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是個寫作風格犀利,又思路清奇的人,他的很多金句都廣為流傳。
像「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等等。#戀愛#
而有一句讓我印象:「喜歡一個人,就是在一起很開心;愛一個人,就是即使不開心,也要在一起。」
深有共鳴,相比喜歡,愛的程度更深,更加高階,有的喜歡可以轉化成愛,有的喜歡不一定。
我覺得,喜歡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愛則是一段海誓山盟的歷程。
一、喜歡,就是莫名其妙的小鹿亂撞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神奇的,冥冥中仿佛註定你會遇到誰,開始一段神奇之旅。
神奇的是,冬天的雪花、天上的星星和戀人的眼睛。
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講的就是關於緣分的故事。
因為打錯電話,葵認識了男主郵差,在那個網際網路不太普及的年代,兩人聊著聊著竟然聊起了火花,覺得相見恨晚,很自然地開始約會。
煲個電話粥可以煲上幾個小時不嫌累,可是真正約會卻小心謹慎、拘束得很,像極了很多剛戀愛的小年輕。
可是沒關係,約會的不順利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他們繼續電話戀愛的模式,雖然兩人只相距二十分鐘的路程,仍然喜歡這種微醺的有距離感的熱戀感。
荷爾蒙湧動的是戀愛的氣息,是鮮衣怒馬的熾熱,也是一見鍾情的芬芳。
喜歡一個人,有時僅僅需要一個眼神,一個聲音,或者一個微笑。
二、愛,就是值得我們守候的淨土
你有沒發現一個現象,老一輩包辦婚姻的模式雖然比自由戀愛多約束,感情卻顯得更好些,這就是愛的魅力。
心理學家陳海賢在《幸福課》這本書中過自己小姨和小姨丈的婚姻故事。
小姨年輕時那個美貌動人、伶牙俐齒是當地數一數二,而小姨丈平平無奇,憨厚中帶著點木訥。要不是看家裡人的反覆堅持和強硬態度,小姨看都不看不上小姨丈。
神奇的是,經過時間的洗鍊,兩人婚後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好,成為模範夫妻,一過就是幾十年。
小姨不見得有多喜歡小姨丈,卻願意多些付出,共同經營好婚姻生活,她慢慢發現自己丈夫的優點,慢慢認可他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到了不可分割、不願分離的地步。
人們常說:始於顏值,敬於才華,久於善良,終於人品。一段感情能走多遠,關鍵還是愛,還是褪去荷爾蒙的激情後剩下的親密和承諾。
愛不一定像一見鍾情那麼轟轟烈烈,卻比喜歡要持久,用細水流長滌蕩所有褶皺,像一把熨鬥撫平內心的傷痕,也磨平彼此的分歧。
三、情深不壽,但人間值得
韓寒闡釋喜歡和愛的區別一針見血,無獨有偶,另一位我很喜歡的作家馮唐提出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認為人在某種程度上,是被激素控制的,而且被控制的很厲害。
愛情就可以根據激素的不同,分成3個階段。
第1階段:兩人初次見面,腎上腺激素水平最高;這時候的狀態是:「須做一生拼,盡君一日歡」。
第2階段:多巴胺起主要作用,兩人如膠似漆,但不可能再有那種隨時想撲到的衝動。「在一起就一切都對;不在一起就一切都不對」。
第3階段:內啡呔會佔領高地,兩人狀態是:「相見亦無事,別後常憶君」。愛得平和舒適卻熱度不減。
激素會變化,喜歡也會沉澱成愛,維持著兩人的感情,這便是馮唐和韓寒告訴我們的道理。
愛情如歌,初識是前奏、相處是主歌、熱戀是副歌、結局是尾奏,高潮迭起,悲喜自知,在生命中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重感情的人來說,感情不是生活的布景和佐料而已,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希望,錨定著生活的航向。
餘生不長,遇見喜歡不稀罕,遇見一個對你真心、始終如一的人才稀罕。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願人生中所有遇見都只如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