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號,韓寒發布了一條微博,由於疫情的影響,一些動物園經營困難,向社會開展了慈善認領。他自己在青島野生動物世界認養了兩隻河馬,取名憨憨與汗汗,由於特殊情況,不能合影,因此韓寒就把P圖出來自己和河馬的合影放在了微博上,還安慰河馬們,你們先馬住,以後再來看你們。真不愧是作家,這措辭,準確還略帶搞笑,厲害。#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隨後韓寒的粉絲問了許多問題,像「這個吃啥?吃的多嗎?」「啥家庭住得下河馬?」「帶回家,放浴缸嗎?」。而這些問題,可能我們也比較好奇。雖然我們普通人可能都在動物園裡看過河馬,知道河馬體型巨大,喜歡待在水裡,但是對於養河馬,和許多關於河馬的常識,你真的知道嗎?
河馬吃什麼?
河馬是雜食性淡水物種,河馬白天通常在水裡,啃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有時也會跑到田裡去吃農作物,而如果食物實在是短缺的時候,河馬也會吃肉。看來食物不僅讓讓人瘋狂,也會讓動物瘋狂,連憨厚的河馬也開始「大開殺戒」了。所以我們要保護也是保護動物的棲息地,才能不改變動物的本性,避免他們破壞農作物。
河馬為什麼必須經常待在水裡呢?
可能我們都覺得,河馬不是既可以在水裡,也可以上岸,那麼是不是它想在陸地上就在陸地上,想下水就下水呢?
其實,不是。河馬必須經常待在水裡,第一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決定的,河馬主要集中在非洲熱帶地區,溫度高,紫外線強,動物體內的水分容易流失。
第二是因為河馬的身體由一層厚厚的皮包裹的,幾乎沒有毛。當河馬暴露於空氣中時,其皮上的水分蒸發量要比其他哺乳動物多得多,河馬的皮上沒有汗腺,雖然有其他腺體,能夠分泌一種類似防曬乳的微紅色潮溼物質防曬,並能防止昆蟲叮咬。但長時間離開水以後,紅色液體就會幹涸,補充不夠,身體內的水分因此散失速度加快,造成脫水問題。所以河馬必須經常待在水裡,補充水分。
誤區:河馬經常待在水裡,想必是遊泳健將吧!
可能我們都覺得河馬經常待在水裡,想必它的遊泳技巧一定很好。而事實上,河馬雖然總是呆在水裡,但它不會遊泳,只能潛水。
河馬的四肢短小粗壯,加上四肢都是一樣長短,這就更增加了遊泳的難度,所以河馬不會遊泳。但是由於河馬的皮格外厚,而皮的裡面是一層脂肪,這使它可以毫不費力地從水中浮起,所以河馬在水裡,不是遊在水裡,而是浮在水裡。
那這河馬在水裡還不會遊泳,那它擅長什麼呢?
事實上,河馬是一個吉尼斯世界紀獎的得主。而它破的這項記錄也比較奇怪,陸地上擁有最大的嘴巴的動物。
在所有陸地動物中,最大的嘴巴屬於非洲的河馬,它的下巴可以張開近180度。 在一個成年雄性河馬中,平均間隙為1.2 m(4 ft)。
韓寒在微博分享了自己認養了河馬的喜悅外後,因為有網友在問,可以帶回家嗎?所以韓寒還特別突出強調的告訴網友,是認養不是領養,不能帶回家的。那你們知道認養與領養的區別嗎?
認養和領養的區別
認養就是給動物園交錢,用作認養動物的生活費,由動物園的專業飼養人員代為照顧,擁有認養了的動物的探視權,也就是韓寒說的以後再來看你們。領養就類似於領養流浪貓狗,是需要辦一定的手續,然後就可以帶回家的。
如果,你有機會,你會想認養什麼動物呢?老虎?獅子?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