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全球航空業: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2020-09-05 觀察者Aaron

從去年12月到現在,如果說要挑選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衝擊最大的行業,那麼旅遊和航空業無疑是最慘的行業,沒有之一。

我上一次坐飛機是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的時候從上海飛回老家,但年還沒有過完我就感覺疫情的發展可能遠比想像的要更猛烈,因此改籤了提早回上海的航班,在春節還沒過完的時候就回到了上海。


全球航空運輸量

從個人感覺上來說,至少在當時1月底2月初的時候,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航班運輸,都還是比較正常的。但到了2月過完年,國內的航班運輸量就在疫情的防控措施下驟減了。而到了3月和4月,全球的航空運輸都可以說是陷入了癱瘓狀態。

圖:每日航班數量。資料來源:IATA

從國際航協提供的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到,在1月29日前,全球的航班數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但1月29日起,亞太地區主要受到國內疫情的影響,航班數量開始減少。而到了3月中旬,全球的航班數量便開始銳減,4月初的全球航班數量僅為1月1日的20%


全球航空業表現預測

圖:根據3月數據開展的行業預測。資料來源:IATA

在3月的時候,IATA的預測其實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2020年預期全球航空業的收入將會下降38%,預期損失為2520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將是下降最多的地區,而北美將會是表現最好的地區。

而到了4月IATA開展了新的預測,假設全球的國內航班都可以在半年度的時候恢復,而全球國際航班在今年最多只能恢復50%,在此假設的基礎上,預計全球航空業今年將會下降48%,預計當年的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將支撐全球航空業

全球的航空業看起來在2020年都將會表現的非常糟糕,尤其是國際航班,在疫情的防控措施下,大多數國家都不得不封鎖邊境,僅能允許少量的特殊航班起降。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各地區的境內航班的運輸將是支撐起航空業度過艱難時刻的關鍵力量。

圖:各地區境內航班佔全球國內航班的比例。資料來源:IATA

中美是全球境內航空的中堅力量。2019年境內航空運輸中,美國和中國無論是在旅客數量上還是航空收入上,合計都佔據了全球超過50%比例。在運送旅客數量上,美國的境內航班運送旅客數量佔全球的27%,中國則佔到了24%。

圖:中國國內航班和新確診對比。資料來源:IATA

中國方面,自從2月中下旬疫情防控逐漸穩固之後,中國的境內航班數量開始緩慢的恢復。到4月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約40%的水平,樂觀預計的話到下半年國內航班可以恢復到80%或者更高的水平。

而在美國方面,此次疫情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衝擊

圖:疫情下的美國航空業。資料來源:麥肯錫

可以看到,新冠病毒對美國航空業的影響是遠超過08年金融危機和911事件的。但是美國人和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同,因此他們對於在疫情期間的國內航班的管制力度實際上並沒有中國那麼大。在最前面的全球航班數量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北美地區的疫情儘管是最嚴重的,但他們的航班數量卻是降低的最少的,直到4月上旬仍然有40%的航班在執行飛行計劃。

因此,在全球航空業受到歷史最大衝擊的時刻,在國際航班的恢復將非常緩慢的時刻,中國和美國的境內航線將是支撐整個航空業的核心。

拯救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是這場災難中最悲慘的角色。2020年全球航空業整體收入預計將下降48%,主要指的就是航空公司的收入下降。現在大多數的航空公司財報還未披露,但股價首先就反映了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

圖:全球航空企業股價表現。資料來源:Thomson Reuters Datastream

到3月底,全球航空公司的股價較年初下降了約50%,基本上股價平均下來都是腰斬。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亞太地區,這和中國的國內股市相對表現比較穩定有關。雖然中國股市也經歷了一輪跌幅,但相較於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股市還是更穩定一點。

但和同期其他行業相比,航空業的股價跌的更多。富時全球指數同期下跌了21.8%,相比之下,航空業幾乎是多跌了一倍還多,從股價的表現上來看,航空業也可以說是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了。

除了股價外,由於收入和現金流入的銳減,全球航空公司的現金流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澳洲維珍航空是最先頂不住的航空公司。維珍航空是澳洲第二大的航空公司,根據最新的消息,維珍航空已經進入了自願託管的狀態,德勤已經被任命為公司的破產管理人,正在嘗試尋求重組。由於在此之前澳洲維珍航空的股東中就有不少的中資背景,因此有消息說中國的三大航空公司都在尋求重組澳洲維珍航空的可能性。

在美國,美國航空業已經與美國財政部達成初步協議,每家航空公司都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說法,除了Republic和ExpressJet這兩家航空公司之外,美國的其他主要航空公司均獲得了援助。援助包括了一部分幾十億美元的直接無償捐款和一部分的貸款。但是作為回報,這些接受援助的航空公司必須向美國財政部發行一部分股票。沒有接受援助的那兩家航司是因為沒有上市,因此無法發行股票,可能需要重新商量其他的援助方式。

