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為提振全球航空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09-04 國際空港信息網

彭博社報導截圖

據彭博社報導,從空客飛機的使用情況來看,全球航空市場出現了暫時性的復甦,而這一復甦有賴於中國。同時,隨著航司為適應需求不足而進行調整,寬體飛機仍將面臨挑戰。

據空客8月24日發給運營商和維修公司的一份簡報顯示,在全球的10404架空客飛機中,近三分之二的飛機在過去五天至少執飛過一次航班。

目前,中國旅遊業出現反彈,而世界其他地區則陷入困境。儘管全球經濟的其他領域正在好轉,但航空業仍深陷低迷,難以擺脫。

空客簡報數據顯示,中國共擁有1895架空客飛機,空客發文前5天內有過飛行記錄的飛機1756架,佔比近93%。而如果不算上中國,空客全球飛機編隊中有40%以上停飛(不包括A220)。

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George Ferguson表示:「對空客和波音來說,在這個需求特別疲軟的時候向中國交付飛機非常重要。2021年的需求可能會改善,但現在看來,即使是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地區也會出現飛機停場現象。」

空客表示,現代化且更節油的飛機正在引領復甦,但在使用小型飛機(如空客A320系列的主力飛機)和寬體飛機之間存在著不平衡。

據空客簡報數據顯示,大約69%的A320系列飛機在執飛航班中,51%的大型飛機處於閒置狀態,A220的使用率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90%的機隊在過去五天內運營,A350在全球的使用率恢復到了75%以上。

