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到現在,如果說要挑選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衝擊最大的行業,那麼旅遊和航空業無疑是最慘的行業,沒有之一。
我上一次坐飛機是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的時候從上海飛回老家,但年還沒有過完我就感覺疫情的發展可能遠比想像的要更猛烈,因此改籤了提早回上海的航班,在春節還沒過完的時候就回到了上海。
從個人感覺上來說,至少在當時1月底2月初的時候,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際的航班運輸,都還是比較正常的。但到了2月過完年,國內的航班運輸量就在疫情的防控措施下驟減了。而到了3月和4月,全球的航空運輸都可以說是陷入了癱瘓狀態。
圖:每日航班數量。資料來源:IATA
從國際航協提供的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到,在1月29日前,全球的航班數基本上都是正常的。但1月29日起,亞太地區主要受到國內疫情的影響,航班數量開始減少。而到了3月中旬,全球的航班數量便開始銳減,4月初的全球航班數量僅為1月1日的20%。
圖:根據3月數據開展的行業預測。資料來源:IATA
在3月的時候,IATA的預測其實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2020年預期全球航空業的收入將會下降38%,預期損失為2520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將是下降最多的地區,而北美將會是表現最好的地區。
而到了4月IATA開展了新的預測,假設全球的國內航班都可以在半年度的時候恢復,而全球國際航班在今年最多只能恢復50%,在此假設的基礎上,預計全球航空業今年將會下降48%,預計當年的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
全球的航空業看起來在2020年都將會表現的非常糟糕,尤其是國際航班,在疫情的防控措施下,大多數國家都不得不封鎖邊境,僅能允許少量的特殊航班起降。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各地區的境內航班的運輸將是支撐起航空業度過艱難時刻的關鍵力量。
圖:各地區境內航班佔全球國內航班的比例。資料來源:IATA
中美是全球境內航空的中堅力量。2019年境內航空運輸中,美國和中國無論是在旅客數量上還是航空收入上,合計都佔據了全球超過50%比例。在運送旅客數量上,美國的境內航班運送旅客數量佔全球的27%,中國則佔到了24%。
圖:中國國內航班和新確診對比。資料來源:IATA
在中國方面,自從2月中下旬疫情防控逐漸穩固之後,中國的境內航班數量開始緩慢的恢復。到4月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約40%的水平,樂觀預計的話到下半年國內航班可以恢復到80%或者更高的水平。
而在美國方面,此次疫情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衝擊。
圖:疫情下的美國航空業。資料來源:麥肯錫
可以看到,新冠病毒對美國航空業的影響是遠超過08年金融危機和911事件的。但是美國人和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同,因此他們對於在疫情期間的國內航班的管制力度實際上並沒有中國那麼大。在最前面的全球航班數量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北美地區的疫情儘管是最嚴重的,但他們的航班數量卻是降低的最少的,直到4月上旬仍然有40%的航班在執行飛行計劃。
因此,在全球航空業受到歷史最大衝擊的時刻,在國際航班的恢復將非常緩慢的時刻,中國和美國的境內航線將是支撐整個航空業的核心。
航空公司是這場災難中最悲慘的角色。2020年全球航空業整體收入預計將下降48%,主要指的就是航空公司的收入下降。現在大多數的航空公司財報還未披露,但股價首先就反映了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
圖:全球航空企業股價表現。資料來源:Thomson Reuters Datastream
到3月底,全球航空公司的股價較年初下降了約50%,基本上股價平均下來都是腰斬。其中表現最好的是亞太地區,這和中國的國內股市相對表現比較穩定有關。雖然中國股市也經歷了一輪跌幅,但相較於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的股市還是更穩定一點。
但和同期其他行業相比,航空業的股價跌的更多。富時全球指數同期下跌了21.8%,相比之下,航空業幾乎是多跌了一倍還多,從股價的表現上來看,航空業也可以說是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了。
除了股價外,由於收入和現金流入的銳減,全球航空公司的現金流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澳洲維珍航空是最先頂不住的航空公司。維珍航空是澳洲第二大的航空公司,根據最新的消息,維珍航空已經進入了自願託管的狀態,德勤已經被任命為公司的破產管理人,正在嘗試尋求重組。由於在此之前澳洲維珍航空的股東中就有不少的中資背景,因此有消息說中國的三大航空公司都在尋求重組澳洲維珍航空的可能性。
在美國,美國航空業已經與美國財政部達成初步協議,每家航空公司都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說法,除了Republic和ExpressJet這兩家航空公司之外,美國的其他主要航空公司均獲得了援助。援助包括了一部分幾十億美元的直接無償捐款和一部分的貸款。但是作為回報,這些接受援助的航空公司必須向美國財政部發行一部分股票。沒有接受援助的那兩家航司是因為沒有上市,因此無法發行股票,可能需要重新商量其他的援助方式。
在接受援助之後,大多數的美國航空公司可以至少支撐到今年9月,如果他們在除了人工之外的地方節省一些成本,還可以支撐更長的時間。
在疫情逐漸受到控制的時候,那些原本就受衝擊更小的行業恢復起來將更快。消費和生產可能會在一系列貨幣政策和刺激政策之下快速的恢復,甚至部分的行業可能會出現暴力的反彈。但原本就在疫情中最慘的航空業,恢復起來也將比其他行業更加的漫長。
圖:旅客在疫情後恢復旅行的意願調查。資料來源:IATA
國際航協在4月對旅客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約60%的受訪旅客預計在疫情得到遏制的一到兩個月內將會出行,但40%的旅客表示他們會等待六個月或更長時間。另外,69%的受訪旅客表示,在個人財務狀況穩定之前,他們會推遲旅行計劃。
因此,哪怕疫情得到控制,航空旅客們可能也不會在第一時間就恢復航空旅行。預計航空行業恢復正常將比其他行業慢至少一個季度,而航空公司的收入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可能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