在接受援助之後,大多數的美國航空公司可以至少支撐到今年9月,如果他們在除了人工之外的地方節省一些成本,還可以支撐更長的時間。

小結:航空業的恢復將比疫情的恢復更漫長

在疫情逐漸受到控制的時候,那些原本就受衝擊更小的行業恢復起來將更快。消費和生產可能會在一系列貨幣政策和刺激政策之下快速的恢復,甚至部分的行業可能會出現暴力的反彈。但原本就在疫情中最慘的航空業,恢復起來也將比其他行業更加的漫長。

圖:旅客在疫情後恢復旅行的意願調查。資料來源:IATA

國際航協在4月對旅客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約60%的受訪旅客預計在疫情得到遏制的一到兩個月內將會出行,但40%的旅客表示他們會等待六個月或更長時間。另外,69%的受訪旅客表示,在個人財務狀況穩定之前,他們會推遲旅行計劃。

因此,哪怕疫情得到控制,航空旅客們可能也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恢復航空旅行。預計航空行業恢復正常將比其他行業慢至少一個季度,而航空公司的收入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可能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如此有感染力?
    在他的一首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有一句「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時,就喜歡之極。不僅朗朗上口,更是用簡潔的文字抒發了磅礴的情感。結合蘇軾當時的糟糕的境遇,再加上十年的離別,有多少心聲需要訴說,有多少苦水需要傾訴,千言萬語,化作了兩行止不住的熱淚。這淚有對亡妻的悼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傷感,但更多的是前者。
  • 相顧無言,惟有詩千行,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古風漢服
    相顧無言,惟有詩千行,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長相思,在長安。長相思,摧心肝。高樓猶恐危夢多,自經離別,相思最難說。悶自剔殘燈,暗雨空庭。瀟瀟已是不堪聽。那更西風偏著意,做盡秋聲。
  • 內幕故事: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下)
    編者按:新冠疫情的蔓延暴發,讓全球航空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這篇翻譯自《衛報》的長篇文章,原標題是Inside the airline industry's meltdown,作者Samanth Subramanian在文中進一步揭示了疫情下全球航空業的悲慘現狀。這是本系列文章的下篇,文章簡述了全球航空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同時對全球航空業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展望。
  • 「一首詩一段情」蘇軾:黃土之隔十載光陰,夜來幽夢,空餘淚千行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說世事一場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他夢這一世,曉行暮宿、宦海沉浮、死生別離,夢醒了,也就散了。或許正因為他是蘇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是一位諳熟所有的所謂規則的行人,才能將這一場「虛空大夢」看得如此透徹、行得如此坦然,才能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目前,中國民航恢復步伐處於全球前列,未來幾個月,中國民航的國內航班量和運輸量有望達到甚至超越2019年的水平。但在各國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航空業的復甦仍較為艱難。疫情影響之下,IATA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預計2020年營收為419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一半,而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全球航空業因疫情幾近停滯 4600萬個工作崗位面臨風險
    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引發的航空業崩潰可能會導致全球  總部位於日內瓦的航空業組織聯盟航空運輸行動小組(ATAG)在周三發布的報告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在航空業支持下的8800萬個工作崗位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可能會暫時甚至永久消失。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航協)最近發布的全球航空市場分析報告,2020年10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70.6%,較2020年9月72.2%的同比降幅繼續收窄。各國國內航空運輸恢復是行業復甦的主要驅動力。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全球航空業展開「花式自救」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資料圖片後疫情時代,隨著航線的恢復、運輸量的回升,全球航空業也表露出復甦的跡象。但不可忽視的是,全球航空業仍面臨重重危機,如航線管制、營收銳減、裁員、合併、破產。對於一些本就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新冠疫情將該問題更加放大,要麼關門,要麼停飛,一些實力較強的航空公司則暫時縮減規模。由於航空旅行未能像預期的那樣迅速從疫情危機中恢復,空客日前就加大了強制裁員的警告力度。新加坡航空集團近日也宣布將削減其所有航空公司約4300個職位。
  • 疫情期間的世界航空業救星:隨心飛
    最近東航的周末隨心飛產品著實火了一把,如一把火炬點亮這個航空業寒夜,引來各形各色的人關注。產品雖然有限制性,但是無法掩蓋住自身的魅力,就連平常飛行需求不高的旅客都「蠢蠢欲動」,思考是否該入手,可見隨心飛產品真的走進了許多旅客的內心。這是一款有溫度有感情的產品,正如它照亮了復甦中的航空業,同時也如傳遞火炬一般傳給了下一個火炬手—海航。眾所周知,海航更需要也更有能力接任下一位火炬手。
  • 全球航空業以貨運求生存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參考消息》22日刊登源自日本《富士產經商報》的報導《全球航空業以貨運求生存》。報導摘要如下:新冠疫情的蔓延導致旅行需求「蒸發」殆盡,在這樣的背景下,航空業界正在竭力通過發展貨物運輸求生存。一方面,疫情期間人們減少外出使得貨物運輸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航班削減導致運力下降,運費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