據中國經濟網地方黨政領導人物庫資料顯示,徐強,1962年2月出生,此前擔任陝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原任陝西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張曉光近日已任陝西省發改委黨組書記。
  • 大國工匠洪家光,帶領團隊打破西方壟斷,婉拒高薪留在中國
    其實也就是中國能夠取得目前如此輝煌的成就,自然也是離不開這些人們在背後默默的進行助推,才能讓中國在世界上立於現在的水平和地位。其實就像是人們常常用來形容的大國工匠,是齒輪中小小的一個環節,但地位確實重要至極,而洪家光,也是取得了國家所頒發給他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齒輪大國」如何走向「齒輪強國」
    本報訊  11月4日,記者從中山邁雷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獲悉,經過組委會的遴選,最終確定「2020年CGMA全國小模數齒輪技術研討會」將於11月28-12月1日在中山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齒輪與電驅動分會主辦,由中山邁雷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承辦,將匯集來自國際、國內各大高校、齒輪傳動製造等多達二十多個「產業鏈集群」上的國內知名企業及行業精英。研討會以「變局下的挑戰與機遇」主題,將圍繞小模數齒輪行業的發展態勢與機遇;小模數齒輪行業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創新與發展;智能裝備中的精密傳動技術等話題展開。
  • 徐強/鄒如強Chem. Rev.:MOFs如何構建單位點催化劑?
    有鑑於此,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京都大學徐強教授與北京大學鄒如強等人綜述了近年來MOF基單金屬位點催化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其在熱催化、電催化和光催化等方面的結構和應用。
  • 王立鼎的齒輪人生
    在精密齒輪工藝和測試技術方面,近年研製成功1級精度基準標準齒輪,居國際領先地位,其科研成果推廣到若干單位。1990年,他組織百名科技人員設計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光碟伺服槽及預製格式刻劃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2年,他組建中國第一個微機械工程研究室,是中國微納米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他主持的科研項目先後獲得科技獎勵20次,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
  • 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齒輪加工部車拉線工程師徐玉成
    生活中,他勤勉奮進,渾身充滿正能量;工作中,他帶領班組攻堅克難,精益求精。在他身上,有著「創新」「實幹」「技術擔當」這些勞動者最美的符號。他,就是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齒輪加工部車拉線班組長徐玉成。
  • 珠江鋼琴集團高級調律師陳德然獲中國輕工「大國工匠」稱號
    近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名單出爐,珠江鋼琴集團高級調律師陳德然過五關斬六將,成為中國樂器行業唯一上榜「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陳德然從事鋼琴製作27年的陳德然,曾榮獲「中國樂器行業工匠」、「南粵工匠」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 用「小齒輪」轉動「大時代」
    4億個芝麻般大小的微小精密齒輪,不良率控制在0.5‰以下,齒形精度可達微米級……這樣的量產精細齒輪產自深圳寶安區燕羅街道的一家企業——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而「寶安大工匠」陸志強就是負責精細齒輪生產技術支撐的工程部團隊負責人。
  • 大連理工大學自主研製出1級精度標準齒輪
    該項技術具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國內外1級精度齒輪製造工藝與測量方法的空白。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機械工業聯合會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分別組織國內權威專家對王立鼎院士團隊研究的「1級精度基準標準齒輪測量技術與儀器」和 「1級精度基準級標準齒輪加工設備精化與工藝技術」項目進行成果鑑定。
  • 對話美的工匠:何為中國式「工匠精神」
    3月31日,美的集團在廣東順德召開「大國工匠,美的故事」活動,美的傑出工匠代表集體亮相,講述他們昔日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張文魁、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孫愛群、美的集團副總裁王金亮等也道出了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共同為實現製造強國的中國夢出謀劃策。
  • 把「中國精度」刻在每一個戰位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朱文標、劉金河「北鬥第三步,當驚世界殊。」日前,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全球組網,意味著北鬥導航實現「國內、區域、全世界」的「三級跳」,有能力在更大範圍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務。
  •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名單揭曉,武漢3人上榜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19日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公布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名單。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共有100名,其中10名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獎人選。分別為:陳斐(武漢理工大學)、金濤勇(武漢大學)、徐強(華中農業大學)。
  • 堅守創新使命 鑄就「大國重器」——記全國勞動模範,沈鼓集團黨委...
    他深知創新是立企之本,是有著68年歷史的老牌國企永葆青春的核心支撐,是沈鼓不斷研製出「大國重器」的第一動力。志在牢牢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戴繼雙帶領沈鼓,全力推動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濃鬱的創新氛圍,打造出沈鼓創新不凡手筆:西氣東輸長輸管線壓縮機、千兆瓦級核電站核主泵等一批「大國重器」相繼問世,累計為國家重點工程提供各類國產化大型產品近萬臺(套),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家能源戰略有效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多項國產化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沈鼓集團成為全球唯一擁有能源化工全領域核心裝備研發製造能力的企業。
  • 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級精度基準齒輪研製成功
    日前,由大連理工大學承擔的「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課題「高精度標準齒輪及齒輪刀具製造技術」通過了課題驗收。    在學術帶頭人王立鼎院士的帶領下,課題組攻克了超精密標準齒輪磨床設計、超精密齒輪加工工藝、基準級標準齒輪測試等關鍵技術,完成了標準齒輪磨齒工具機的精化改造,實現了超精密標準齒輪加工精度的全面提升。經德國技術物理研究院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測試,利用該技術加工的模數2和模數4標準齒輪達到ISO 1級精度,模數6標準齒輪達到2級精度。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劉爭平:凍土凍不掉他對...
    編者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人的成長需要工匠精神,企業發展也離不開工匠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少不了工匠精神。
  • 王立鼎院士團隊自主研製出1級精度標準齒輪—新聞—科學網
    該項技術具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國內外1級精度齒輪製造工藝與測量方法的空白。 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機械工業聯合會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分別組織國內權威專家對王立鼎院士團隊研究的「1級精度基準標準齒輪測量技術與儀器」和 「1級精度基準級標準齒輪加工設備精化與工藝技術」項目進行成果鑑定。
  • 「齒輪」轉動中國高鐵
    ,從無到有,再到今天的「世界速度」,儼然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金名片」,它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呼嘯而來,改變著中國,同時也震撼著世界。   然而,中國高端裝備崛起的背後,也面臨著核心關鍵部件落後的掣肘。齒輪傳動系統是高鐵能量轉換與傳遞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鐵列車運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高鐵列車跑出「世界速度」的關鍵所在。   有這樣一支項目團隊,通過自主技術創新,為高鐵跑出「世界速度」真正保駕護航——他們就是由王文虎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的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國工匠精神!中國小夥洪家光不忘初心,成為「大國工匠」
    如果要說在中國那些職業十分的高大上,那麼我們肯定會有不同答案,有的人說是軍人,有的人說是醫生,也有的人說是教師。其實這些都是高尚的,令人欽佩的職業。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也是一種十分令人敬佩的職業,那就是航空飛機零件技師。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一位這樣的有名的技師——洪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