空客和波音都降低了大型飛機的產量,在新冠肺炎疫苗成功研製之前,大型飛機或許很難在市場上找到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美媒:中國為全球航空業的暫時性復甦發揮著重大作用
    更好地發揮北京國際航空樞紐作用,提升國際航空客貨運輸效率,便利旅客國際出行往來,民航局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中國為提振航空業發揮大作用隨著國內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國內客運航班相對平穩有序運行。各大航司也相繼推出了各種花式「隨心飛」促銷模式,以重新振興旅客出行的信心與欲望。
  •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 疫情下跨國公司...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趙洪超):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4號在上海開幕,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圖爾克近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舉辦的進博會對世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中國為促進國際貿易、提振全球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下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更加有信心。
  •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業復甦 百名專家建言獻策
    戴錦超以親身經歷介紹了疫情對本澳航運旅遊業的影響,他站在澳門旅遊業界的角度指出:日前推出「樂遊澳門」消費提振效果暫不顯著,仍有待觀察,建議本澳考慮03沙士後復甦政策,通過補貼等手段,大力鼓勵本澳旅行業界參與提振計劃。航空方面,建議旅遊提振政策利好納入國內航司,鼓勵他們為澳門旅遊業帶來更多出行旅客。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2020-12-19 1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提振全球氣候治理雄心的中國擔當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峰會並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提出新倡議,宣布新舉措,作出新承諾,以大國擔當為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動力。  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更受關注,亟需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共同行動。
  • 中國民航「領跑」全球航空業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提振信心 領跑全球民航業是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服務支撐型產業。中國民航在全球民航業遭受疫情重創的形勢下率先觸底反彈,為國內經濟復甦與發展提振了信心,也向國際社會釋放出積極信號。《環球時報》此前援引了美國彭博社9月9日發布的一篇文章,標題為《世界十大航空公司股票,除了一個,其他均為中國企業》的該文寫道:至少與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同行們相比,中國航空運營商的處境相當不錯。擁有超過14億人口的該國民眾急於旅行,人民幣匯率上漲,石油價格越來越便宜。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在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視頻發表了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進一步明確了中國自主貢獻的指標,並提出三點倡議。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既著眼解決當下突出問題,協調各國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旨在引領未來, 為推動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 全球航空業在新冠疫情期間將失去40萬個工作崗位
    2020.07.24航空業蒙受的損失最大航空業每減少一個工作崗位,美國的酒店業就會減少7.5個工作崗位全文共524字,讀完約需2分鐘根據彭博新聞社計算,由於新冠疫情,航空業約有40萬名員工失去工作、待崗或被告知可能失業。
  • 綜合消息:重信守諾 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海外人士高度評價...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海外人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並提供新思路,彰顯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的決心,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宣布碳中和目標、提出大幅提升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等國家自主貢獻新舉措,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發揮了表率作用。
  • 彭博一英裡接力賽將引爆上海 即日起接受報名
    從2007年舉辦至今,倫敦站每年都招募到至少100支參賽隊伍;而後,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分別於2013年和2014年陸續接棒該項賽事,為當地企業帶來了一場別樣生動的體育盛事。這次來到中國上海,彭博一英裡接力賽照例將賽場放到了城市的金融心臟——陸家嘴金融中心。參賽隊伍的每位隊員需在黃浦江畔完成精心設計的長度為一英裡的比賽路線,然後將接力棒傳遞給隊友。
  • 全球43家航司破產倒閉 航空業與旅遊業未來怎麼辦
    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自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司申請破產或倒閉,範圍覆蓋全球各大洲。更多的航司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試圖通過節省開支,縮減經營來維持運營。日前,在文旅部主辦的中國-亞非旅遊航空論壇上,各路專家齊聚上海,為航空和旅遊業的未來出謀劃策。中國是目前全球航空、旅遊業恢復最快的國家。「中國經驗」在論壇上受到各國專家的廣泛關注。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根據國際航協的報告,歐洲地區2020年10月航空客運量同比降幅為77.6%,北美降幅是70.1%,表現最好的是亞太地區,同比降幅61.6%,為全球最低,意味著亞太地區的航空客運量恢復近四成。 亞太地區航空業的良好表現離不開中國的貢獻。據國際航協統計,去年10月,中國國內航空客運量已經全面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是全球恢復程度最好的國家之一。
  • ...對話丹佛斯中國區董事會主席:中國承諾提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信心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中歐綠色合作領域的一系列表態提振了全球信心,在歐洲引起廣泛關注。對此,熱點觀察評論員對話丹佛斯集團中國區董事會主席雷德文,以駐華歐企的視角加以評述。丹佛斯成立於1933,是一家總部設在丹麥的全球性跨國公司,被認為是電氣化、數位化和智能製造領域的全球領導企業之一,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高能效的解決方案。
  • 內幕故事: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下)
    編者按:新冠疫情的蔓延暴發,讓全球航空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這篇翻譯自《衛報》的長篇文章,原標題是Inside the airline industry's meltdown,作者Samanth Subramanian在文中進一步揭示了疫情下全球航空業的悲慘現狀。這是本系列文章的下篇,文章簡述了全球航空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同時對全球航空業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展望。
  • 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資料來源:IATA從國際航協提供的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到,在1月29日前,全球的航班數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但1月29日起,亞太地區主要受到國內疫情的影響,航班數量開始減少。而到了3月中旬,全球的航班數量便開始銳減,4月初的全球航班數量僅為1月1日的20%。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資料圖片後疫情時代,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目前,全球航空業已有回暖之勢。9月15日,中國民航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全行業的8月運行數據:8月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5.4億噸公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4%,共完成旅客運輸量4553.9萬人次,接近去年同期的3/4。其中,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加快恢復,本月共完成4535.1萬人次,已恢復至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 疫苗利好提振有限 國際油價日內區間震蕩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國際原油價格日內衝高回落,疫苗樂觀消息仍難以令市場多頭徹底安心;NYMEX原油在周四陷入震蕩走勢,亞市午盤之後自高位回落重新啟動跌勢,因投資者對全球需求前景仍然充滿憂慮。雖然此前疫苗取得進展的消息一度對需求起到鼓舞效果,但在冷靜下來之後,投資者疑慮再生;11月12日WTI原油走勢圖(分時)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雖然早間,波音公司發布報告稱來自中國等地的需求仍然強勁,暗示航空業復甦在即,對燃油需求起到提振從而一度推升了油價,但這終究難敵對經濟前景的短期顧慮。
  • 默克第三季度淨利大增26% 收購Sigma-Aldrich發揮提振作用
    報告顯示,在截至9月30日的這一季度,默克公司的淨利潤為4.57億歐元(約合4.914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淨利潤為3.64億歐元(約合3.92億美元),這種增長主要是由於該公司最近收購美國實驗室設備生產商Sigma-Aldrich的交易帶來了提振作用,這項交易已於2015年11月份完成。
  • 地熱能供暖將在南方供暖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9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熱能中心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曹耀峰,在蘇州召開的「挪寶集團·2020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